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

糊塗! 房價高低純粹是供需的問題! 自由市場的房價政府無法打壓! 共產國家才能!


Jason K wrote:
房價全都是供需的問題...(恕刪)


土地有限,哪是"供需"問題。
自由市場的前提是資訊對稱跟透明,台灣哪是自由市場。

其它的就不看了。都是謬論。


shadowshadow wrote:
土地有限,哪是"供需...(恕刪)




誤解了市場
就會導致錯誤的判斷
一步錯就全盤錯
供需法則無所謂好壞,它是一個自然成形的市場原理,除非你調整供給面或是需求面,不然任何人為措施都只會遇到供需法則的強烈反撲而徒勞無功!

全世界不是只有台灣有房地產市場,全世界也不是只有台灣的房價高,房價合不合理只有一個判斷基準,就是有沒有人買單,沒有別的基準,不能用薪資所得來判斷房價合不合理,只能用有沒有人願意用這樣的價格買這樣的房子,才能認定這樣的房價合不合理,合理,就成交,不合理,就滯銷,這是再自然也不過的道理。

房價的漲跌其實是不斷進行的,甚至可以說,連一秒都沒有停過,實在很難想像為何有人會認為房價一定會跌到某一個特定的價位?市場上想買房子的可不是只有你一個呀! 這是一個流動的、開放的、自由的市場!如果今天只有你一個人想買房子,市場上又有一堆房子要賣,那麼恭喜你!市場價格完全由你決定!你愛買哪一間、愛出多少價,悉聽尊便!但是現實不是這樣的!可能你認為建商開價一坪五十萬太高,二十萬你就願意買,於是你等房價來到二十萬的那一天,可是假設建商有一千戶房屋待售,假設真的全市場都認為一坪五十萬太高而乏人問津,這時供需法則就發揮作用,建商勢必得降價,否則他賣不出去,就算他放話已經完銷八成、九成、只剩一戶!都沒有用,市場不認同就是不認同,建商非得降不可,這就是市場法則!但是,要降多少呢?一次降到二十萬讓你買嗎?不不不!你忘了,市場上還有其他的買方存在!

所以,建商有一千戶房子賣不出去,但當他降到45萬一坪時,可能就有一百個買方願意買了,當他降到40萬一坪時,可能就有500個買方願意買了,當他降到36萬一坪時,可能1000戶就全部賣光了!

那你會問,那我呢?那我的一坪20萬什麼時候來?答案很簡單,當市場上願意出比你高價的人全都不想買房子時,就輪到你了,當建商房子太多,太少人願意買房子時,你的機會就來了!

你不是在跟建商對抗,不是跟政府對抗,你要知道,建商算不了什麼,政府比你還怕房價漲,但你所對抗的,可是整個市場的力量,you are fighting against the whole market!

你在跟自然律對抗,有點類似你在對抗地心引力一樣困難。

這就是自然法則,很可惜大多數人都混淆了市場力跟人為力的差別以及強度,更沒搞清楚市場法則不是一個選擇,而是一個事實,你無可迴避、無從否認,就好像你可以認為憲法規定不合理,可以主張修憲甚至制憲,你卻無法認為地心引力不應該存在,而主張取消地心引力,讓人人都能自由自在的飛翔一般!

市場法則遠遠超越所有的法律以及人為的力量,除非消滅市場,不然市場法則是永存的,就好像你想消滅地心引力,唯一的方法就是讓地球從宇宙中消失一般。
Jason K wrote:
答案很簡單,當市場上願意出比你高價的人全都不想買房子時,就輪到你了
你所對抗的,可是整個市場的力量


所以你只是上來發牢騷
講一些大家早就都知道的事情
我還很期待你有妙招讓房價馬上崩盤
算了~情緒本來就要有出口~因為束手無策嘛~至少要能講講出口鳥氣

對了
「在上市電子公司擔任資深工程師的你該住什麼樣的房子才配得上自己的身份?」
現在上市電子公司的資深工程師待遇這麼差啊
連路邊賣鹽水雞都能買得起了電子工程師這職業到底怎麼了?
還是非豪宅不買?
還是那種「三重好漂亮氣派華麗巴洛克造型外觀的電梯大廈」是給攤販住的?
擎天神 wrote:
德國人連續工作3年就可以買到房子,「痛苦指數」如此之低,是不是意味人人有房住,無殼蝸牛已經絕跡了呢?

令人吃驚的是,雖然房價相對低廉,但德國自有房屋率僅有42%,租房族高達58%,而年輕人中更有77%是無殼蝸牛。德國人首次購屋的年齡高達42歲,更比台北人晚了3年。
,...(恕刪)

有本事就去德國住而不是拿德國來說嘴,問題是你連在台灣都混得不好,你說你在德國能混得很好大概也沒甚麼說服力

坐在台灣用德國來舉例,就好像坐在路邊的遊民拿郭董來舉例一樣
遊民天天學郭董只睡四個小時也不可能因為這樣就變成郭董

德國是德國,台灣是台灣,經濟環境和社會文化都差很多,拿德國的例子來套用在台灣身上也不一定能有作用
所以,建商有一千戶房子賣不出去,但當他降到45萬一坪時,可能就有一百個買方願意買了,當他降到40萬一坪時,可能就有500個買方願意買了,當他降到36萬一坪時,可能1000戶就全部賣光了!




相信他降到36萬/坪 也賣不完
照您講的供需法則 又不只一個買方或賣方
當他降到36萬 旁邊建案不會降到35萬?

建商在玩炒作地皮的遊戲

投資客在玩抽鬼牌的遊戲

您或許知道一些內幕 又何必堅守供需理論?

Jason K wrote:
房價全都是供需的問題...(恕刪)


這讓我想起書上炒房的方法

把建案分成好幾期賣

第一期用成本價賣給投資客(建商賺啥?)

用投資客假造出迅速完售的假象

第二期建商開始賣(此時房價開始被有憑有據漲上去)

三期 四期 以此類推~(開始大賺錢)

最後投資客把房子寄給建商一起買在大賺一筆
~01呀 你甚麼時候要改進 換一次頁花了我4秒鐘~

Jason K wrote:
供需法則無所謂好壞,...(恕刪)



那請問你知道地心引力在南北極也會因地制宜而有所不一樣嗎??
z0930355 wrote:
這讓我想起書上炒房的...(恕刪)


別說是建商賣房子
就算是像光華商場或nova這種3c電子商品的賣場,裡面都還有一個老闆開好幾間店的賺錢法子呢
反正安排好的價錢有的貴有的便宜,你訪來訪去最後還是跑到他的店裡買東西
cazando wrote:
有本事就去德國住而不...(恕刪)

嘿嘿,
我不曉得你哪隻眼睛看到我在台灣混得好還是混不好?
你怎麼曉得我有沒有本事在德國混?
以上這些其實都不重要,
我在台灣或德國混得好不好跟房地產是不是純供需關係還是不只有供需關係一點關係都沒有不是嗎?
我混得好不好也跟壓制炒房沒有關係,
還是說你怕人家知道外國比較好的做法之後會妨礙到你的既得利益?
你並沒說出個道理出來呀.

誰告訴你背景或國情不同就不能學習人家好的方法的?
誰告訴你學習人家好的方法與思維就要活生生硬套的?
有這麼需要排斥外國成功經驗嗎?
故步自封, 閉門造車比較厲害就對了?
還是說你就是想炒房呢?




  • 1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