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

如果我是投資客:努力存錢勤奮工作,期待房市第二春。

iscyber wrote:
有人問我是不是投資客,小弟其實也是退伍後從外縣市來台北奮鬥、打拼的外地人。
辛辛苦苦存錢買了房,現在手上還有幾間房,不過都是台北縣,雖然也曾經從房屋買賣賺到利潤,但也曾經遭受損失,就這樣的小蝦米應該還是算不了投資客。

但小弟一直往投資客邁進,希望有一天我能靠著不動產而達到財務自由。

而就現在這個階段,我也覺得房價高~~所以我努力工作辛苦存錢~~就是為了下一波的趨勢再現。
而小弟發這文章的最主要用意就是希望大家別在怨天怨地,台北市房價高就住台北縣啊,台北縣高就住桃園、宜蘭啊。 用時間換取金錢這就是比較實際的作法。


所以版主說自己既不是投資客,也不是一般的買方,所以你應該算是”投機客”
(在夾縫中做投機生意的投機者)
就好像蝙蝠的故事一樣,自己像鼠不像鼠,像鳥不像鳥的………
簡單說應該是投機的牆頭草吧~~

所以版主開這文章義思是希望鼓吹大家沒錢別在怨天怨地台北市住不起都去買外縣市的房子,
所以你就可以賺錢,然後晉身投資客吧??
用時間換取金錢就是比較實際的作法?會不會想的太簡單?
連小弟我有能力買房都想罵你一下…..

等哪天你有能力晉身投資客後,手上擁有多間台北市的房子,
請再上來發文吧!!
liquidgroove990 wrote:
套個英國的研究報告, 清潔工對於社會的貢獻都比銀行家要高. 投資客大概也屬於銀行家同一等級的吧
...(恕刪)




所以....如果以後不幸我兒子說想做投資客或銀行家

我要勸他轉行當清潔工嗎?
還滿贊成樓主的想法跟觀念的,
我出來工作十年,身邊有許多大我十幾歲的大哥大姐,
現在住在台北市,
最近談到他們家身價暴漲時,
有一個住大安區的大哥說,
他在民國86年買進大安區的五年新公寓,
當時利率超高(不知道是8%還是10%),
貸款成數很低,
他用一坪30多萬快40萬價錢買進,
因為才出來工作五六年頭期款不多,
所以他標了一個會,
貸款加上死會會錢,讓他過了好久的省吃簡用日子.
利息也讓他付出了幾百萬.
我聽了嚇一跳,
民國86年的房子怎麼這麼貴?
大安區公寓一坪就已經要價30-40萬了?
如果我當時有買房需求,
以當時的利率跟貸款成數,那應該也是我們現在所稱"負擔不起的"房子.
大家現在批評房價太貴,在某些區域真的是如此沒錯,
但說實話一個剛出社會的年輕人若想買在臺北縣市以外的地區,
以現在的利率跟貸款成數,
實在是比十幾年前輕鬆多了.



CHIU LIN wrote:
任何的市場都必須要有個公平制度,若不去理,以食衣住行來說,那牛肉一斤賣一萬好了,嫌貴去吃青草啊,
一件牛仔褲都賣上萬,嫌貴穿抹布好了,石油一公升賣1000好了...(恕刪)



確實有經過上等加工以及無敵大廚特製的超級牛肉,一斤超過一萬很多
也有動輒4.5萬一條的牛仔褲
也有人開牛開馬嫌國內油品不好避免傷車,從國外空運油品餵自己的車

這就是市場機制~沒人逼你去買~但是就是會有人買

吃不起特製牛肉,可以吃菜市場
穿不起EVISU可以買LEVI'S
喝不起空運高級汽油~買台普通車喝喝柴油也OK

誰逼你買房子一定要買台北高價地段?
jerry917 wrote:
所以版主說自己既不是...(恕刪)


