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

這是一個對不起下一代的年代


hahaaha wrote:
以前我唸書小學一班5...(恕刪)


政府為有錢人開大門不止這一樁:遺產稅和贈與稅從最高稅率百分之五十大砍為百分之十;企業營利事業所得稅從百分之廿五降為百分之十七;促產條例提供租稅優惠,年賺百億的大企業繳的稅比上班族還少。

台灣的富人不僅「賺大錢、少繳稅」,欠稅落跑,政府竟也莫可奈何。

國稅局對付小老百姓的查稅工夫一流,但翻開欠稅大戶名單,許多熟面孔都曾是紅極一時的權貴名流,國稅局對「上流社會」無計可施,眼睜睜看著權貴們轉移財產、遷籍他國。

更可議的是,立法院竟然修法賦予欠稅大戶特赦令,政府追稅再也不能天長地久,欠稅大戶此後更加拖得理直氣壯。財政部目前不打算修法補漏洞,財長張盛和認為現行制度就是人權和公義的權衡;但當證所稅名存實亡、欠稅大戶一一特赦,公平正義還存在嗎?

From: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3/8001280.shtml

據說以上都是馬騜政府的"德政"...
人民是否富足?歷史經驗告訴我們,絕對和當政集團有關係.
政策可以決定那一群人富有那一群人貧窮.政策營造的就是一個中大型環境,而人們就是順勢而為或逆向沈淪.
不要再提什麼個人努不努力的問題,要談個案永遠談不完,我堅信人群之中,會努力和不努力的比例永遠都是常態分配.我們如果不想對不起下一代,就要營造一個對下代有利的環境,讓常態分配下會努力的這群人有機會出人頭地. 但很可惜,目前的政策看不到任何大刀濶斧的改革跡象,真要細數不是,磬竹難書啊!
我對台灣前景也很悲觀

以後就算幾十萬人上街頭也沒有用的 上街頭的要工作 但企業跟本不想用台灣勞工

抗爭也只是在內耗而已 遲早有一次會擦槍走火(例如有人在遊行中不小心死掉,又更多人去街頭,然後反對黨的政客趁機出來罵執政的,假裝正義使者,實為謀取私利) 其實都是在內耗而已

台灣要往正向發展 第一要封鎖媒體 二來是民眾不要有太多意見(重法治,不論教育或刑法) 但你覺得有可能嗎?現在太多民眾都看不清楚真相 還沉浸在上街頭那天的快樂 只記得自已作了正義的事 回家看看媒體再罵繼續政府不長進

要作對的事就一定要有犧牲 但現在大家都寧可保守作事也不想無端招惹是非

老師怕被告所以也不想管學生了,警察怕民意及媒體也不想太積極執法 執政的怕民眾又上街頭(哪怕只是個案)所以也不想推出真正有長期願景的政策,只想安安穩穩作 完蛋的是整個台灣未來 我一點都笑不出來

我個人比較好奇的是現在的老師是否比較用心教學與關心學生,否則以前可以一個老師教50個,現在只能教25個,原因為何??

或許教的學生比較少可以作育更多英才吧,那事實上有嗎??

jovi1787 wrote:
這幾天天氣熱,聽說要爭取"高溫假"....爭取一大多假的同時...就別肖想多好的工作待遇....(恕刪)

典型的舊時代「代工」思維。

並不是我認同「高溫假」,只是,一昧想用時間去換取酬勞,這樣的思維,就跟造成現在台灣產業困境的原因,是相同的。

台灣的老闆,只想在還沒走死之前,繼續「代工」這條老路;可是這條路,隨著大陸的進步,已經窒礙難行了。現在這些老闆們,只想能撈多少算多少,企業的永續經營、社會責任?見鬼去吧。

台灣的員工,只想在肝還沒爆之前,繼續「加班」這條老路;可是這條路,隨著工資的低廉、責任制的盛行,已經窒礙難行了。現在的員工們,不一定是不肯做,而是多做也不一定有代價。那,何必多做呢?

所以,台灣走的「舊路」,其實是「死路」,這大家都知道。

奇怪的是,所有人都知道是死路,卻很少人想換一條路走,很荒謬,是吧?因為不管是政府或是企業,都只想著能爽多久就爽多久,反正死不到我。

這就是3.4.50年代的上一代,對不起6.70年代以後的下一代之處。

上一代,你們有權力、你們有資本、你們知道問題所在、你們有機會改善;但你們不肯面對問題、不肯解決問題,擺爛。

請問,你們這樣的行為,真的沒有對不起我們這些下一代嗎?




