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

房仲都說自住沒差?到底有沒有差?


哇西阿翰 wrote:
看房看了幾個月現在的...(恕刪)


這叫做銷售話術 ! 不這樣講你會猶豫 ?
不是他的錢真的沒差 !!
dallasoriginal wrote:
說下個月會跌100萬...(恕刪)


大大不好意思⋯

我只是單就房仲對我說的有疑慮⋯

沒別的意思⋯

你別這樣說⋯

我又不是要買什麼一折⋯

對不起你別這樣說⋯

搞的我好像在害人⋯
我想房仲的意思是如果買房跟換房之間都是自住﹐ 而且換房的區域以及時間都很近﹐ 那就沒什麼差別。

先來解釋房仲的說法﹐ "理論上來說"是沒差﹐ 理論代表所有的因數都是固定的﹐ 就是不去考慮到任何錢幣的漲跌﹐ 利息的計算﹐ 服務費等等。 所以今天1000萬買了A房﹐ 2年後要換房子﹐ A房因為市場房價統一下跌10%﹐ 所以你的房子目前賣掉只能買900萬﹐ 但這個時候原本1000萬的B房在2年過後也一樣降10%丫﹐ 所以你要換到B房就只有需要花900萬。

相同的﹐ A房2年後漲10%變成1100萬﹐ B房也會漲10%變成1100萬。

唯一差別就是換房子的話等於付3次錢給房仲﹐ 買A房一次﹐ 賣A房一次﹐ 買B房一次。 所以差異就是換房子之間的虧損﹐ 除非自己找自己談﹐ 不然要人家服務就必須給錢。

台北大安區很多原有的住戶以前房價便宜﹐ 住到現在房價漲到一戶5000萬﹐ 結果還是只能開舊車或是便宜的車﹐ 為什麼? 因為他們說我這戶漲到5000萬﹐ 別戶也是5000萬丫﹐ 賣了住哪裡?

房子價值多少﹐ 除非要搬到其他比較便宜的區域﹐ 不然一起漲一起跌都是一樣的。 例如台北大安的房子一坪100萬﹐ 賣掉去買景美的一坪60萬﹐ 錢會多出來﹐ 但你已經不在同一個地方了﹐ 就無法用數字去做比較。 就我之前遇到一個特別的就是台中河南路﹐ 一邊是七期﹐ 一邊好像是5期還是8期﹐ 七期一坪60~80﹐ 就跨過河南路變成一坪20~30﹐ 可能就變成去樓下的小七距離有差異﹐ 更特別的是搬到七期對面去還反而離小七近一點。 當然﹐ 跟朋友說的時候口氣也不同﹐ "我買在七期" 跟 "我買在七期... 的對面"。

樓主要考慮的是會有沒有換房的可能性﹐ 還是這個房子就算準備傳承下去給後代子孫的。

再來就是討論實際上的差異了﹕
1。 買1000萬仲介費4% = 40萬
買900萬仲介費一樣4%=36萬
買1100萬仲介費4%=44萬
2。 1000萬貸款7成=700萬計算利息﹐ 自備300萬
900萬貸款7成=630萬計算利息﹐ 自備270萬
1100萬貸款7成=770萬計算利息﹐ 自備330萬
3。 當然還有考慮到多出來的自備款計算通貨膨脹跟存款利息等等。

樓主應該要決定是否有"需要"等﹐ 因為等有兩種結果﹐ 當然目前是看跌居多﹐ 如果有自備款跟利息的壓力就評估自己要先在那個點買會比較適合﹐ 或許你覺得950萬買可以接受﹐ 那就950萬買﹐ 剩下一些仲介費用跟利息﹐ 但或許永遠等不到950萬。

"等" 這種事情是"投資人"在做的﹐ 使用跟住的人要看自己的經濟條件去決定。

dallasoriginal wrote:
說下個月會跌100萬的 已在01說了好幾年 結果它等到下跌了沒?...(恕刪)



等著等著真的跌了...

台北市跌了6%
2000萬的房一年少了120萬.


我相信120萬對一般人小意思啦..

dallasoriginal wrote:
說下個月會跌100...(恕刪)


我也是這麼認為,買房本應就是需要審慎評估後再下手,你連打算住幾年都沒個底,只想著漲幅,就算真的跌到一折,不敢買還是不敢買啦。

雖說我買中古屋,入手價當初在附近也是中高,如果沒天災人禍至少也是1~20年來住,更沒有馬上脫手的問題,你有耐心等到房價崩盤就等吧~
人不自私枉為人
跟股市匯率不是一樣嗎
有沒有差,自己知道
分享一下小市民買房的看法

自住沒差 ---沒有錯, 自住真的沒差

但是我是直接跟屋主買

假設今天1000萬的房子

明年底可以用900萬甚至更低買到

那........也不會是我買到

不敢說絕對

但一定是很高的機率, 等到價格降了之後就被別人買走(除非你運氣真的很好)

尤其我們這種蛇蛇

預算本來就沒多高, 要買房選擇真的沒有太多

所以負擔的起, 房子又很喜歡, 我不認為買下去會虧到哪

頂多就是一兩年後知道現在同社區的房子便宜了一百萬

心裡就幹一下, 然後一邊想說"早買早享受嘛"

簡單來說就是自己要調適好啦


話說回來

因為我的預算+想要的屋型真的很難很難找的到, 觀察一兩年了才看到現在這間

而且就只剩最後一間, 再猶豫的話就真的買不到了

所以看完就毫不猶豫下訂了


自住沒差嗎??

我覺得要看
1. 預算
2. 想要的屋型
3. 負擔狀況

沒有絕對正確的答案

但是如果是房仲跟你說自住沒差, 可能就要好好思考一下了
我思,故我在。

Player wrote:
真的沒差,因為我不...(恕刪)


不要自打嘴巴啦
第一句說買了房子之後不會去比價
最後一句又說上個月同事買了比你多一倍


自住沒差是指房價上漲的時候,
沒賣都是紙上富貴,窮開心,
但跌的時候自住也有差,
例如差一百萬,
代表每月多繳一萬元房貸,
大約等於每月少上十次館子,少上三十次電影院,少買三件衣服一類.
哇西阿翰 wrote:
看房看了幾個月現在...(恕刪)


在自住的前提下

房子漲價,你要付的房貸並不會少一毛錢
房價下跌,你要付的房貸並不會多一塊錢

所以這叫做自住沒差~
因為以自助為前提,所以貸款額度應該是在你的能力負擔範圍
而非投機性的高槓桿借錢或是搞啥寬限期,想賺價差~

至於其他人買多少錢,跟你一點關係也沒有
(別人買貴了,你要付的房貸並不會少一毛錢,別人買便宜了,你要付的房貸並不會多一塊錢)
好好賺錢,乖乖付房貸...

不要再問這種蠢問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舉例嗎
我 2007 在士林買了個新房子,900萬含車位,現在值1800萬
那又如何? 因為我是要自己使用的,所以就算它漲到 3000 萬或跌到 500 萬,我沒有任何感覺

房子還是房子,我的貸款也沒有變少或變多,日子還是一樣難過啊~




  • 2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4)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