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被加稅K到了

要換屋的人成本加大,
要買的人也變少了,成交量變小
紙上富貴的屋主也會變多。
變現能力變差會讓很多投資的人改變標的。


cobrawu wrote:
簡單一句話,房價回...(恕刪)

Dent wrote:
反智到極點!誰在該...(恕刪)

我窮人買幾百萬的房都要幾萬的稅了,我不懂你買的起三千萬繳三十萬很多嗎?
這麼在意就不要買。別人都不叫只有你叫就表示你是正義之聲?加油吧,等你來
廢除這不合理的稅制喔!
看過之後我只能簡單歸納

買房前多少希望政府打房可抑制房價讓開版樓主有機會入手
入手後又在哀鄉民們....

Dent 2011 wrote:
最近房地產的價格吵得不亦樂乎,尤其是北部地區,個人只想以一個過來人的經驗,
分享給想買屋又買得很痛苦的年輕人(25~35歲).

房地產的價格不是你我能左右的,我們應該考慮的是是否要不要現在買屋,不管現在是高點或低點.

買屋的理由是甚麼?一個家?事實上,全家人都在一起就是家,不管是自有或租賃.
出社會奮鬥幾年,好不容易存了一些錢,全部投入房子,貸款20年,從此過著精打細算的日子,值得嗎?

未來20年,保證工作都很穩定嗎?不會被裁員嗎?你知道薪資愈高,被砍的風險就愈大嗎?
手上有2~3百萬的租屋族過的比沒多少存款的貸款族來得不踏實嗎?
利率永遠這麼低嗎?工作非在台北不可嗎?孩子學區不好,就讀不好書嗎?
現在不買,以後一定買不起嗎?(去年新生兒16.5萬,基測人數33萬)
一輩子最大的成就就是在台北有一間房子,值得嗎?
我不知道現在房價算高還是算低,只希望靠雙手奮鬥的年輕人買屋前多想想,其實世界是很遼闊的.



Dent 2011 wrote:
其實會有感而發,寫下這些話,主要並不是反對買房,而是希望提醒版上很多
屬於上班族的年輕族群,未來總是存在一定風險,全球化之後,很多工作機會
會面臨來自印度,中國,巴西...等國家的挑戰,也就是說如果買房子以後,手
上的存款不夠你失業後活2年的話,我個人認為這樣的買房風險是極高的,過去
十年,物價上漲多少?你的薪資上漲多少?如果不幸失業,手上的資金夠不夠創業
或轉業?要知道,房貸沒繳清之前,房子可是銀行的,不是你的,至於手上有錢不
買房就會揮霍的人,基本上不管買不買房,這樣的生活態度都是很危險的.


Dent 2011 wrote:
最近我也在看台北市的房子,同樣跟版上大多數人一樣,認為房價實在有夠高,到底都是
誰在買,有錢人不是傻瓜,明知房價高漲,還是持續買進,所以查了一下歷史資料,發現房
價雖然高,但是還原貨幣購買力之後,事實上房價並沒有多高,而是許多人變窮而不自知.
下面是我查到的歷史資料:

1990年:
當年無殼蝸牛夜宿忠孝東路那年
黃金年均價每盎司383美元,今年站上1500美元
石油每桶1990年為22.62美元
現今小麥價格為1990年兩倍,目前美國小麥耕作面積比1990年減少1400萬公頃,
估計未來20年全球小麥短缺2.4億噸
台灣貨幣供給從1982年446~2011年11490(單位為10億)
1990年大安區最高點一坪約50萬元

從上面的資料來看,如果還原貨幣購買力及通膨因素,目前大安區一坪80~100萬並不貴
但是大多數人還是買不起,原因在大多數人變窮了,但是過得還可以,所以完全沒有警覺,
之所以變窮還沒有警覺,主要是中國在這20年提供足夠的廉價勞力,相對消耗比例上較少
的全球資源,所以許多受薪階級日子過得還算可以,只是很多人開始發現,好像許多奢侈
品買不起了,即使自己的薪水有增加.

