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狀況是:
自住型的買不起。
投資型的躲起來(政府最近打了一隻大老虎後的效應)。
建商蓋了一堆,囤很多,所以資金套牢。
而且銀行的貸款額度滿了(去年超出很多,最近沒有很多額度可供貸,除非增資增加額度)
政府的奢侈稅導致投資客成本增加。
經濟前景不明,未來半年看壞的人居多,所以整體買氣會持續下降。
而去年的房價是用喊的,而且是低成本高房價,所以建商賺很多,現在減少25趴,還是賺。
所以我的看法是
買氣和賣氣拔河,如果買不起的和觀望的持續下去,房價應該會繼續降。
但台灣不是美國,美國地大,人口密度不高,而且消費文化不同,家庭貸款的類目很多(房子車子空調家具等等)。所以碰到金融風暴導致失業後,房價法拍特別多就變得很慘。但台灣老一輩的人,有儲蓄習慣,因較少貸款,所以會撐得較久。美國跌50趴的是有,那是條件很差的,台灣要跌50趴的很不是不可能,但這種房子買了將來也賣不出去。因為房子本身是抗通膨的貨品。品質較差的固然會跌很大,但是都會區或是品質較好的,跌一些後,有錢人就會接走。這種趨勢是不會變的。
我舉個例子,我住北投,民國六十年代蓋的透天房(土地20多坪建坪30坪違蓋三樓,門口自家庭車),20萬一棟,一直漲,SARS期間最低跌到750萬附近就被接走了,而現在開價1500萬上下。這段時間根本沒跌(因為沒人願意賣,要不就是立刻被喜歡的有錢人認為合理接走了,如果有人殺價,屋主的心態就是我不缺錢,你慢慢等。)我從20幾年前就是慢慢等的那個人。
所以除非我們像菲律賓,或台灣人口少了一半。否則要再跌到4年前,我認為是不可能的。
只要有通膨存在,房子要跌回去就很難。但小跌還是會的。
只要有錢人認為合理(注意:他們的合理價和一般人的合理價是不一樣的,他們的一千萬就是我們一般人的100元。)
所以結論就是台灣要發生戰爭了,或是50趴的建商倒了,台灣的富人大部分移民出去了(據說中美建交時,台灣陽明山的別墅沒人買。所以便宜到就像撿到)然後台灣的房地產才會跌回去一半。否則大家還是不要太樂觀以為房嘉惠一直跌下去,更何況背後有一隻撐住屋價的手是大家看不到的。,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