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

我是醫生,我"現在"不買房,系列文章第一篇:一般民眾購買房屋容易陷入的心理陷阱

前提:
1. 如果以後要買房,如果以後"會"買房
2. 承認自己無法預測未來



問題來了,你的2000萬,經過了通貨膨脹以後,過20年會剩多少?


以官方數據來說,台灣的通貨膨脹率為3%上下,也就是說2000萬放銀行,過20年實質上大約只剩下1150萬的購買力。房子20年後殘值會剩多少,我不知道,但一折我也沒差(後續會論述)

投資股市,別鬧了,我金控圈待17年了,萬中取一的奇才是可遇不可求的,你敢進場這輩子就是出不去。房子只是一種貨幣,回到前提1+2,房價下跌我真的沒差,因為我非常樂於承認自己對於預測未來是無能的,賭錯了心甘情願吧。



"少子化"等等些判斷依據這麼多人都朗朗上口,相信我,全世界都知道的事情不需要拿出來參考,最多就是發現自己和大眾的智商相同罷了。金控圈待久了有一個很重要的心得,不要預測未來,不要預測,把未來當成中性看待就好。


我買房不是因為覺得不會跌,我買房不是因為覺得會漲,對我來講,房子就像買彼特幣或著食物一樣只是另一種形式的貨幣,但最不一樣的是我住的很爽,房子會不會跌不知道,但手上的錢經過通膨後必然會貶值,那為何不買房(買得很辛苦的不在此論述內)?


我常在咖啡廳聽別人談論股市趨勢、房市走勢等等,我看著他們的臉,我覺得很有趣:

"人類一說話,上帝就發笑",對於喜歡預測的人,我只能說太看得起自己了。
Jedsxohe wrote:
樓主提出的觀念的確有...(恕刪)


我也覺得有人急了,如果你買房是為了居住,只要價錢合理,能負擔,別人嚷嚷著一折一折,是關你何事,可是卻非常在意空空的言論及風向,只因為你還想獲利,你是投資不是居住,那就放開心說:我就是投資客,我對投資的房地產極度關心,沒人會怪罪你,投資本來就有風險,房價獲利沒有對錯,石油,股票,黃金也是投資品。

問題是最討厭口是心非,明明在意的要命,卻又好像看盡俗事,為民請命的狗樣子。

期待下午林洲民及死威的線上直播。
樓主我支持您的論點,就等看看
個人已於三年前買下小殼,還是房價相對高點時買的
即使如此...
我的前一手屋主當年購買成本為450萬
我的入手價格為345萬,增值稅0元
幫您證明房子買在不對的時機點即使地段好還是會跌價的...
慘的是資金套牢,被通膨吃掉不少後,最後還是認賠殺出
這房子透天邊間、在市區、近文化中心、交流道、車站、奇美博物館~
父母每天都去奇美博物館散步,悠閒快活~
很多人都不知道在回些什麼..邏輯觀念非常差

1.樓主開頭說他是醫生不代表他想表達醫生比較會買房 比較會理財

而是該職業的性質問題

首先我看到有人說:賺錢其他職業賺的比較多

試想,今天沒有工程師 沒有律師 更不用提對社會一點生產貢獻都沒有的業務,沒有這些人妳可不可以活?

可以!!

沒醫生呢???

所以相對而言,醫生是"穩定"且"較一般人高薪"的職業

樓主想表達的大概就是這點

他身為一個經濟能力不錯負擔的起的階級,但是他也不想在現階段買房子

不是他買不起,是沒有必要給那些投資客、建商、業務甜頭



2.有人提到通貨膨脹的問題,要知道貨幣乃資本主義文明社會的一個大騙局

舉例來說,今天發生戰爭、或者像以前孫中山革命,社會被推翻建立了新社會,你手上的那堆所謂貨幣,一定還有價值嗎?

會不會一夕之間變成廢紙? 誰也不知道!!

所以正確來說應該是購買黃金之類的貴金屬才能保證全世界有價!!

