1.產業轉型不順
2.財政瀕臨崩壞
3.人口嚴重老化
4.空屋大幅充斥
四大趨勢,稍有知識的人也知道時間對多方越來越不利
只是現今很多沒經驗的年輕人,
受到一大堆洗腦資訊影響,
強迫自己背巨債購買在易跌難漲地區的房子,
還自以為是在作強迫儲蓄(現在一大堆所謂專家不是一直這樣鼓吹)。
結果是經濟優勢者(建商地主)把房價泡沫風險,
成功轉嫁到經濟弱勢者(年輕人),
還真正的是幫建商地主作強迫儲蓄。
房地產不會跌嘛?
依照美國日本那些經濟強國,
房價都可以輕易的跌個七成八成,
連東京都心五區,跌幅都高達六成。
一大堆背房貸的中產階級墮入負資產,
淪入赤貧破產的不計其數,
最後發現下跌時好壞區一起跌,一樣不保值。
這就是高價買房的下場。
年輕要認清現自己身處在資訊不對等的劣勢一方,
不要輕易相信一大堆編出來的房市神話故事,
更重要的是不要勉強自己背巨債購房,
話可以亂說,但是房子不能亂買,
因為亂買房子往往會要了你的命。
不然就只是紙老虎
只是把一些炒房夢幻神話搓破,道出台灣房巿基本面,不要讓沒經驗年輕人或是一般民眾被鋪天蓋地冼腦文套到破產,能拉一個算一個,能救一個家庭算一個。我不是救世主,所以你不用拿聖人標準出來,何況你有用同樣標準要求你自己或其他看多的嗎? 但我也不以善小而不為。
財團、建商、投機客,多靠銀行借錢炒作房地產,大部分不是自己資金,等於在透支台灣未來,他們不斷透過不同方法把房價炒高,空屋卻越來越多,讓許多只想簡單安居樂業的百姓,苦不堪言,你應多監督多呼籲他們貸款記得要繳完,敢借敢炒就要敢還,不要債留給全民,大家幫他們擦屁股,不然就真的是慷他人之慨。
pressanykey wrote:
先想想你為了你的理念跟困境 做了什麼改變
不然就只是紙老虎
科瑞岱爾 wrote:
不要讓沒經驗年輕人或是一般民眾被鋪天蓋地冼腦文套到破產,能拉一個算一個,能救一個家庭算一個
這就是我覺得奇怪的地方
財政部分析首購族的背景資料,截至今年6月年齡分布
以30歲至39歲(含)最高,約占53%
房價在1000萬元以下的戶數近九成,約87.26%
當中,500萬元以下的戶數,和超過500萬至1,000萬元的戶數比率,分別為44.35%和42.91%
房價超過1,000萬元的戶數僅一成多。
屋齡普遍「年輕」,超過五成的房子屋齡在10年以下。
主要都在一千萬以下 空軍不斷認知是這些人沒錢還去背市中心上千萬房貸
鋪天蓋地冼腦文套?
每天新聞隨便都一把抓
量能急凍 顏炳立:房價明年鬆動
北市買35坪新屋 需29年不吃不喝
5成民眾不想進場
大台北Q4房市持平 賣屋天數拉長
這種新聞各種媒體也都是鋪天蓋地 難道你說的沒經驗年輕人都是鬼遮掩
看到新聞只會出現建商的廣告?
難道連存款不到一百萬的年輕人
看了建商的廣告 就去簽了兩千萬的房子嗎?
銀行貸款都辦不下來 怎麼交屋?
你的疑慮是否多餘 且跟實際不符
我只是看將來緩跌 會跌很慢 走一步退兩步 因為政府跟空軍都坐視不管
我沒有看多 如果空軍認為短時間內會崩盤
請提出實際會發生的觀點 不是一直講著政府應該要怎麼做
那政府一直都不怎麼做 不就代表不會發生了?
老是講少子化 要能夠提出論點 明年後年大後年 少子化如何衝擊房價
而不是告訴我 需求減少了 需求並沒有減少 買賣移轉棟數看不出預售屋
而且成交量減少那又怎樣 只是縮手 不代表要崩盤 股票也會這樣 量縮盤整就盤了一年 又沒跌
少子化又怎樣
難道少子化會讓他們的爸媽 祖字輩 在市中心瞬間蒸發 讓出空間來?
難道少子化這些孩子 他們將來都會往鄉下去 市中心不再有人進來擠?
如果你要說少子化 連市中心都沒什麼人 那不知道幾代以後的事情了
不要老是把沒看崩盤就等於喊多
01上到底是用薄弱的理論 只有情緒發洩的文章內容 喊崩盤的人比較多
還是喊將來會在噴出的人比較多? 分享自己買屋的經驗 就會被冠上看多 上來洗腦
我怎麼看都覺得看空的人 情緒化很嚴重 而其他人都很平靜並不是激情喊漲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