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

房價下跌最快的方式~引進香港式建築

往另一個方向想,
台灣大樓的土地持分應該比香港這種大樓多很多,
而且樣貌多元,有些還有大中庭花園呢~
真的有給他像 SWITCH MATRIX 上面的標籤還貼著 HONG KONG喔 ! ><

不過台灣人口結構來說,要真的蓋起這種大樓的話,都市的人口必然增加,人口增加後,對於軟硬體的建設必然更完善、更發達,凡舉交通網路、學校、醫院、企業的進駐、等等都是,如此社會進步是很不錯的構想。
不過凡事總不可能完美,事情有正面就會有反面,這種模式用在地狹人廣的香港或許有用,可是台灣想學會有許多困難點,因為台灣有3.6萬平方公里,人口2300萬,換算人口密度630人,香港土地面積僅1100平方公里,可人口就高達660萬,換算人口密度6000人,兩者就相差10倍左右。台灣如果硬要學習了這樣的模式,只會讓人口越往都市集中,如此肯定加深城鄉的差距,鄉下地方也很難留住年輕人。
這是為什麼呢?要回歸現實的問題,因為沒有什麼工作機會,廠商企業也不願意進駐,而鄉下地方人口少,資源自然少,每一年的總預算下來,自然少得可憐,沒有了預算,更別談建設;沒有錢,也別談什麼地方特色,精緻農業,文化創建等等。
還是從政策下手吧!一整套關於居住的完整政策,只要當政者有決心,真正的做到公平正義,政府自己不做炒地皮,相信居住的問題是可以解決的。
半年前香港照的資料,
單位應該是平方英呎、港幣


以最右中間映灣園為例,
約21坪賣335港元,約1292萬,
每坪61.36萬,

拍照地點位於纜車起點大嶼山東涌站,

感覺好像還是比台灣貴,
不過香港坪數不知道是不是像台灣一樣,
虛坪一大堆
如果是實坪,那價格打七折,
也大約要43萬/坪!

還有,香港搭鷹架的方式真是超絕的!


香港可以這樣蓋是因為不像台灣位在斷層帶上面,台灣這樣蓋應該就是大家要賭命了
我是香港人,算是“房產業”的一份子...

不想比較香港抑或台灣房子誰比誰好,想為各位大大介紹一下香港的公營房屋,基本上是分成出租與出售兩種,因為主力是供低下階層受惠,所以都會設薪金的上限....即薪水太高就沒有資格申請,租金便宜,管理良好,但很多人都因薪水超標而不能申請...

而出售的,則是在地價方面作補貼,售價太約是市價的七折左右,亦有最高薪金限制,不過在03年樓市低谷時早已停止興建,直到去年才恢復....

樓宇密度在世界上算名列前矛,但亦有基本的綠化空間,建築法例對通風採光跟結構安全有基本要求,雖然香港沒有地震,但風力跟防止滑坡的要求很高,香港建住宅因樓層高,固此香港建築地基設計多是深入石層的打椿柱,雖然成本較貴但密度提升後,分攤出來還算可以接受....反正地價這麼高,建築成本不算什麼...

可參考此網:
http://www.hk-place.com/view.php?id=268

black0916 wrote:
真的有給他像 SWI...(恕刪)


台灣有大片土地
開發中南部, 鼓勵台灣人不要只向台北搬, 似乎是最現實的方法吧?

政府可把新社區規劃到可自給自足

再引工商業投資



柯拿米 wrote:
房價下跌最快方式,
...(恕刪)


非常好的想法,很符合國父思想中的漲價歸公,
不過真要執行起來或許會有許多投資客會起來
抗議吧! 因為他們已經嘗到甜頭了,說到投資
客,比例還真的不少阿。
香港是不願意這樣蓋才對...

他們地小平地又少

難道每個建築都要蓋的跟台灣那些山坡上的大樓一樣嘛

我倒覺得他們因為有地理環境考量阿

香港有李嘉誠

台灣有趙藤雄

兩邊正在PK房價

我應該告他嗎 wrote:
香港是不願意這樣蓋才...(恕刪)



一定啦

香港本來就小

再加上60-70%的土地是山, 剩下才是平地

不可能蓋4-5層高的樓
  • 1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