另外,有人說「是下一代自己要努力」、「誰誰誰賺很多」之類的話,我只能說,這是邏輯不明。

這主題叫「這是一個對不起下一代的年代」,所以討論的重點是「上一代真的有對不起下一代什麼嗎」。

如果今天主題叫「年輕人起薪22k,薪資水準倒退16年,台灣已看不見未來」,再來說「是自己要努力」、「誰誰誰賺很多」這種話才合理。

hahaaha wrote:
以前我唸書小學一班5...(恕刪)


尤有甚者:

未來水庫集水區、國家公園及自來水保護區可能成為觀光勝地,環保署今(26)日召開公聽會,探討環評法修正草案,如果法案通過,只要有負責保護區的主管單位同意,就可以進行環境開發案,但環保團體提出,這根本不僅是破壞生態,更是圖利財團。

根據《聯合晚報》報導,修正草案包括放寬水庫集水區開路、設立旅館遊樂區、建造及改造社區、鬆綁污染產業進入第2級水庫集水區等環評法案,開發案的面積在500平方公尺以下,或累積面積2.5公頃以下,只要有主管機關的同意,就可以免除環評流程,直接進駐保護區。

環保團體強烈反對表示,如果修法成功,日後業者開發水源區、國家公園、國家重要溼地、野生動物保護區等自然區域,都能免除環評流程,環保團體認為,業者的擴大開發,將對環境造成嚴重破壞,有害於水資源保護,更是有利於財團圖利。

環保團體提出質疑,放寬環評法標準是否在替悠活、美麗灣、義大世界、台南夢世界等環境開發案開大門,讓這些爭議不下的開發案能合法進駐自然保護區。

立委、砂石業者及部分台南民眾則持贊同意見表示,環評法鬆綁對產業能有很大的幫助,認為保護區範圍過多,影響台灣經濟發展,開放後更有利於天然氣、石油開發,提升台灣經濟競爭力。



只知圖利財團跟自己,完全不管下一代死活!!
看到這討論文 也很想回一下

其實我覺得追根究柢,我自己回想了一下

我是因為房價漲很多 沒買沒賺到 我酸葡萄心理

所以才會不看好房市

不過我現在看開了

不買不會死,買買股票賺錢吧

股票一千隻中,總有兩三隻暴衝的

雖然也有很多腰斬的

但還是請大家有機會多買買股票吧

但是我認為現在炒房,是比以前背負更大風險的

以前買房的確很多利多,包括利率急速下滑、買房人數眾多、大量的公共建設等,很多議題可以炒

但是現在可沒了,利率上升風險增加、買房人數逐漸下滑,公共建設議題永遠可以炒

三樣少了兩樣,您覺得還會一直漲嗎?

再想想,沒有房真的會死人嗎?德國人都可以租房了!

然後想住哪就住哪

例如您可以去住城鎮,也可以去住鄉下,享受各種不同感覺

也不用藥一直忍受 晚上不睡覺的鄰居

或公共電費與管理費無限上綱

當然 還可以好好的跟屋主議價 租屋價格

然後不嫌麻煩的話,還可以享受一直住新房 的感覺

想想三年換一次房,你可以看盡每個城市的風華,我是認為這對人生滿有意義的

但是就是不能離工作地方太遠就是了

其實講穿了 台灣人每天想買房 硬道理就只有一個

台灣人就是愛有一個專門屬於自己的房子~~

所以他們才會每天想買房


syntax wrote:
對阿,貸個 30 年...(恕刪)

AlfieKuo wrote:
這波房地產上漲主要是從2003至2012,約莫十年時間
但從2009到2012的三年間,上漲幅度超越了前六、七年的一倍
而若論及物價的上漲速度,則更是超乎過往將近兩倍的程度
...


這個數字有待修正,因為2007~2008初期的漲幅也很驚人,只是2008後半到2009前半因為金融海嘯,房價一度倒退,才會讓你有後三年漲特別多的錯覺。

另外,2011年因為奢侈稅的實施,房價有一度停滯,我就那時買了房,與一年前我們的親友買的房(同一個建案)的價位差不多,也就是說,那一年房價等於是沒漲。

至於進入2012~2013年,則是奢侈稅二年閉鎖期要到了,再加上機場捷運話題,所以房價又開始大漲,所以延長奢侈稅又成為目前的話題。

何苦再苛責 台灣年輕人

您這種道理就是

有錢判生 沒錢判死

要這種現象的話,就不用政府的存在了


夯兲巭 wrote:
我的房仲75年次 很...(恕刪)

nomorelife wrote:
典型的舊時代「代工」...(恕刪)


嗯........說得好!給你

幫你推一下!要不要自己出來試個水溫,創業當老板?

敢......那就相信你講的是『真的』能做到!

不然....你也還是講講而已!
  • 3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