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台灣是真的房價高的不可思議,請不要說都是年輕人不爭氣。


jettyang wrote:
台北是個盆地,新北市...(恕刪)


好像很多人以為東京整個都是都市,沒有人稀少的地方...
東京都分成三大部分:區部、多摩地區、離島
只有所謂的"區部"才是能和台北市比擬的地區
原本整個東京是東京府,現在區部的地區原本是"東京市"
在台灣,原本只有一個"台北縣",人口稠密的台北市從台北縣分出去
所以要比的話用現在東京都的區部來比,比較好
全東京都的面積2188平方公里、人口1300萬、人口密度 6070人/平方公里
新北台北的面積2324平方公里、人口 670萬、人口密度 2883人/平方公里
東京都區部面積 623平方公里,人口 900萬、人口密度14528人/平方公里
台北市  面積 272平方公里,人口 288萬、人口密度 9890人/平方公里
也就說,東京的市中心,是一個比台北大2.3倍,人口密度又高出47%的都會區
如果用這樣的標準來看
現在的大阪市的人口密度還高過台北市、神奈川縣的川崎市則和台北差不多

多摩地區和新北市比較像,都是在主要都會區的外圍
接近都會區的地方有人口密度也很高的區域
東京有藏野市、狛江市、西東京市...等人口密度破萬的
新北市也有永和、中和、板橋、新莊、三重、蘆洲第六區人口密席破10000人/平方公里
(應該說是破20000的,但是這六個之後沒一個破10000的)
外圍人口都很稀疏
東京的奧多摩的奧多摩町面積226平方公里、人口5465人、人口密度24人
新北市的烏來區 面積321平方公里、人口6000人,人口密度19人
(奧多摩其實就是小一點的烏來,但它也是東京都的一份子!!)
http://tw.myblog.yahoo.com/zaizai_chen
1. 二十多年來,所得下降、房價狂漲是事實。參考資料:[爆卦] 20年前的台灣薪資
2. GDP雖然有增加,但人民薪水不動,代表有很多潛在因素作祟。參考資料:薪水不漲的10大荒謬
3. 台北的租金房價比已居世界首位,代表房價早已背離正常狀態。參考資料:再忍一下!台北市房價5年內崩盤

綜觀以上文章,我們發現國際熱錢、資金取得條件寬鬆、華人有土斯有財等現象其實都是房價推波助瀾的主要原因,然而這些好處僅為用錢滾錢的投資者獨享,一般受薪階級無緣共襄盛舉,因為資本利得不必課稅,所以他們賺得再多也不會對國家人民有任何好處,除非你願意用自己的薪水作為賭注,加入房產投資者的行列。

其實買不起房子也不是年輕人的專利,即使是三四十歲已有多年工作經驗的人,要在台北市買屋也很不容易。假設一個工作十年的人,年薪已漲到100萬,他一年不吃不喝也只能在台北市近郊買2~3坪的空間,也就是說要買一戶40多坪(室內空間頂多25~30坪)的三房基本款,即使年薪百萬也要不吃不喝20年,至於市中心呢?請就別再妄想了,基本上就算你年薪兩三百萬都還是買得很吃力。

現在台北某些區域的房價的確就是給特定天龍人住的,他們也許世居當地,也許經商致富,房子就在這群人之間轉來轉去,總之接手的不會是白手起家的上班族。政府也不是不知道這些事,但官員能做的也就是努力蓋捷運,設法降低台北不同區域間的通勤時間,並藉此將人口向外疏散,但時至今日,新莊、板橋、中永和等北市外圍第一環區域也早已漲得不像話,連林口、土城等以往被認為北縣邊陲的地帶也有人喊到30萬以上,導致大家又往更外環的區域移動,如桃園、基隆等。

說穿了,依舊是個供需的問題,當所有人都想住大台北區域時,房價要跌很難,就算政府想政策打房,也總會有人想要低接。除非大家離開台北區域謀職,或是乾脆就一直租房子。若台北人口減三成,或是成交數量減三成,才有機會造就房價下跌趨勢。然而上述狀況短期內不可能發生,除非中華民國遷都,吸引吃公家飯的企業一起搬走,或是其他縣市營造更好的投資環境,吸引原本在台北開公司的老闆遷移,也就是說透過政經資源的重分配,達到就業區域的重分配,讓台灣各區域有較為均衡的發展,這樣也許有機會讓多數上班族輕鬆購屋。

若拿日本來比,日本的各地區域發展其實是比台灣平衡的,以京都為例,這個千年古都其實還是日本許多中型科技業的發展重鎮,產業營收不下於擁有SONY、PANASONIC等大企業的東京(資料來源:力用亞洲資源 拚世界第一 ),如果選擇在京都就業,絕對能享有比東京更好的生活品質。可惜現在台灣的縣市首長也只會用開闢「科學園區」的方式規劃這件事,弄不好還得揹上炒地皮逼死人的罵名,這也看出台灣主事者重硬輕軟的性格早已根植各個領域。與其一直從事徵地蓋園區的硬體規劃思維,還不如想想如何跟新加坡一樣提供高效率、橫向整合充分的行政流程,吸引外商能更自由的設立公司,並針對企業提供不同的創業資源(台灣各縣市擁有的資源不同,可以發展特色經濟,也代表可以發展不同的產業聚落),尤其未來十年產業的重心會逐漸從電子業往生技業移動,以往的農業縣或許都有機會成為最佳的農業改良場,或結合國際行銷的概念推動特色旅遊、飲食等服務(就像日本很多具有巧思的觀光景點規劃),這些都是能讓就業人口重新分配的作法。
行動程式開發者
gameheven wrote:
你是在胡說什麼?稅金...(恕刪)



公告地價漲越高 你的房子會賣的越便宜?
你有房子要賣嗎?
或許你是個不錯的賣家喔
我周遭的同事...
有來做興趣的, 也有還要負責長輩生活費的..(me too)

大部份同事都在台北市買房.....

