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製造矽晶型太陽能模組的能量,大約1.7年回收
意思是從各種材料一直到成品做出來,精算所需要的能量,大約是這片矽晶模組安裝1.7年之後,能量可以收回來,1.7年之後的能量,就是賺的,因此整體而言,太陽能發電確實能夠替代原有的能量需求,但是上述只是能量平衡而已,還要再加上從原料到安裝,數千道程序的工作,因此你買到的太陽能系統,價格會高到發電20年還抵不上安裝價格.
2.太陽能模組,一般是使用強化玻璃,颱風天不用收起來
只有建築用的太陽能玻璃,是使用普通玻璃,但是中間夾PVB(汽車安全玻璃中間那一層),因此耐衝擊性夠強,一般發電用的太陽能模組,面層則是使用強化玻璃,強度更高,雖然不能擋子彈,但是一定通過冰雹撞擊要求,颱風天是不需要收起來的,除飛你的支架不夠強,那就是整片飛出去了.
3.儲能不是技術的瓶頸
太陽能的確是"看天吃飯",因此將來的實用系統,要有"儲能"的功能,以現在的科技,只要有能量,甚至可以用水和二氧化碳來生產柴油,因此,儲能並不困難,只是要找出最低成本的方法而已,
請問風車轉動的時候, 相對的原有的風力已經被轉成電能, 這樣是不是會導致季節氣候的影響?
(已經有看到候鳥撞死的報導了, 怎麼環保人士不出來說話?)
太陽能不會有問題?
原本照的到太陽的地方, 後來照不到了, 會有甚麼影響?怎麼也都沒有人討論?
DiorHomme wrote:
沒錯,信者恆信,不信...(恕刪)
從這張表我只看出來核能的確便宜很多~
不管台電數據怎算的,最終結果不變壓,核能的確便宜。
而且請注意看原料價格,2007年的煤炭瓦斯是2003年的兩倍,而核能的原料才增加1.4倍,而且別忘了這是在2007年,過去這三年的煤炭價格大漲,所以這數據已經太舊,不能用來說核能並沒有便宜多少的證據。
相反的利用這張表,外加過去這三年的煤炭漲幅,可以預測到現今的核能發電一定又比其他便宜很多。
再者請在考量物價水準,像歐洲的電價也是比台灣貴,你拿美國的每度電的成本來算薹灣的,本來就是不對的~
而且文章中居然還有引用大氣系教授的話?大氣系教授是很懂這方面嗎?如果是工程類的教授來說還比較有說服性...
最重要是...為何只拿出2007年的資料,是故意不讓人知道這三年間煤炭價格大漲所造成的成本增加嗎?我覺的你所舉的文章,有一點操弄的感覺,因為明明是在講2011年的事情,卻拿出四年前的資料,用舊資料去計算現今的成本,四年間,至少煤炭原物料價格就變化很大,再者過去這四年對碳排放非常重視,碳稅有無增加?
拿2007年的資料來作證據,還引用非能源專家的大氣系教授的話,感覺上很故意。
DACport, ATH-A900X Ltd, Philips X1, DT880/600, HD650, IE8, SCL5, SE420, GR07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