房子人家說收就收,你不給? 看看左岸以前的做法吧。買房子保價值? 幹話罷了...

所以有人拿黃金跟房子或車子做比較...天啊..想什麼呢

買房子就是拿來住的!!


台灣目前的情形就是被玩爛了,年輕人或者有能力的人別說買房了

大部分根本就都想逃離這個從小長大的福爾摩沙

看看別人的政府政策,看看別人的薪資所得

再來看看台灣的物價....

題外話,香港目前也很慘...
樓主沒房,
現在已經跌三年了,
你覺得/猜,還會跌幾年?
跌多少%?
(周星馳,說是一萬年。)

一旦你下好離手,買房了,你希望他馬上漲,漲多少?漲50%。
唉!人性本賤。

今年,我希望他馬上跌50%,準備再買兩間。
一樣賤。

房價跌不休 雙北房價連跌3年

2017/04/20 19:40

房市向下,房仲業者統計2014年至2017年實價資料發現,雙北市房價已連3年下修,今年北市前2月住宅房價每坪約55.5萬元,相較2014年同期的61.8萬元已下滑10.2%,跌幅為六都之最。

太平洋房屋分析指出,台灣房市10多年榮景,自2015年因政府調漲持有稅、通過房地合一稅制後正式終結,以北台灣來說,雙北市房價已連續3年下修,以台北市1~2月房價來說,已從均價6字頭跌至5字頭,跌幅逾1成。另外,新北、桃園市也相較2014年下滑7.4%、2.8%,今年1~2月均價分別為新北市每坪29.9萬元、桃園每坪17.4萬元。太平洋房屋副總經理章克勤表示,北台灣包辦了六都跌幅最深的前3席地區,與稅制的改革不無關係,尤其是台北市,政府為解決高房價的民怨,一口氣調升房屋構造標準單價,嚴重衝擊到預售、新成屋與都更市場,也讓台北市房價率先領跌,進而擴散至新北市、桃園市。相較北台灣,中南部的房價基期低,變化不甚劇烈,太平洋房屋指出,今年才有鬆動的跡象,但跌幅不大,都在2%以內,與3都最高點2016年同期相比,台中市、台南市、高雄市的跌幅分別為1.7%、1.5%、1.9%。(陳世峰/台北報導)
cobrawu wrote:
好好當你的醫生吧,房子買錯了可賠錢重來,看錯病人的症狀出狀況可是醫療糾紛賠不完,法院走不完,比看錯方向還慘啊,最高法院判例對醫生不利,小心為上,別管房事啦(恕刪)


氣急敗壞


jojoyaro wrote:
我還以為醫生頂多煩...(恕刪)


我還以為醫生頂多煩惱店面的問題呢...
可能 病患 沒那麼多?
冒昧請問樓主房子預算多少?看中房子市價多少?頭期款準備多少?現在房租多少?樓主所有假設都指向未來房價往下,如果往上呢?如果真如你所預測未來50年房價持續下跌,所以一生不買房嗎?樓主與我都把房子與車子用消耗財比喻,請問樓主有車嗎?明知道車在10年後價值歸零,為何還買車?

EchosPan wrote:
我的前一手屋主當年購買成本為450萬
我的入手價格為345萬,增值稅0元
幫您證明房子買在不對的時機點即使地段好還是會跌價的...
慘的是資金套牢,被通膨吃掉不少後,最後還是認賠殺出
這房子透天邊間、在市區、近文化中心、交流道、車站、奇美博物館~
父母每天都去奇美博物館散步,悠閒快活~


這就是我想講的 , 對自住而言 , 追高是不智的

但相對的 , 走跌時反而會變成買房的契機

就像450-345看似跌了 , 但其實買的人士認為有345這個價值

不然繼續等不是跌更多更便宜 , 所以下修 , 反而開始思考時麼時候是切入點

總而言之

就是錢不夠

花不起

先租房子付租金再看看

哪天跑去買超跑

就不講甚麼買了會跌不會跌的話了

喜歡就買了

還一堆廢話

就是錢不夠




  • 1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