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個沒有期待子女可以多幫忙父母的
如果樓主先生是孝子每傳必到且游刃有餘
那很ok
那如果婆家是那種明明可以自理
卻還是一直嚷嚷要樓主先生回去處理的
坦白講
只要樓主先生有一兩次不能照辦
你覺得老人家不會給臉色看 不會心理心痛覺得孩子白養...
甚至有的都還上演八點檔倫理劇
這兩百萬
就算是不拿 基本孝順都還是在
老人家能幫就幫 父母也還能互相體諒
沒有什麼孝不孝順的問題
但就是兩百萬一但拿了
就是一切開始變質的起點
很多樓都在說拿得理直氣壯
那種就不要遇到老人家心裡默默計較的
這種老人家番顛起來
沒人受得了
金錢是讓感情愛情友情變質的起點......
樓主雖然口說婆家準備好要給小孩子買房
但我感覺樓主婆家也不是頂有錢,真正有錢也輪不到小孩還要辛苦租房
莫非那兩百萬其實就是老人家的退休金或之前辛苦存下來的
真心奉勸 老人家心意 心領就好 畢竟那是老人家老本之一
這種錢 絕對不是甚麼天下掉下來的輕鬆錢剛好掉在老人家口袋....
老人會說出口 其實真正在意的是希望兒子能住近一點
這才是老人真正在意的
錢...是老人家要忍住錢短少的害怕而掏出來的
sometime0924 wrote:
但就是兩百萬一但拿了
就是一切開始變質的起點...
金錢是讓感情愛情友情變質的起點......
(恕刪)
就推這兩句,這是一種變相的關心手段,通常就發生在錯誤處理感情的兩方上
儒家思想重的社會,對上教育在什麼場合都會被認定是錯的,如果跟父母的感情和相處方式從小就很親近到長大都跟朋友一樣的話,就不會有太多問題發生,然後孩子長大了用自己過時的社會經驗無法控制時,最後就會變成想用金錢參與。
我有一個女性朋友,她嫁了人家才發現先生被他媽媽控制的很嚴重,先生的媽媽很有錢,結婚時兩人住在外面的房子都還很幸福,兩人的工作收入也完全能負擔,房子也是先生和她一起貸款買的,小孩子一生就被先生的媽媽叫回來住在附近,然後房子又是登記媽媽名字,婚姻生活開始有另一個平常閒閒沒事就來參與的人,作客人都還好,但不是客人,每次來像回自己家一樣,有鑰匙開門都沒有事先通知,命令這命令那,要這樣要那樣,去幫我這樣去幫我那樣,小孩要這樣帶要那樣教。
先生永遠只能站在媽媽那一邊,真的很慘,現在弄得她連給孩子的教育和自己的開銷都想盡辦法要切開自己負擔,就是不想被一直控制,好幾次跟先生談離婚,她先生也覺得可以,但是婆婆就是堅持小孩子要留下來不能帶走,好好的婚姻最後變得不想小孩被婆婆這樣的教育教到大,然後把自己的人生卡在那裡。
我幾乎感覺那個婆婆其實不是愛那個孩子,而是想利用握有這個孩子的扶養權來控制她這個看起來像是頑固性格的女人,好滿足自己的控制欲。
她現在每天帶孩子去上課,然後在外面喝咖啡吃早餐,然後到跟友人一起投資開的小店面幫幫忙盡量不回家,孩子下課就去帶回來,一到週末就帶孩子兩人往外跑,不是帶去看一些展覽就是回南部老家,讓孩子不會被婆婆教育到。
真的很慘。
我有一個親戚也是這樣,媽媽太愛但幸好這媽媽很理性心地也很好很好,只是他兒子就不喜歡媽媽總是喜歡幫他決定事情,於是...超特別的,明明家裡是很棒的透天五層,空房間4間,兩夫婦在200公尺外買了一間一房一廳的2F老房子,然後每天上班前帶著孩子過來給媽媽帶,全家五口吃完早餐後兩夫妻去上班,下了班又回來帶小孩,吃完晚餐又回去了......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