在這種情況下的全球經濟,當中國富起來之後,廉價勞力不再,物價開始上漲,同時也開始
消耗全球資源,必然造成通膨與原物料大漲,加上這些年各國為了促進經濟成長,大量增加
貨幣供給,自然造成貨幣購買力大幅下降,也就是目前並非房價泡沫,而是貨幣持有信心
大幅下降導致,當這些因子同時出現之後,受薪階級開始覺得痛,有錢人開始持有黃金及
不動產,以維持所擁有現金的購買力,在這種經濟情況下,各國首都,金融中心等城市的房價
自然居高不下,因為除了上述因素外,世界各國都市化的程度都越來越嚴重,包括公共建設
與就業機會,

因此我認為即使這次打房成功,房價以台北市而言,如果拉回3成,只是讓有錢
人更有能力搜括,上班族依舊買不起,且北市未來房價必定再創新高,政府能做的除了預防
短期炒作造成房地產系統性風險之外,平衡各縣市與台北市生活品質的差距,讓大多數人即使
不住北市也能有相同的品質,才是最重要的,至於台北市的房價,由市場供需決定即可,應該
不需過度干預.




Dent 2011 wrote:
在台北找理想的房子談何容易,喜歡的很貴,便宜的很舊又沒車位,只希望政府打房有效,
讓房價維持溫和擴張,給民眾來的及賺錢就好了窮




Dent 2011 wrote:
升息對打房絕對有效,但是影響層面太大,包括政府利息支出,企業資金成本,廣大房貸族的利息支出,
如果沒有循序漸進,可能房價打下來,民眾也失業了,還是買不起房,所以央行對於利率一向抱持慎重
的態度,跟敢不敢或是站在富人窮人哪邊沒有關係




Dent 2011 wrote:
很多版友友考慮到少子化的問題,我自然也注意到了,內人是小學老師,怎會忽略這個問題?
但是去一趟法國看看,法國少子化也很嚴重,結果是更向巴黎,里昂等城市集中,造成鄉村人口
更少,德國有些地方甚至已經快被野狼佔據,這是真實的事,所以我才會想台灣會不會更向北部
集中,尤其台北市,房價自然不會直線上升,但是如果拉回3成後還是要漲,那您認為好宅拉回修正
的空間有多少? 這也是我一直認為房價由市場決定,而平衡城鄉差距該由政府來做的原因.


Dent 2011 wrote:
蠻同意nanno兄的分析,只是大多數版友應該跟我一樣買房子主要是自住或幫小孩多買一間,
以目前的情況,買或不買實在很兩難,我們並不是有很大資金的人,所以風險一定要考量,目前
看來觀望可能是最佳策略,靜待政府是否有健全房產交易的決心(如實價登記),再行出手了.


Dent 2011 wrote:
漲不會一直漲,跌也不會一直跌,但是如果從現在往前看房價,以前不管買高買低,以台北市
而言,通通是低點,也就是目前來說,如果是有錢人作資產配置,那臺北市只要地段,房子OK,
大概就會出手,即使套個3~5年也無所謂,而自住型的現在應該小心,很可能等一下就有15~30%
的空間(我也在等),只是多空因素拉扯之下,回檔空間很難拿捏.


Dent 2011 wrote:
為了瞭解一下市場,剛剛去看了一個在重慶南路的預售案,跟銷售人員聊了一下,
發現奢侈稅真的有用,來客幾乎都至少七折砍起,探了一下口風,我想八折上下應該
有機會,合不合理這裡不做評論,不過想想奢侈稅應該不像許多版友認為的一樣,是沒用
的東西,至少在抑制短期炒作這部份是有用的,另外關於房價高低,售屋人員也有不同
看法,例如20年前購入一坪50萬的房子,現在漲到100萬,對持有人來說,可不是增值一倍,
大多數人買屋可是貸款的,當初利率可是高達10%,換算起來其實持有成本高達70~75萬
一坪,所以房價是否真那麼不合理,以及政府是否該再出重手把許多人的房產價值打下來,
看起來拿捏之間是頗為難的,因此奢侈稅看起來似乎是目前一招還算不錯的棋,大家不妨參考看看.


Dent 2011 wrote:
今天頻果日報一份統計,北市豪宅購買原因由5~6年前的自住,到今年已經變成38.7%是資產配置,看來等北市房價跌還有的等了



Dent 2011 wrote:
這份薪資資料正好和我的觀點不謀而合,為何我從物價觀點看覺得台北市房價好像沒有
想像中高,但房價薪資比卻這麼高?原因在受薪階級無形中被剝奪了,照理現在合理薪資
應該再7~10萬之間,這樣才合理,所以我認為過去幾年政府沒站在勞方,過度偏向資方,
才導致現在有錢人認為台北房價不高,還有上漲空間,而一般人卻買不起的現象
.


