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不炒房的建商來說,看來似乎影響不大,但實則不然,因為房市的整體氛圍必然大受影響,大家都在等房價下跌,變成沒有人要買房,在這樣的情況下,除了那些不優質的建商的建案乏人光顧外,整體房市的交易量也一定受到影響,結果,不論好壞建商都同樣的受到影響。
這也是我們最擔心的事情。
我也預估房地產的爆電雷現象將很難避免,至於我們要怎麼因應,我也正在仔細的思考中。
此刻,我真的要呼籲政府,我們支持打炒房措施,但在扼止了炒房之後,政府的金融管制措施是不是該退場了?否則在多重嚴打之下,最後,可能只剩財團可以存活,那時房價更不可能下降,大家說是嗎?
房地產行業打垮了,以後想再拯救,可就不容易了。
OldWilliam wrote:
台灣在通過了平均地權條例後的情況?是不是該有配套措施?
平均地權條例通過了,那麼可以預期日後任何炒房都將難以得逞,既然沒有炒房了,那麼現有的種種金融管制措施是不是該解除掉呢?
央行的選擇性(對房地產)信用管制除了要降低房市炒作,也有預防爛尾樓的出現導致可能的金融/銀行危機吧.
只是,央行的信用管制推出的時間太過牛步,調升利率幅度亦太少,壓抑不了物價/房價的上漲氛圍,以致行政院要推出平均地權條例遏止房地炒作.
個人以為,央行選擇性信用管制即使要取消,也會觀望一段時間才有可能吧?
OldWilliam wrote:
對不炒房的建商來說、看來似乎影響不大,但實則不然,因為房市的整體氛圍必然大受影響,大家都在等房價下跌,變成沒有人要買房,在這樣的情況下,除了那些不優質的建商的建案乏人光顧外,整體房市的交易量也一定受到影響,結果,不論好壞建商都同樣的受到影響。
這也是我們最擔心的事情。
我也預估房地產的爆電雷現象將很難避免,至於我們要怎麼因應,我也正在仔細的思考中。
此刻,我真的要呼籲政府,我們支持打炒房措施,但在扼止了炒房之後,政府的金融管制措施是不是該退場了?否則在多重嚴打之下,最後、可能只剩財團可以存活,那時房價更不可能降,大家說是嗎?
胡博士您寫了很多,可是對想要帶風向的人,是對牛彈琴。所謂打炒房,明理的人,都看的出來,只是希望消弭一些利用少量資金,短期獲得暴利離場的人。從實價登陸 2.0 重稅,到這次禁止預售屋轉讓....等等都是。
可是您也可以看到,市面的氛圍就認為只要沒了 "炒房",房價就會 "崩跌",大家就只好觀望,到最後,連同平常正常該有的交易量都不見了。
稍微有一點經濟學知識的都知道,一段時間後,房屋,尤其是新房屋供給,就會慢慢的減少,不管是劣質建商,還是好的但資金比較不夠的建商,都會慢慢消失。最後就如您說的,只剩財團可以存活。市場由自由競爭市場逐步變為寡佔市場。到最後,這對真正要買好房屋的民眾,根本不是什麼好事。
guest2000 wrote:
央行的選擇性(對房地...(恕刪)
胡博士已經憂心很久了
不過我跟你一樣認為信用管制不會這麼快退場
起碼要來個一兩年以上見打房成效才會考慮
換言之
能撐下去的才是有能力的建商
有興趣了解胡博士講的請自己看, 內容頗多就不轉貼了
【全文】政府打房大刀斷金流 中小建商爆生存危機
銀行緊縮不動產放款 提高授信門檻 中小型建商繃緊神經
OldWilliam wrote:
平均地權條例在立法院...(恕刪)
難講吧....
崩到最後可能財團活下去,但也不代表房價更不可能跌,主要要看後續政府怎操作。
崩跟金融管制我認為是兩回事。
當市場認為這已經是沒價值,認為是必然下降,那即使開放9成,也無力挽回。
現在還是要看政府怎後續操作,例如會不會進一步提高屯房成本? 會不會有限制土地取得轉售等限制?
不然現在打下去只是打掉短期炒作,基本上會活下去建商還是會活,況且對於真正要買房的,平均地權條款根本不影響....
講直白一點,到底有多少人會三五年甚至一兩年就換一間房子?
真正要自住的可不單純買房,可能還會裝潢,不管輕裝潢還是大改,這些都是額外花費。
而且對於自住而言大都是再三考慮,都是以十年二十年甚至一輩子考慮下去買......
房子是要住一輩子,而不是三天兩頭就換一間,如果是這樣,那更不用在乎這建商到底是不是一案,反正我才住個幾年就換房子。
我是覺得如果有資金壓力,就不該多頭執行,有些老建商,每次只會執行1-2個案子,而不是大量案子同步執行......
畢竟貴公司追求是高品質,高服務,而非以量取勝吧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