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實坪的觀念


科瑞岱爾 wrote:
看來你沒在北美買過房子,所以不用這麼武斷,管理費根據你居住面積大小來定,很多也沒你說的這麼高,還有人家平均收入是台灣的幾倍。

整個土地或其中公設產權是屬於全體大樓,所有屋主用一個法人個體去持有,所以交的不是使用費,是維護費。 而台灣不用繳管理費維護嗎? 不懂真的不用裝懂或是用猜的。

既然台灣課本把以前政府寫的這麼英明神武,都世界偉人、救星、燈塔、舵手,連北美的先進國家課本都沒寫得這麼英明,結果是連個簡單實坪制都做不出來,搞個超複雜的虛坪制,爽到特定對象,更不用說長期違建問題叢生,成都市之瘤。


教育你真是我佛心來了。我在北美住了二十多年,現在有四間房子在放租,名下進出過超過十棟。

你可以隨便舉出個北美建案的例子,房屋售價是以一平方尺多少錢在賣的。找得出來,我立刻道歉並且從此不在這版上發任何文。說穿了這邊建案都是賣總價,包括了室內室外電梯停車場.....。

台灣房子要怎麼計價,規則瞭解清楚就好。要把實坪和公設分開?沒意義。就是換種販賣價格的計算方式罷了。接下來應該又會有爭議:是否可以不買公設OOXX之類的。不煩嗎?要講北美可以,那該是要支持用總價來計價,不是像這種只算實坪不算公設的方法。
不當黨產處理條例三讀之前,一定沒空處理你這一條。
與國際接軌是好事
不知道為何會有人反對 ??
還是灌水真的太好賺了

怕被看破手腳 ?
就跟油耗一樣

幹嘛分美規 歐規 油耗

讓車商可以透過模糊地帶的數據 合法詐欺
反對的人要不要反對前先透露一下自己是做哪一行的

我看反對的大多是從中獲利的人



科瑞岱爾 wrote:
台灣人也該跟國際接軌,自己思考以室內實坪做為交易標的,算出實際每坪單價,不是一堆灌水的面績,而這是未來趨勢。

當然以台灣目前虛坪制的價位換成國際的實坪制,再參考台灣的收入,就知道台灣目前房地產價格有多誇張。...(恕刪)
呵呵! 你過去深受那些誇大吹捧教科書洗腦影響,又可能沒待過先進國家不懂比較,講白了缺乏判斷力。說真的這些人還真是阻礙台灣進步,破除洗腦才會進步,但這對你來説太深,中毒太深不好救。很多國際評鑑報告,都是説台灣民間最有效率,而政府效能常常敬陪末座成為拖累績分最大因素,當然你意識型態太濃,難作這樣理性分析。

你們這些意識型態濃,從不針對問題討論,只㑹拿過去極權政府那種抹黑人手法,什麼大帽子先拿出戴,哈哈實坪討論連連族群對立都拿出來。用國際通用實坪也是破除過去政府造就的虛坪洗腦,對大家有利,但以你智慧只能因意識型態為反對而反對,或把議題故意導向意識型態之爭從中得利,我知道你是在房地產業工作。

你的意識型態也害了你,才會2008年後才追高,而錯過之前低檔買房機會。

你意識型態太濃,代表判斷力差,就是會讓你生活越來越崎嶇的原因,也沒能力進取,而你的仇恨式發言更是反應你心裡歪曲,真不知道你來這版做什麼。

kamiru621210 wrote:
我真的越來越不欣賞這家樓主的言談與立場,沒有現在政府與公務員的努力哪來今日的富庶?別說你有繳稅,你繳的養不起一個公務員,沒有資格說三道四反黑為白,製造族群對立製造分裂從中獲取好處就是這類傢伙,大家都很明眼你不用多做解釋,你的生活一定很崎嶇,才會造就你的心裡歪曲,不思進取真不知道你來這個版做什麼?求溫暖,你不夠格大家給你溫暖。
科瑞岱爾 wrote:
呵呵! 你過去深受那些誇大吹捧教科書洗腦影響,又可能沒待過先進國家不懂比較,講白了缺乏判斷力。說真的這些人還真是阻礙台灣進步,破除洗腦才會進步,但這對你來説太深,中毒太深不好救。很多國際評鑑報告,都是説台灣民間最有效率,而政府敬陪末座成為拖累績分最大因素,當然你意識型態太濃,難作理性分析。