Dent 2011 wrote:
本來覺得目前的狀況,買房應該風險很大,不過談了幾間都談不下來,認命買了,中正區靠近新光人壽
標案附近,想說學區不錯,離古亭站約5~6百公尺,又是馬路邊,忍痛每坪60幾萬買了
,看來台北房價還
真不容易跌,因為還有我這種傻瓜在


Dent 2011 wrote:
謝謝!
其實版上很多看空的言論並非沒有道理,只是觀察北市房產一段時間了,也錯過
好幾次買點,真的好物件難尋,不是屋況不好,就是開價太高,現在認命了,也許是
錯誤決定,但是看美國可能逼不得已要取消舉債上限,頭都暈了嘔吐

除了買台北房之外,接下來應該會分批買些黃金吧,過去幾十年沒欲過這種莫名其妙
的經濟情勢,真不知該怎麼辦,留現金也不是,投資也不是,真X媽的老美!





Dent 2015 wrote:
那幾個中正學區的案子都這麼貴了喔?
幸好當初中正藏璽有買一戶起來放,現在一定很難下手!




Dent 2015 wrote:
這樣說也許有點不禮貌,但是大哥,你真傻了的,
你來這裡跟這些憤青討論房地產?
只要不說跌馬上有人問你是不是賣不出去急了的討論區,
有甚麼好討論的?

有些還讓我高度懷疑是政府的網軍哩!
全世界哪有人民一直在求政府加這個稅那個稅的,
哪有政府為了20%的人的居住需求把其他80%的人
資產縮掉一半叫做居住正義的
,看得懂的很多,只是不想
在這裡跟小屁孩拌嘴啦,看張盛和變成十大惡人第一名就知道啦!


這個就爆笑了,這政府各種非直接政策可是讓房市漲了幾倍歐

從降遺產稅開始、證所稅搞垮股市、各種重大交通建設利多、推都更、重劃區等等等等等 非直接政策都是同樣一個政府讓房市翻漲的主因歐

結果現在政府要控熱了,同樣一個政府又被打成讓"其他80% 的人資產縮掉一半"的兇手?

太搞笑了!





Dent 2015 wrote:
你有把稅的問題搞清楚嗎?
你知道法國取消富人稅了嗎?

十大惡人張盛和居首,我想很多人可能會有點納悶,甚至抱屈,我個人確認為實至名歸!以證所稅的課徵來說,很多人覺得有所得必有所課,沒有錯,但是臺灣證交稅高達千分之四,以兩千萬資金(不算多有錢)投入股市,每週交易一次,先不管有無賺錢,一年五十次剛好達到十億門檻,已經被課掉四百萬的證交稅,怎麼能說沒交稅?

再加上除權息課2%健保補充保費(貼權你就哭了),權值還要再課所得稅,企業募資最重要的證券市場搞成這樣,影響有多大?難怪大戶都變外資了(外資免課證所稅!)...
再來說奢侈稅,賺多繳多,一般來說,不會有爭議,但是我賺的錢已經繳過稅了,為何促進國內消費,把錢花掉,要被懲罰,要額外課稅?房地產奢侈稅更是莫名其妙,買賣房地產賺錢就算了,虧錢也要課稅!反智到這種程度 還有一堆買不起房的拍手叫好?真是買不起剛好而已!要課的是資本利得稅啊!有所得才有所課啊!搞得房地產市場烏煙障氣,房價沒跌,搞死一堆從業人員,資金還轉不出來做其他投資.

