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ch wrote:買屋增值過去如此, ...(恕刪) 就大大的認知來看您覺的扣除房地產增值以外,大部份的人用其他的方法理財真正成功且確實存到錢的人,你覺的有多少成?而這些存到錢,報籌率每年又有多少?(以總可用流動資產來算,而非投資金額來算)
我覺得這問題要看每個人的情況而定,很難一蓋而論,以版主的情況來說,在考量財力的情況,當然是租房子沒錯。但買房子也不是不好,只是就是算是自住的,也千萬不要聽啥專家說自住的行情高低沒差,那一定是收了建商錢的專家。不過房市高低起伏,真得看得準的話,我也不會在這裡,所以如先撇開房市高低不論。我自己是把買房子當作是強迫自己儲蓄的一種方式,而買與租比較的方式也很簡單,如果房貸利息的金額低於租房子的費用,那我當然是買房子囉,不過前提都是在自己能負擔的能力下,如果付了利息就沒錢還本金,那也還是租房子;相對的,如果負擔得起,利息比租金低,那我付利息還能存錢有個資產在,就算未來房子舊了,我還是可以賣或是出租阿。
世界經濟也是一種能趨疲和反能趨疲的循環經濟和物理是相通的租房子不用擔心以後沒有自己的房子傳家放心吧本來是我們這一代應該要買的房子都被我們的上一代買完了所以我們下一代、下下一代、下下下一代的房子都由我們的上一代提供這是很公道的每一代的購買力不會永遠不斷的線性上升的前一代掠奪的資源總會吐出來的這是宇宙萬物的公道租或買這種議題我個人的計算是這樣的我現在35歲,六十年的租金如果買不起現在租的房子,那當然是用租的我現在租的房子年租18萬,六十年就是1080萬,但是房子售價是1500萬(以上皆不計通膨)臺北市,我只論臺北市A級區,當然是租比買好我另外又想到一個「避難所」的概念:以後都市房價會惡化到住不起嗎?房價會惡化到把百分之八十的人都洗出去嗎?不會的!因為永遠會有新房子變成老房子,永遠會有無法都更的地方這些標的不斷變動,提供租屋者在大都市裡面的「避難所」房價高低的分佈曲線在都市中是不斷流動的,是有機的租屋者因為與房價漲幅脫勾,所以不受末世經濟巨幅動盪之苦
sunny桑妮 wrote:二十年前一間房200萬就有了,好不容易繳完房貸,現在想賣掉換房,就算賣到400萬,但現在新成屋好一點的上千萬都有可能,賣掉舊屋的400萬只能拿來當頭期款和裝璜金,然後還是要再繼續背房貸20年,而且人會老,能賺錢的能力也會下降,還繼續背房貸,這樣真的有比較好嗎?...(恕刪) 第一間房子我自己繳房貸買第二間房子時把第一間房子租出去我的房客幫我繳房貸所以你要買屋還租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