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e022001 wrote:
那你可不可以告訴我,扣除台北市、縣、新竹、台中少部份,高雄少部份因工作供給量大,而造成需求量持續增加的地區外的房子,這十年來,到底那理有漲了???
...(恕刪)
難道您認為房地產的增值應該是齊頭式的平等? 都不用去看主客觀條件 ?

這樣購屋置產還需要事前做功課嗎? 矇著頭買不就好了?

soulriver wrote:
有的朋友想先做退休計畫, 如果沒有完善的規劃, 到頭來可能發現自己估計得太理想
soulriver wrote:
租屋跟買屋決策終究還...
以台北市來看, 隨便要租個還OK夠一家子住的房屋, 租金少說也是一萬五到兩萬+. ....
......假設住個50年, 也是付出去900萬.......(恕刪)
soulriver wrote:
以我自己來看, 資產管理沒有什麼所謂最好的方式, 就是一定要有配置. 光會買一種東西依舊存在很大的風險.
光是鼓吹買房產,抱證券,存現金 的單一行動都是太偏頗的思維. 房產 保險 現金 證券 該有的異質資產都不能少.
自己在內湖買了房子背了幾M的房貸, 但是也同時擁有數M的海外基金, 手上還有數M的國內股票與一些現金.
以擔保任何一種情況都不會 同時 讓這些資產受到毀滅性的衝擊. 有安全 才有其他的, 賺多賺少只不過是另一回事.
...(恕刪)
soulriver wrote:
以台北市來看, 隨便要租個還OK夠一家子住的房屋, 租金少說也是一萬五到兩萬+. 其他地區頂多少幾千.
以一萬五來看, 一年要付18萬房租, 從獨立到入土, 假設住個50年, 也是付出去900萬.
這我都還沒算進去房租會漲的因素. 那跟早早買一棟房子是差不多的事情. 以結果看, 最後是有屋與無屋的差別.
...(恕刪)
nanno wrote:
如果在台北市有一個足以提供一家子住的房屋, 租金兩萬五好了...
那我的選擇會是租屋.
這樣花在這二十年的房租差不多六百萬.. 期間如果房子降價, 那我會有頭期款能馬上下手..
大概租個二十年吧... 若一直買不起台北的房子, 之後就會根據退休計劃來進行購屋了(絕不在台北).
但如現在下手買房, 一個月超過五萬的房貸, 買起的還只是二十年以上的老公寓..
二十年後萬一改建不成就直接報廢, 絕對找不到買家.
手上兩三百萬的頭期款沒了, 每個月還要月繳超過五萬的房貸, 萬一升息還會增加
我無法想像買房後的人生會多麼悲慘..
soulriver wrote:
當很多人在嫌房價高, 害怕銀行的房貸利息時, 大方的送出千萬房租我就真的不懂這個邏輯在哪裡
soulriver wrote:
(比方說買到一間房五年後跌90萬,以月租1萬五算, 跌幅也等同租金,沒虧到. 若有漲,則是賺到 漲幅+省下的房租)
soulriver wrote:
以一萬五來看, 一年要付18萬房租, 從獨立到入土, 假設住個50年, 也是付出去900萬.
這我都還沒算進去房租會漲的因素. 那跟早早買一棟房子是差不多的事情. 以結果看, 最後是有屋與無屋的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