再說富人稅,更是無知到極限,以後我大企業找高薪人才,只要在香港還是新加坡還是其他低稅的地方,設個辦公室,薪水從那邊給,那邊繳個十幾趴的稅,國內再報個薪資3萬,免繳兼享勞健保,一兼二顧,摸蛤兼洗褲!法國已經停徵富人稅了,為什麼?富人跑光光,企業不投資了啊!為什麼不告訴所有老百姓,遺產稅從50%降成10%稅收不減反增?(資金回流投資未增是因為環境不佳,沒道理要把資金再趕出去,應該要改善投資環境啊!), 以前徵50%富人資產都外移了,還徵個屁!人兩腳,錢四腳,有錢人有八隻腳,怎麼會笨到想課有錢人的稅?每年花個幾百萬找一流會計事務所,合法節稅,還課甚麼?再沒辦法,直接換個外國籍你奈我何?曹興誠不是教你了嗎? 有錢人賺再多都別理他,重要的是底下的不能一個月只賺兩三萬啊,我寧願把企業營業稅從17%降到7%,把所得稅從45~50%降到20%,吸引企業跟有錢人來台灣,但是把基本薪資提高到五萬,家戶所得十萬以上,誰管有錢人賺多少?

國家稅收不足?退休制度改合理,別像台北市花博世大運胡亂浪費,就夠你用啦,別裝無辜了!


所以說,他當選十大惡人之首,沒有冤枉他!
還得獎?
我呸!





Dent 2014 wrote:
去年我去看晴空樹,離高速公路及高架太近沒買,
上週六去訂了一戶星空樹,中樓層,15樓,成交44萬多一坪,
45坪房型,面西(我喜歡西曬),貴不貴我不知道,買來以後
退休要住的.


截至目前為止
開版樓主自己說有買的房子

2011 買羅斯福路中正藏璽,他自己在01版上公開說的,完全沒有牽涉個人隱私
2014 買林口星空樹

目前為止有兩房 (還先不管他現在自住的)
補充: 兩房或多房沒有問題歐,我自己也兩房,但我可沒有出來哀....
而且要看哀的是什麼

目前為止有兩房 (還先不管他現在自住的)
補充: 兩房或多房沒有問題歐,我自己也兩房,但我可沒有出來哀....
而且要看哀的是什麼

像此版主題契稅明明是"新建房屋的構造標準單價提高",竟然怪鄉民?
有兩間房的人不知道 "契稅"的由來? 不知道"契稅調整的原因"? 然後大鍋炒怪鄉民....真是太有才了!

Johnny_depp wrote:
只能說斷章取義、胡亂拼接、訴諸無知

高級住宅的單價整跟鄉民何關?
高級住宅的單價整跟鄉民何關?...(恕刪)


現在台灣的房價根本就是炒作出來的...
只圖安身立命的也不可能去買帝寶
帝寶住戶對增值稅.交易稅等應該也不會看在眼裡

就是一堆投資客把地寶自抬房價的還以為是帝寶.
.
請願取消林鄭家族的英國護照.https://reurl.cc/VaWZqQ
水~~~

就是不知是否能夠做得到
http://www.cna.com.tw/news/aloc/201504010454-1.aspx

標題 [新聞] 嚇阻違建 柯文哲:建物有違建不得買賣
(中央社記者游凱翔台北1日電)
台北市長柯文哲下午再談台北市違建問題。他認為,法律是給人民遵守、不是參考,要嚇阻違建要從「系統面」解決,例如建物有違建,將不得進行買賣。
柯文哲上午出席中正區第1場次里長會議時,針對南京東路1段132巷內的違建議題,強硬表示「從現在起台北不得有任何違建出現」,也指示建管處提出專案報告,針對轄內民國84年後2萬6000戶的「新違建」做改善。
柯文哲下午出席公民參與大會,會後再談台北市違建問題。他指出,如果「不同的里長都提出相同的問題,那就是全市的問題」,因此不管是違建拆除、停車位建置,都需納入台北市計畫。
柯文哲表示,雖然民國83年台北市違建就地合法化,但過了這麼多年「違建還是繼續蓋」。他也感嘆「這個國家不能這樣」,政府應拿出決斷力,嚇阻違建繼續產生。
柯文哲指出,解決違建問題不是派出幾個人做稽查,而是由「系統面」來解決。例如,未來建物中如果包含違建,將不得進行買賣。
柯文哲強調,「要讓人民重新建立對政府的信任,先決條件是政府必須建立自己的尊嚴」。除了重申「現在起不得有新違建出現」,上午也要求建管處針對南京東路防火巷一案、改善2萬6000處違建、如何達到未來沒有新違建,到市長室提出專案報告。

請願取消林鄭家族的英國護照.https://reurl.cc/VaWZqQ

Dent wrote:
我知道契稅是交易稅,...(恕刪)