你們這些意識型態濃,從不針對問題討論,只㑹拿過去極權政府那種抹黑人手法,什麼大帽子先拿出戴,哈哈實坪討論連連族群對立都拿出來。用國際通用實坪也是破除過去政府造就的虛坪洗腦,對大家有利,但以你智慧只能因意識型態為反對而反對,或把議題故意導向意識型態之爭從中得利,我知道你是在房地產業工作。

你的意識型態也害了你,才會2008年後才追高,而錯過之前低檔買房機會。

你意識型態太濃,代表判斷力差,就是會讓你生活越來越崎嶇的原因,也沒能力進取,而你的仇恨式發言更是反應你心裡歪曲,真不知道你來這版做什麼。


你待過”先進國家“很了不起嗎?實在是看不下去!

真正被意識形態左右的是誰,大家心裡有數。過去幾十年來中華民國政府對台灣人民好不好,見仁見智。當心中滿是排泄物,看到任何東西就都是排泄物而已。笑話的是,竟然有人在教別人跟他們一樣,把看到東西都當成是排泄物?

台灣建商用權狀坪數來計算“單價”,是個“習慣”而已,”習慣“不需要合理或是不合理,重點是要去了解這習慣的意義,而不是用猴子朝三暮四的智商去無的放矢。家母在台南市買房子,仲介提出的單價都是把權狀坪數與車位坪數一起拿下去除的。覺得不合理,跟仲介跟屋主理論,回應是:”南部都是這樣算的“。就一句話:不爽就不要買,不然是想怎樣?

最後,這習慣也跟政府制度法令一點關係都沒有。
jackey chang wrote:
與國際接軌是好事
不知道為何會有人反對 ??
還是灌水真的太好賺了

怕被看破手腳 ?
就跟油耗一樣

幹嘛分美規 歐規 油耗

讓車商可以透過模糊地帶的數據 合法詐欺
反對的人要不要反對前先透露一下自己是做哪一行的

我看反對的大多是從中獲利的人


先說,本人或是家族中任何家人的職業都與房地產無關。

請問你是要跟哪一國接軌?我住遍全世界,也沒看到哪個國家先進到是沿著跟樓主扯的一樣的軌。明明知道權狀坪數代表的是主建物+公設,算出來的單價就是總價除以權狀坪數。該去問問為什麼有人笨到被“合法詐欺”了吧?

老實說台灣房屋買賣要怎麼搞,只要大家都同意就好了。但有人就是喜歡把政治扯到裡面,讓人非常不以為然。
本來是不想搭理你的,因為你意識形態太重,很難說通,這種比較先進觀念是要跟有腦筋的人分享。而且你口中喜歡跟排泄物掛在一起,你可能如你說的當心中滿是排泄物,看到任何東西就都是排泄物而已。實坪制哪是排泄物? 是你把它當排泄物,那你在北美是用排泄物交易? 看來即使你待過先進國家,也因為意識形態濃厚,跟滿清末年自以為是差不多,也沒學到甚麼好東西,真是枉費。

有買過會說出第一段那種外行話,公設雖不在權狀裡,但屬於整棟大樓,大家屋主都有分,哪來付使用費,是維護費。

你是買底特律放租嗎?

很多事本來就是政府的義務去規範保護一般民眾,不是設計個更複雜虛坪制度讓一般民眾容易受騙,或是積非成是,今天房地產會有這麼多問題像是違建、雜亂的都市計畫、以前沒地震法規等等,就是以前長期累積來的,但教科書上卻是吹牛的比人家英明許多,比較慘是到現在還有人信這套,越少人被洗腦,台灣會越進步。

在教科書中那個英明政府以前選舉買票作票是習慣,難道現在我們繼續買票作票。此外,過去大家習慣用馬車,那大家現在繼續用馬車嗎?

連令堂都懂得看出不合理而去據理力爭,你比她還不如。假如政府立法規範,那位仲介跟屋主還敢說出那不理性的話嗎? 他們也得乖乖符合法令。

橄欖綠 wrote:
北美隨便一間價值台幣一千萬的公寓,每月的管理費可以高達台幣三萬。公設可能不算在你的權狀,但是每月收你上萬元的使用費。朝三暮四而已。

教育你真是我佛心來了,我在北美住了二十多年,現在有四間房子在放租,名下進出過超過十棟。..(恕刪)

當心中滿是排泄物,看到任何東西就都是排泄物而已 (恕刪)

