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aa2015 wrote:看來你應該了解我的意...79年松山區當年平均43萬 依國民所得做換算相當於現在43*2.28=98.4萬, 現在松山區平均沒這麼高吧, 當初投資松山區的人還沒回本(恕刪) 這資料那來的?我朋友75年要買八德路基隆路口附近房子一坪由9萬跳漲到14萬就跟我哇哇叫,4年跳漲到43萬?
RICE 1502 wrote:這與事實差太...後因前李總統宣稱要蓋6萬元一坪房屋後半年,房價才回跌(恕刪) 我雖然才快四十,剛好約三十歲買房時也是這樣..台灣之父跟台灣之子很敢跟阿共嗆,所以我也算買了當時價格算便宜的房子台灣之女沒上.....遇上阿共的阿狗...我想沒房的有得撐了
樓主辛苦了假如能再加上81~92的新聞,房價變化的輪廓會更清楚小弟不才,從83年到現在,一直在不動產相關的行業求生存(不動產仲介,銀行,不動產)感觸很深不動產起落的幅度,有些人感受可能沒那麼深,應該這麼說沒有真正想買賣房屋者,幾乎很少人會一直關心價格的變化,我所謂的一直關心價格變化是非常長期的有位客戶朋友持有一間35年的公寓,最近想賣,跟他聊到SARS前內湖陽光街公寓平均成交在14~15萬他說怎麼可能,他認為最低時候也有18萬,他不相信有這麼低過(其實那時我在銀行從事房屋貸款,估價,處分銀行不良資產)還真的蠻多這價錢的,甚至我還遇過13萬/坪的二樓他是土生土長的內湖人,我只是想說,連住在那裡一輩子的人,若是沒有要買賣房子說真的他是不會有什麼印象的換個例子說:已前沒組過電腦的人,現在要組電腦時,跟他說燒錄光碟機一台500有找,他沒感覺跟他說以前一台要好幾千他可能會說:摃盤子喔這是最近幫朋友組電腦時的事,因為有在接觸電腦,所以大概知道行情一路的變化反過來,假如光碟機是從500漲到2000,沒在碰電腦的人可能只會覺得貴,但感受不深有接觸的人就會覺的太誇張了這就像現在沒遇到過低房價人的感覺,有從事房仲二,三年的朋友,他總是跟客戶說這房價很便宜,不買很可惜,在我耳裡聽來,其實是有點哭笑不得我很難接受用價格的高低去推銷一間房子,房子的優缺點不應該只是用價格為重心而且什麼是高,什麼是低,我不是神,沒辦法告訴你除非純粹是以投資角度來看上述這些,我只是要說房價的確曾經高過,曾讓我自己覺得生不逢時(83年)也曾經低到趴在地上,滿山滿谷的法拍屋乏人問津,法院處理不完,還成立台灣金服來協助處理(90~93年)那未來房價會如何變化呢?其實過去不代表現在,現在不代表未來時空背景不同,其實很難去下定論以前,朋友要買房時會問過我,我當然是站在希望他能買到便宜的房子的心態,希望他多考慮但真的害到他房子得越找越小,不然就是越找越遠,不然房價就要越來越高,才買的到所以我現在給的建議就是若你真的喜歡,若你能力負擔得起,那你就別想太多,就去圓你的夢吧假如不想因為買房破壞生活品質,也不去想未來因為房屋能致富現在沒買很可惜那就別把購屋當成是非作不可的事,去想想其他的事吧生命還有許多更重要的事可以去作
nhlife wrote:若你真的喜歡,若你能力負擔得起,那你就別想太多,就去圓你的夢吧假如不想因為買房破壞生活品質,也不去想未來因為房屋能致富現在沒買很可惜...(恕刪) 在這篇能遇上大大的發言真是三生有幸您和我公司長年往來銀行的某位分行經理很像,這位經理算是我的貴人,今天看到您的發言,讓我想起這位長者他的年紀很大了(應該快退休了或是即將退休),自從他調走後,我己經好幾年沒和他連絡了,他就真的是看房價起起伏伏當時我在房產低迷要購入房子,請他處理我的貸款問題,順便問了他現在房價是貴是便宜?買的價格可以嗎?他的回答和大大一模樣首先他把我買的那個區域的歷史說了一遍,最高曾高到多少,最低曾低到多少,法拍又是拍過多少,預售新成屋的售價,在民國幾年時平均一坪是多少等等等最後和您一樣,在我買房的那個時間點,他說以他的看法看來是低點,但是會再低嗎?不知道以後可能增值嗎?不知道重點是他贊同我的看法,我以20年的房價租金所得比來算,租20年的租金是否可以買到這間房子,外加考量現行的銀行利率他最後也是跟我說:(這句話就和您的話類似)若你真的喜歡,而且你能力負擔得起,那你就別想太多,就去買吧買房子是要自住的,不要去想未來房屋能致富,所以超出自己的負擔硬買我想如您的工作一樣,他大概也是從房價上漲到房價低落,從撥款到不良債務處理的過來人吧
寶成建設公司副總林常榮說,短期內預售屋市場仍不脫「箱型整理」格局,即房市景氣壞不到那裡去,好不到那裡去。畢竟建材工資上漲,營建成本增加,房價跌幅有限;加上市場購屋需求仍在,個案表現仍有發展空間。房市景氣壞不到那裡去,好不到那裡去。畢竟建材工資上漲,營建成本增加,房價跌幅有限;加上市場購屋需求仍在,個案表現仍有發展空間。感覺這些話好熟悉??怎麼覺得在哪有看過?
房市就是這樣漲漲跌跌的,那時75~76年時身邊很多長輩因為經濟起飛賺了些錢,都採取買地或買屋置產的方式投資存錢,當時利率1x%,但很多人也是咬著牙繳,那時經濟景氣好,有土斯有財的觀念又深植上一代,所以房價被推升了一個高峰當時文山區草木一堆比人高,車子開去路邊隨便停不怕沒車位,很多人聽到木柵只想到焚化爐產生的酸雨不想買,不過隨後幾年發展起來,想買也下不了手,不過我記得到了80年開始反轉,同社區的轉手週期拉長,總價下滑,其實當時大家都知道要下來了,只是當時的媒體報導比較真實,不會偏頗扭曲,一味吹高,後來下來就是緩步驅跌,一連跌了好幾年,不過也是跌到了一個低點就沒再下探了
認真過日子 wrote:在這篇能遇上大大的發言真是三生有幸...(恕刪) 您言重了!很恭喜您,在那時作了一個很好的決定感覺好像遇到了知音^_^給一些想買房朋友一點小建議請清楚的知道自己的居住需求,請清楚知道自己的還款能力切勿讓自己陷入一次到位的迷思,現在的房價負擔遙遙超過從前有人說333原則很重要,我認為現在的房價可能改成323會恰當些三成自備款每月支付貸款金額不要超過家庭收入的1/2家庭要準備至少三個月的房貸預備金祝大家都能住者有其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