你可以去抗議,你買屋是自住,且願意與政府簽合約

答應10年不賣

並要求減低稅費!
這30萬是一次性的稅, 若住30年, 一年攤下來才1萬, 會有很多嗎? 除非想馬上賣掉。
房屋持有稅的房屋稅, 一年才1.2%約6萬。地價稅0.2%約5萬(實際應更低, 因為公告地價不可能是3000-500=2500萬, 可能不到2萬)。
3000萬的房子, 一年持有稅11萬。
加契稅攤下來的也才12萬。

台灣的稅負真的很輕, 不想繳新屋的高契稅(其實自住客, 幾十年攤下來也沒多高), 那就買中古屋, 沒有人壓著你買新房。
其實建商調低賣價, 契稅馬上就降下來了。
該抗議的對象是建商, 不是政府。

Johnny_depp wrote:
看過之後我只能簡單...(恕刪)


每三年一次的會議,是鄉民的傑作? 呵呵









全國法規網站 (前面誤植商業網站的法規,後才發現)

saya wrote:
其實建商調低賣價, 契稅馬上就降下來了。


各位大大 麻煩搞清楚吧 契稅跟建商的賣價一點關係都沒有

契稅課徵的標準-"房屋公告現值"是市政府訂的(營建成本乘上面積)

建商頂多賣便宜補貼一點吧 但預售屋的契約房子多少錢簽了就簽了

新屋蓋好要過戶給買方的時候 契稅要多少 還是要按政府的標準來

要不然就不要過戶


這位樓主來抱怨 被許多人打臉 我是很同情 不過許多人罵錯問題

以後希望大家都不要買任何新房子 老爸給房子也拜託不要給新的

都更完畢原來30坪的老公寓每年1萬塊有找的地價稅與房屋稅(超過50年就是0)

蓋好要交屋過戶就先繳快50萬的契稅(50坪的新屋可能還沒有實坪30坪的公寓大)

日後每年的房屋跟地價稅加起來可能快10萬 請問這個結果會是好的嗎??

現在我搞清楚了 政府要民眾都更的目的 其實也是要收更多"稅"

或許我碰不到了 總是以後許多大大會碰到 請多保重
住在台北的台中人 wrote:
各位大大 麻煩搞清楚吧 契稅跟建商的賣價一點關係都沒有

契稅課徵的標準-"房屋公告現值"是市政府訂的(營建成本乘上面積)

建商頂多賣便宜補貼一點吧 但預售屋的契約房子多少錢簽了就簽了

新屋蓋好要過戶給買方的時候 契稅要多少 還是要按政府的標準來

要不然就不要過戶


這位樓主來抱怨 被許多人打臉 我是很同情 不過許多人罵錯問題

以後希望大家都不要買任何新房子 老爸給房子也拜託不要給新的

都更完畢原來30坪的老公寓每年1萬塊有找的地價稅與房屋稅(超過50年就是0)

蓋好要交屋過戶就先繳快50萬的契稅(50坪的新屋可能還沒有實坪30坪的公寓大)

日後每年的房屋跟地價稅加起來可能快10萬 請問這個結果會是好的嗎??

現在我搞清楚了 政府要民眾都更的目的 其實也是要收更多"稅"

或許我碰不到了 總是以後許多大大會碰到 請多保重


太簡單了

這樓樓主請您先去看一下開版樓主開版主旨跟內容

請先去評論一下他所張冠李戴的

跟鄉民何關? 跟居住正義何關? 麻煩您先去就版論版評論一下開版樓主的問題


Dent wrote:

加稅K到了

下個月要交屋的兩房一般住宅,含一個平面車位,契稅居然要314085,雖然繳得起,

但是這種一般平民百姓住的房子高舉打房大旗胡亂加稅,實在令人不爽,

如果把房子賣了有獲利,課重稅那是無可厚非,

但是自住找一大堆名目加稅實在是令人無言,
就算買得起台北市,收入也已經被課過稅了,

用自己賺來的錢買自用住宅還必須備懲罰,感覺這樣的稅制真的不合理,

那以後台北市等於在做階級淨化的動作就對了,買得起也讓你住不起,這就是鄉民高喊的提高持有稅居住正義嗎?

  • 2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