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真如你所說實坪制還有機會上漲,但總坪數制上漲機會更多更大,總不可能賺的多和賺的少要選賺的少的,而且實坪制比起總坪數制更有房價下跌的機會,屋主們為何要冒房價下跌的風險選擇實坪制,畢竟讓建商的新房房價下跌,舊房也是會有比價效應跟著房價下跌

蝦米爸爸 wrote:
一開始建商/房仲企圖用虛坪價格來買我家的房子
因我家不肯賣,所以建商/房仲後來願意改用實坪跟我們談
(價格也比用虛坪計價時高了一截,不過我家還是不賣)
這個經驗和大家分享,只要不被虛坪計價給迷惑
每個屋主都有機會談到好價錢
bb- wrote:
.....(恕刪)
公寓達人 石自立(攝影者.高國展)
老公寓外觀破舊,一走進樓梯,腳踏的是傳統的磨石子地板,欄杆破舊。走進室內,燈光昏暗,壁紙剝落,牆上還有壁癌,浴廁天花板也黴斑處處,看了實在讓人直搖頭。
房子愈爛,轉手價差愈大
別人眼中的爛公寓,卻是石自立眼中的瑰寶。從事房地產買賣30年,石自立專挑爛房子下手,因為轉手的價差空間最大。
先來做以下的選擇題:
A公寓
權狀28坪、公設比0%、土地持分8.36坪、屋齡35年。
→ 使用面積:因為陽台未登記進權狀,整體使用面積有29.8坪。
B大樓
權狀28坪,公設比28%、土地持分3.24坪、屋齡10年。
→ 使用面積:扣除公設後,整體使用面積為20.16坪。
這兩間房子,你會想買哪一間?同樣的權狀面積,但使用面積卻相差了近10坪,且A公寓因為屋齡老,更容易議出有利買方的價格,這就是石自立偏好老公寓的主因。
bb- wrote:
.....(恕刪)
蝦米爸爸 wrote:
房屋的價值基本上可分成兩個部份:
(1)土地價值
(2)建物價值
土地是不會"折舊"的,所以土地含量越高的房屋越保值
建物是會"折舊"的,所以新建物之後的每年都要折舊不少
很多舊屋之所以有價值,是值錢在 (1)土地含量高 (2)可用空間(實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