小弟不知道您的房子怎麼得來的,不過如果你把事情想的這麼簡單~~
只要大家都搬到外縣市就我能買台北市房子的話,那就太好笑了。

我鼓吹的就是年輕人想要買房就要憑自己的努力,機會會一再出現,雖然我現在不是你所謂滿手台北市房子的投資客。
但我並不是買不起台北市的房子,而是我覺得根本沒必要,我喜歡我現在的居家環境。

並不是只有台北市才能住人,我不喜歡好高騖遠,所以我選擇腳踏實地,我也知足常樂。

我也往我的目標努力,靠著不動產達到財務自由(手上幾間房只租不賣),我也不怕房子跌價,因為我一直在準備。

機會只留給準備好的人,而非抱怨的人。 共勉之~
jujujim wrote:
還滿贊成樓主的想法跟...(恕刪)

你忘了以前只要肯做不怕沒工作,平均一人有3個工作機會是人挑工作 ,因此薪資可以預期成長所以敢消費.
現在的環境不比以前。很多新鮮人找不到工作不然就是起新低,薪資水準倒退20年
照理說薪資水準退20年房價確應當跟80幾前水準一樣 ,但現在怎漲了幾倍.
就像老一輩的說以前小孩都生4.5個還不是一樣走過來, 但現在叫你生2個你會說卡不過
經濟環境不一樣了,現在買不起房並不代表他不努力
KAII4739 wrote:

你忘了以前只要肯做不怕沒工作,平均一人有3個工作機會是人挑工作 ,因此薪資可以預期成長所以敢消費.
現在的環境不比以前。很多新鮮人找不到工作不然就是起新低,薪資水準倒退20年
照理說薪資水準退20年房價確應當跟80幾前水準一樣 ,但現在怎漲了幾倍.
就像老一輩的說以前小孩都生4.5個還不是一樣走過來, 但現在叫你生2個你會說卡不過
經濟環境不一樣了,現在買不起房並不代表他不努力
...(恕刪)


說到這點,我覺得更值得討論。

從去年到這陣子公司一直在徵軟體工程師,薪資也不能說低,最少也有四萬元。
就是找不到合適的人,跟其他公司主管也討論過。

現在一堆人說找不到工作,每家公司卻是找不到人。
原因歸納:

年輕人不想吃苦,學校畢業後也不想自修就想得到好工作,每天要準時下班,周休二日,三節獎金、公司分紅。
如果你有能力,公司給這些都沒問題。

問題是什麼都不想學,主管講一句他回三句。 我相信各行各業都有這樣的情形出現。

真的是找不到工作嗎? 中年以上因為年齡無法學習新技能的關係有可能,但更多的是年輕人只想享樂不想付出。

分享實際案例:
有一次公司找了新員工,隔天遲到,問他為什麼遲到? 原因是:因為昨晚玩線上遊戲太晚睡@@
有一次公司要趕專案,要求新工程師要加班完成(平時不要求),他回答不行:因為他晚上要看八點檔。

唉~~
如果樓主買了房子
然後自己投資拉一條捷運到附近
那房價漲了樓主自己賺大家都沒話說

可是今天情況不是這樣
現在是整個國家社會出錢蓋捷運等公共設施
結果房價漲了成果卻被少數人收入口袋
這樣公平嗎?

出錢裝潢一下就覺得賺得理所當然
最好是有那種靠裝潢不靠外在條件房價就一直翻上去的房子

hi , iscyber兄

通篇看完所有您的發言,得到兩個重點,
- 您是個積極努力的人;
- 而您努力著的目標,是可以藉由投資房地產達到人生的財務自由;

