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11zzxx wrote:
看了你的留言,我才知道達克效應都是真的,
笑別人之前,麻煩自己先做功課,你真的以為以前的工業區農業區沒人搭個棚子出菜嗎?
99%的夜市都是工業區和農業區搭個棚子就出菜,你肯定不住台灣才會不知道這件事。
更不用說台灣傳統的流水席,就是直接露天搭棚子出菜,
無知的人真的很爽,出來秀下限還臉不紅氣不喘。
疫情期間你跟我說就是要吃現場料理?? 不好意思我都請廚師到我家做菜了。
哈哈笑噴了!原來搭個棚子出菜就是你的答案呀!看來秀下限的是你自己吧!



不要不懂裝懂亂教好嗎?搭個棚子出菜的方法你自己用就好,不要挖坑給別人跳。

太歡樂了!搭個棚子出菜是未來的趨勢,實體店面餐廳將要被這個方案取代?

看來實體店面還是無法被取代,因為店面退租潮後,就通通倒退回到以前了。

(這10年有太多原本林木蓊鬱的市區或郊區土地都變成房子, 有多少森林不見了, 濫墾濫開發令人痛心)
在有土斯有財的東方社會, 這很難達成, 但是, 政府可以做的就是提供人民選擇
廣建青年住宅及社會住宅出租, 青年住宅結合生育獎勵, 增加人口
(1).如果價格合理或負擔的起就買
(2).如果不想買房, 那政府提供合理的租金的房子, 生育能力的青年人口租屋更是要大大的獎勵
(3).建商想要持續有人口增長來買房, 那就最好支持以上政策, 因為持續的人口增長才是
建商最長期利益乃至於國家的福祉
東方理想的房地產應該自動平衡, 想買豪宅的就去買, 不想當屋奴的就租政府屋, 有買的起的就去買
這些的重點在於大家都有足夠的錢用在生活的食衣行育樂上, 加上人口增長, 經濟才會長久健康繁榮, 而不是像現在買房就成為屋奴而房價也不合理 , 然後沒人要生小孩。大家一起死
請政府修訂法律(居住正義入憲, 寫進憲法才有用), 市地重劃一律徵收10%用來蓋青宅或社宅, 而且要在公園第一排, 除非建商拿錢來換,個人痛恨這種狗屁遊戲, 每次重劃表面政府無償拿到45%建商55%, 但那45%又被政府拿去蓋公園, 所以又是圖利地主。所以以後重劃只能有40%及50%, 10%給青年, 因為國家社會的進步才有房地產繁榮, 這利益應有機制由全民共享, 而不是少數地主。
lawtaipei wrote:
謝謝ado016435大的寶貴意見。
能理解大大您的立場,
政府之前所採取的打房措施,這個階段比較少提了。
因為當前最重要的事情是處理防疫的工作,
如果連命都沒了,要房有何用?
後疫情時代,到底是病毒完全被消滅?還是我們要學習如何與病毒共存?
後疫情時代,房地產市場還能像之前的榮景嗎?
因應商業模式的變革以及政府打房的力道,我認為民眾選擇不動產的角度會有些不同。
ado016435 wrote:
東方理想的房地產應該自動平衡, 想買豪宅的就去買, 不想當屋奴的就租政府屋, 有買的起的就去買
這些的重點在於大家都有足夠的錢用在生活的食衣行育樂上, 加上人口增長, 經濟才會長久健康繁榮, 而不是像現在買房就成為屋奴而房價也不合理 , 然後沒人要生小孩。大家一起死
請政府修訂法律(居住正義入憲, 寫進憲法才有用), 市地重劃一律徵收10%用來蓋青宅或社宅, 而且要在公園第一排, 除非建商拿錢來換,個人痛恨這種狗屁遊戲, 每次重劃表面政府無償拿到45%建商55%, 但那45%又被政府拿去蓋公園, 所以又是圖利地主。所以以後重劃只能有40%及50%, 10%給青年, 因為國家社會的進步才有房地產繁榮, 這利益應有機制由全民共享, 而不是少數地主。
為什麼你自己說的到卻做不到?都沒發現自己說話前後矛盾?

一直以來訴求的就是居住正義,從來也沒有人說是買房正義,買不起就是用租的,
社會住宅同樣也是只租不賣,到底是哪來的幻想要買房子?高房價也沒有高房租!
租房子的CP值這麼好,不懂到底是哪裡居住不正義了?

疫情開始之後, 大家才會認真思考台灣人的工作真的能穩定地讓人貸款30年甚至更久嗎?
現在連業績很好的科技業大公司都是遇缺不補, 服務業更不要說, 放你無薪價都要偷笑了,
繼續封下去,被裁員只是時間的事情, 一堆人都是捏到緊繃在付房貸的...
過去10多年的大多頭,加上低利環境,讓年輕人買房不得不開高槓桿, 現在有房貸但繳不出來的人隨著疫情封鎖
得越久, 出問題的人越多, 之後就會像滾雪球一樣. 奉勸大家,買房千萬要量力而為,
沒還清貸款之前,房子都是銀行的,
如果只有自住一間房,千萬別相信什麼狗屁話術,覺得房價漲了很好, 因為你根本賣不了,
房價越高,代表你以後想要升級房子的難度就更高......
最終苦的還是自己以及後代子孫~ 當然我相信有很多人因為買不起防就不結婚生小孩了
連下一代接刀的人都變少了, 房子卻越蓋越多, 大家覺得現在房價要耗盡一生做到死來償還貸款值得嗎?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