我在他們身上看到的是努力還有一直努力.... 不斷的增加自己的競爭力...
當然也有混的... 只是容意被淘汰....
7年級生也有....

台灣爭氣的年輕人還是有.....
不過正在爭氣的年輕人哪來的時間在這邊嘴泡......
台灣的年輕人不是不爭氣... 我覺得是大部份的人錯過了增加自己實力的時間點...

不要一直講台灣薪資低.....
去觀察現實生活中人家要怎樣月領10幾萬+.....
然後看自己能不能努力成為那種人....

看台灣那種腦殘新聞只會減弱台灣年輕人的智商... CNN 是死了嗎?

台灣大部份的年輕人都虛度了最重要的求學跟加強自己競爭力的黃金時期....
求學階段拼命的玩.... 有沒想到以後要做什麼或要朝那個方向? 你覺得你可以問到幾個可以給你明確的答案?

求學階段沒學到啥東西....
等到出社會.... 你希望老闆用多少薪水請你? 你有比高中畢業強嗎? 你有比高中畢業的人敬業嗎?

現在有的現象是... 大學都畢業了但感覺跟高中生沒差多少...
但敬業程度倒是差很多阿....

年輕人...
看看你在求學階段學了啥?
想想你以後出社會想要做啥?




爭氣的年輕人通常不會有時間在上面嘴砲。

我當初第一份工作也是20幾K,工作會換,房子買了也會換,薪水後來也變多,後來自己創業後,看的就不是薪水。有時間看媒體的新聞,不如花時間培養判斷的能力。
你知道為啥薪水漲不了嗎?
因為老闆要幫你保健保, 勞保, 團保....
政府每年調漲... 你是老闆你受的了嗎?
一個員工今年的勞健保已經被漲了...
那勞工還要調薪嗎?


一堆拿綠卡的退休回來或有病就回台灣看醫生....
連大陸的學生我們也要幫他們...

我們的政府顧選票跟做面子最捨的花錢了......

這些人沒繳到啥稅也沒繳多少健保費...
回來上個醫院我們台灣的政府就幫忙付醫療費用......

政府一直在做爛好人.... 也可以說政府都不敢得罪可能的選票.....

結果就是一直壓搾中產階級的人.......


不得已 wrote:
油漆工是勞力工作不能做太久
呵呵我笑了...(恕刪)


去年底
家裡小裝修
油漆師傅也60了

e-jazz wrote:
1. 二十多年來,所...(恕刪)


事實上 我這星期五正式離開工作了七年的外商公司

目標是回屏東故鄉 開始學習農業的經營

買不起房 那就不要買房

年輕人或是到台北工作的人們

回歸故鄉 讓鄉鎮活絡起來

各行各業也能在地生產在地消費

過度的工業化與都市化 對環境與人心都破壞了

房子不只想自己住 還要買來炒高房價

說好聽的叫投資 說難聽的叫自私

只要需求變少 看這樣的房價誰買單

在台北工作工作七年了

也買房成家了 有小孩

但是想一想 每天就這樣上班下班

生活在這個人口爆炸的都市裡

就算小孩讀書都是所謂的好學校

其實跟集體飼養的肉雞有什麼兩樣

上才藝班 輔導課 補習 這樣到大學

就跟肉雞被打針餵食高營養飼料一樣

遠不如 放山的土雞 健康又有活力

所以我鼓起勇氣辭去還不錯的薪水 朝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努力

種植健康的食材 給家人吃 有健康的身體

生活在田野大自然間 有寬廣的視野與胸襟

我希望我的小孩是這樣長大的

而不是去大安森林公園 盪鞦韆 還要算排隊算15下

只要有更多這樣歸鄉發展的人們

都市的土地就算怎麼炒作 都不干我們的事

因為我們不需要了

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現實就是那麼殘酷,但我相信後天努力是唯一的機會。

我七十五年次,16歲就在工廠上班,月薪早過22k,20歲當完兵,從事業務司機,月薪50k~60k,我想我的學歷是台灣水準下的,我也不敢說我的能力有多好,但是認份的做事,得到的回饋是相對的,買個郊外的小屋,我想我應該還有能力負擔,選擇權在自己不是嗎?

dunk0619 wrote:
去大安森林公園 盪鞦韆 還要算排隊算15下


真的假的!!??
離開台北太久了,想不到現在情況更嚴重!!

不過大大的想法跟我一樣!!
除了土生土長沒地方去的台北人,我真的搞不懂為什麼要一窩蜂往台北跑!!
Why so prestigious?
  • 2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