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肥 wrote:
當制度尚未完全之前,誰有權利拒絕這場戰爭呢?...(恕刪)
我覺得 阿肥最後的一句話很有意思。
目前制度上的問題是「個案實價登載」無法落實,
假如這制度無法被推翻,住屋將會被當成資金的停泊港,將被當成金融商品炒作。
假如我們有這認知的話,要達到合理房價,需落實「個案實價登載」。
而常常買進買出的投資客,其交易所得會被課重稅。
近年來,房產成長速率超過GDP成長率、租金成長率、通膨速率,
其緣由在於這是一個「未被規範的不合理市場」。
甚至連各國房地產常見課徵土地房產增值稅等制度都沒有,
只有全世界最特別的「公告現值」制度。
您要說政府樂見「作多」,也不無道理,
因為政府沒有壓力,也不知道如何收尾,
也不見各位無殼蝸牛現身要政府收尾。
比較害怕出事的是央行。各國央行回顧 此次金融風暴,
重新定義 央行職責,除(1)控制通膨以外,另要
(2)遏止資產價格惡性飆漲。
(3)控制銀行不良資產信貸。
反過來講,就是,政府自認該做都做了。
前面很多朋友講了,這十年買房都賺到了,這都是事實。
有些朋友講未來有2012、中共打過來、人口負成長,
其實對大台北房地產價格影響不大。
因為已經被當成金融商品輪番炒作,而非單純自住需求。
房地產 會不會再惡性成長好幾輪,關鍵點在「個案實價登載」、「土地房產增值稅」
近年,大陸主推「房產稅」,其目的就是控制熱錢別往房地產跑,
熱錢要跑到股票市場、創投產業、網路軟體公司、電子業、等新興事業,
沒有人會反對。
但臺灣熱錢老是躲在 房地產下面,坐收租金、資本利得,
這對我們 每天加班的中高階白領每年課稅是非常殘酷的,
我們要求也不高,只是 一家子有個住房,
剩下的要我們提出產值、繼續向國際市場打拼、繼續加班對這社會貢獻所長,
那不是問題。
只是,別炒高了房產,餓死了其他產業,為了有一間自住房,
甚至扭曲了年輕人的時間投入,這對我們好幾代人,是非常不利的。
假如收入與房價比像美國、芬蘭那樣低,
小小工程師有多餘的時間、金錢、研發來成立新創公司,
您要看到 臺灣出現 Linus、Steve Jobs 並不困難。
而不是老出現 巨型製造業,比如紅海、台績店等。
高價房產扼殺 臺灣的產業研發。
lc2004 wrote:
我覺得 阿肥最後的一...(恕刪)
說的好!
事實上是建商跟投機客在宣傳「實價課稅」,恐嚇人民吧
照價課稅,原本就是天經地義
現在不透明的環境才是扭曲的
住老公寓的不用擔心啦,你一輩子賣幾次房子?
頂多加上「老舊住宅,新法實施後第一次轉手予以降稅優惠」這樣的條款就夠了
重點是,你將來換屋時,資訊透明了,你不用被建商、投機客噱
手上有幾十戶老公寓賣不出去的,那種才需要擔心
自有住屋者早晚總會體認到,你們只是被綁架的付貸款的屋奴而已
奴隸主(建商、投機客) 綁著屋奴去見政府,說:「你們這樣不行啦,你們打壓我,我的奴隸會沒飯吃.... 」
真是好笑
很多表面事物背後藏著的東西不難懂,但要學會 獨立思考....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