是個“習慣”而已 家母在台南市買房子,仲介提出的單價都是把權狀坪數與車位坪數一起拿下去除的。覺得不合理,跟仲介跟屋主理論,回應是:”南部都是這樣算的“。就一句話:不爽就不要買,不然是想怎樣? (恕刪)
前两楼网友的母亲点出不合理计算方式,不代表她们不会议价砍价,或是另觅合适对象购买,陈述的是一个现象。

无论虚坪实坪,成年人心里都自有一把尺。在炒作或资金行情堆叠时,实坪也不代表就能抑制上涨,反之亦然。就像苹果手机有附耳机而其他很多品牌没有,也不代表苹果手机就是性价比高。

单纯假设“因变数改变,其他状态不变”,就像许多网友认为要抑制炒房,不就把利率升到5%、10%就好了吗?!一样的头脑简单的可怕。
科瑞岱爾 wrote:
本來是不想搭理你的,因為你意識形態太重,很難說通,這種比較先進觀念是要跟有腦筋的人分享。而且你口中喜歡跟排泄物掛在一起,你可能如你說的當心中滿是排泄物,看到任何東西就都是排泄物而已。實坪制哪是排泄物? 是你把它當排泄物,那你在北美是用排泄物交易? 看來即使你待過先進國家,也因為意識形態濃厚,跟滿清末年自以為是差不多,也沒學到甚麼好東西,真是枉費。

有買過會說出第一段那種外行話,公設雖不在權狀裡,但屬於整棟大樓,大家屋主都有分,哪來付使用費,是維護費。

你是買底特律放租嗎?

很多事本來就是政府的義務去規範保護一般民眾,不是設計個更複雜虛坪制度讓一般民眾容易受騙,或是積非成是,今天房地產會有這麼多問題像是違建、雜亂的都市計畫、以前沒地震法規等等,就是以前長期累積來的,但教科書上卻是吹牛的比人家英明許多,比較慘是到現在還有人信這套,越少人被洗腦,台灣會越進步。

在教科書中那個英明政府以前選舉買票作票是習慣,難道現在我們繼續買票作票。此外,過去大家習慣用馬車,那大家現在繼續用馬車嗎?

連令堂都懂得看出不合理而去據理力爭,你比她還不如。假如政府立法規範,那位仲介跟屋主還敢說出那不理性的話嗎? 他們也得乖乖符合法令。



誰在跟你講北美這邊公設需要有使用費的,你自己去跟他說,跟我無關。

有人一直扯北美怎樣,我就告訴你北美是怎樣。北美觀念是先進,但不動產買賣從沒有用你所說的,拿室內坪數的單價來作為銷售或是政府資料登記。

現在房屋賣家跟你說,他房子權狀100坪,公設40%,室內60坪,公設和主建物要一起購買,總價6000萬。請問現在跟你說,以室內坪數的單價來說,單價是100萬一坪,公設免費附送(遂了某些網友的意了)。或是以權狀坪數來說,單價是60萬。這對賣家來說,有什麼區別勒?除非現在法令規定,公設和主建物可以分開購買,這應該就是你說的超英趕美世界獨創的“先進”吧?

“公設免費附送”聽起來很爽,到頭來羊毛不也是出在羊身上。這樣的朝三暮四就可以讓某些人高潮了?

除了實價登錄裡有所謂的“單價“,不動產單價不存在於任何政府文件中。最多最多,政府只能以消基法的角度來制止建商不得在廣告中,以權狀坪數來計算所謂的“單價”。但真的面對銷售人員,要怎麼說誰管得了。你要買還是不要買,難道是算法不一樣的一坪100萬還是一坪60萬來決定的?這實在是.....沒有任何意義。

我在等你找到有任何北美建案,以室內面積單價來做銷售的,找到了嗎?如果找不到,是不是可以先倒個歉,承認自己之前是胡扯的?
nndugh wrote:
你說北美怎樣? 到底怎樣阿?

有說跟沒說一樣

你再說說 公設40% 你自住客要怎麼舉證?

建商灌水要怎麼舉證?

憑良心歐? 你跟我開玩笑嗎?這年代你跟我說良心?


我都說了,就是以房屋總價來計價,而不是室內面積單價。自己去爬文。

建商跟你說公設有40%至少還有個數字,如果真的被發現灌水還可以求償。對啦,以後就都用主建物坪數當作是權狀坪數。公設就當作是建商做善事,多做少做看建商良心。你要的是這樣吧?

喔對了,全世界最多購屋糾紛的阿陸仔那邊,都是用室內坪數來算的,完全不管公設大小好壞。看來那邊是被某些網友認為“先進”的地區。
  • 2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