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瑞岱爾 wrote:
呵呵! 你們這群人去...(恕刪)
產業的進步不外乎兩種,一是創新,一是模仿,己開發國家己經在技術前緣,他們沒有模仿對象,所以只能創新,創新這種事吃力不討好,需要投入大量的資本及時間,不過一旦成功就可以往前大邁進一步。另一種情況就是開發中國家,開發中國家沒有足夠的資本,所以選擇模仿,向先進國家買進、技轉、引資等方式把技術帶回去,成本較低同時經濟成長也較快,台灣70年代及後來中國經濟開放後都走同樣的路子。
台灣只是因為離大陸近加上語言的優勢,所以很多台商先一步到對岸發展,但當經濟開放成為大陸發展的政策後,世界各先進國家進入是早晚的問題,你說大陸人學台灣人,沒有錯,但他們不學台灣人早晚也是學其它各國的人的經驗罷了。
現在的問題點在於台灣並不是開發中國家,我們並沒有像歐美各國有能力在技術前緣的情況下進行創新,一樣都是進行模仿,大陸開放後提供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成本比台灣低的多,在無法創新的情況下台灣自然很快就被追上來了!
要創新需要有足夠的人口基數當消費,一個自給自足的市場經濟學家認為這基數要5000萬人,所以前陣子韓國總人口達到5000萬時他們可以瘋狂慶祝,這表示韓國有足夠的內需市場了。台灣受到先天的限制,人口差不多就2000萬己經是極限,單靠台灣是不可能維持產業的發展的,不走出去那是要去那?語言可以相通的大陸自然是最快的選擇。
一個有錢人自然會想住到更舒適的地方,己開發國家整體環境比開發中國家好這是必然的,所以你看到現在一堆大陸人移民世界各處,這跟當年台灣人移民美國有何不同?過好生活是人性跟什麼國家民族沒有什麼關聯。
今天你的目的是為了賺錢,己開發國家經濟成長低,開發中國家經濟成長高,請問那邊比較有機會?不過這句話也只比較適用10年前的大陸了,現在大陸的經濟己經到開發中國家中上的階層,所以他們的經濟成長也從過往的8-9%降到現在的6%,畢竟可以模仿的對象愈來愈少了,大概再10年他們也會進入3%的低速成長,到時候也是硬功夫的創新,高速成長的紅利不會再來了。
以大環境的角度來看,台灣能維持現狀就不錯了,而且人生工作的精華時間了起就20-50歲,短短30年那有空陪你等政府亂搞,前面政府說阿扁不好就8年,後面阿九再8年,你說小英英明神武8年救回台灣經濟,我30年都去掉24年了還陪你玩什麼?想去大陸累積經驗的就去,但也要抱著機會沒有以往多的事實,過去也不好過,至於什麼怕技術被學什麼的,拜託,別鬧了,台灣還有什麼產業技術需要被偷學的?
sunhm wrote:
上星期遇到一位台北...(恕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