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不買房的人,贏過背房貸的人?


C63 wrote:
家庭單月生活費尚有2萬1


講據難聽的

甲1各月生活費2萬1

是過貧民生活嗎?

遇到重大支出不就掛了


kpax wrote:
當然是朋友甲厲害
月薪3萬6敢買1280萬的房子(恕刪)


以後有小孩就知道了~
我家兩個小朋友的學費+才藝+保險+基金一個月就快4萬
有小孩花費真的很恐佈~

單身錢存的比較快
心的通透 並非沒有雜念 而是明白取捨
是誰說房子保值了?誰說房子不用繳稅?誰說房子不用繳管理費?誰說房子不會有折舊?誰說房子不用維修?誰說房價只漲不跌?誰說租出去一定有人租?誰說賣出去一定有人出高價買?誰說靠近台北捷運一定保值?如果以後桃園也有捷運呢?當然,叫你買賓士的業務,一定說賓士保值,但沒說其他費用~
這題其實講的就是現金流的故事
乙雖然没有一夜致富的工具
但他的現金流入是最稳且選擇每年流入的速度會越來越快
並不需要靠加薪
因為流入的現金轉投資會再增加原本現金流的母數
有點像部分複利觀念
他不一定只作股票,因為選擇權在他手上
所以不僅保持生活品質和自由度
且後期隨時都能加入買屋行列
風險當然一定有
但比單壓房產必漲,薪水必漲且不會失業的風險
肯定小很多
因為大部分的法拍屋來源就是自認二十年沒有問題的人

中華電或是第四台這類的公司
都是最佳現金流代表
他收費收現金每月固定
付款卻是三個月後
這種公司比起老愛吵地皮,卻經常性快賠錢邊緣偶爾靠賣地賺一筆的公司
肯定較受歡迎
Mobile01系統服務員:你也知道寫文章很不容易,麻煩您寫一些好文章,不要寫一些有的沒的,這邊是01,不是什麼亂七八糟的網站

lelotw wrote:
買股票你要先有那個本...(恕刪)


是啊 是啊 一切都要有本才行.理財 理財 有財才有得理.沒有何來理財可談.
重點是,現今社會有財可理的是佔較少比例.
不過這題是指雙方都有一定資金了....

還是專注在談這兩個手法上,看似甲屬於保守型投資(房產) 實則極高槓桿操作(收入太低,貸款太高).
看似乙屬於積極型投資(股票) 實則極保守操作(全自有資金與傳統牛皮股)
我的發文基本上還是贊同房產屬於多數人適合的做法,股票是給有做好功課的人.不過,單比這次的
甲 乙 ,實在是甲做法較不佳,如果換成280萬頭款,買800萬的房子,就屬甲贏的機率較高.畢竟7.1萬
家庭收入,背1000萬貸款,只有建設公司跟房仲業中(屬於沒良心的人)會給的建議.

講句簡單的

不論是房地產或定存股

沒有為你持續帶來現金流的就不是好資產而是負債




rogerkuo2001.tw wrote:
以後有小孩就知道了~
我家兩個小朋友的學費+才藝+保險+基金一個月就快4萬
有小孩花費真的很恐佈~

單身錢存的比較快


果然是孝子

可以縮為學費+保險



我覺得甲的風險好大喔,

一個月要付5萬多塊的本金加上利息

那小孩不用生了嗎?或是遇到裁員,或是不小心受傷不能賺錢養家

以它的現金能撐幾個月?

如果算的那麼剛剛好,一遇到意外,很容易撐不下去的?

到時還不是要面對賣房子的現實問題?

房價漲不漲真的說不準

就像我10年前花300萬在高雄買的電梯華廈

到現在市價大概只剩180萬,真的是賠慘了

現在有多少大學生希望在中國大陸找工作,單看我們的演藝人員就知道

難保台北不像下一個高雄,東京或是美國

如果遇到意外,對於乙來說,每個月拿幾張股票來變現花用,還蠻輕鬆愜意的

不至於心理壓力那麼大


甲乙好像都不是挺優的...
如果有朋友丙..他有800萬
拿300萬付頭期買1280萬的房子
其餘400萬拿去投資..100萬留做預備金..
覺得如何?
看起來,甲,乙基準點差不多啦(差100萬),只是乙曾拼一次(全部買中鋼),
且拼贏才有後來這比較(風險也太大了).

話說,個人也是傾向買房,但觀點不同,只因曾搬家快20次,搞得小學/中學/高中沒什麼朋友,
買了房,至少有個"我自己的家"的輕鬆感,保不保值其次,那是投資型的想法.
只是在樓主提的案例中,甲有點打腫臉充胖子,6~700萬才是他負擔得起,且可過有品質生活的價位.

乙是贏了,但老過著人家不租你就要搬的生活,且或許還附帶一堆條件(不得養寵物,釘牆等等....)
累不累,要看乙自己的咸覺了.
  • 2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