每一個投資人,本來就有權利選擇他的投資工具,房地產只是其中之一.
而我的看法是,為何大家會在此強力論述對房市看法,實在是因為這個"時間點"不對,
- 時間點 : 我喜歡看棒球,對A-Rod而言,一顆好球過來,假設其他條件不變(力道,角度, ..) ; 揮棒的時間點 , 將決定了是全壘打,安打, or 三振.
現在這個時間點,房地產市場的成本已高,風險已高.請注意,這是我個人目前的結論,不是假設.而支持我的結論的幾點事實是:
- 彭總裁這個人: 換成是其他政治人物,有任何動作,我會認為政治考量多於專業;但彭總裁的動作,我相信是基於專業考量,如他而言,看到了銀行體系正承擔著的風險,這樣一個有誠信,享有6A總裁國際聲譽,而且是天下雜誌調查最受信任第一名的央行總裁;依他的人格,專業,及握有的總體數據所出手的措施,讓我更確切認為房產市場風險已高.
- 建商的發言 : 我發現建商最主要的論述在於:87%的國人已有房子,若房產價值縮水,全民財富縮水.這言論似是而非.今天房地產升值,全是因為資金所堆升,而不是經濟成長.既是資金熱錢,就投資原理,當獲利空間變小,成本愈墊愈高,風險也升高的狀況下,遲早抽離.沒錯,房價通升全民財富,但也在推升一個"大到不能倒"的泡沫,
照建商說法,那就讓房價無止盡上揚,全民受惠就好了.但你我都知道,不會是這回事.藉時連投資客也會是受害者.政府的動作就是要讓房市軟著陸(意思是拉長時間像做降落傘慢慢的下來),不能叭的一聲重摔硬著陸,因為這一跌,要好些年才能恢復元氣.

之所以有人批政府,實在是因為,政府本來就是要為人民服務,最重要的就是"安居"與"樂業".失業率高人民無法樂業,房價高人民無法安居.
而這樣的民怨,會積存,若不疏解,社會更會動盪不安.房子與股票不同,只要我不進場投資股票,我並不會受到股票市場所影響;但相對的,雖然
我不投資房子,但我卻會受到房屋市場的高房價所影響.因為人一定是需要房子的,不管是基本的遮風避雨,或是擔負營造溫暖家庭的任務,
買一棟房,是人類的原始基本需求. 但今天,房屋偏離了它原始的使命,本末倒置的被過度的投資或投機,民怨當然會出來. 一個民生機能方便,
工作通勤時間不用太長(可以多與家人相處)的房子,一定是大家共同追求的夢想.但如果這樣的房子,是因為投資或投機需求空在那,豈不可惜.
應該讓真正需要它的人使用它.這樣的"投資排擠自住"的效果,在此時點上更是被突顯了. 這全球低利的環境,加速及扭曲了本來正常且存在
的房地產投資行為.而一竿子打壞原本正常運作的邏輯與機制.更叫人不平的是,這低利的環境,卻是一個不得不的作為,因為貪婪的華爾街,
發明一堆衍生性金融商品,每年瓜分千萬紅利,卻將風險由全世界分攤.但大到不能倒(TO BIG TO FALL) ,讓美國政府得降息活絡經濟,
但這一降降到史上最低利率,這些人花了低成本再借一堆錢,繼續"錢"進亞洲新興國家進行套利之旅.如果說 ,台灣是終點站,我們一定歡迎,
因為這是長期投資.但我知道別傻了, 台灣只是它們的過客, 哪天美國升息,經濟回穩,它們還是會回去. 但這一撤離,對台灣這樣小的經
濟體,傷害將會很大. 熱錢的套利行為 , 對台灣的無殼蝸牛 , 也形成了傷害 , 所以在版上更會"呼籲"投資客不要在此時隨熱錢起舞了,
避免最後也傷到自己.我相信有很多投資客是為了避險及保值才"不得不"轉進房產市場;但更有很多菜籃族的婆婆媽媽,省吃儉用的
錢,被有心人洗腦說服,它們絕不會有像iscyber兄的判斷能力,抓到快閃的時機,這更需要政府透過手段保護他們.預防勝於治療.


我還是回到一個重點,時間點不對了,任何對的行為,都可能適得其反 .也會使討論失焦了.
jujujim wrote:
還滿贊成樓主的想法跟...
他在民國86年買進大安區的五年新公寓,
...
民國86年的房子怎麼這麼貴?
大安區公寓一坪就已經要價30-40萬了?(恕刪)


因為那是5年屋啊
當時的25年中古公寓不知道多少錢呢?
但現在是40年老公寓也要60萬上下
  • 2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