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海反而風險大於旺旺和康師傅, 因為後面這兩家都是品牌經營, 台灣過去都以歐美為主要市場, 在2000年之前, 真的說品牌在國際上面有知名度的大概只有趨勢科技, 當然科技的東西比較客觀, 也就是效能和功能重於品牌, 所以當其他的掃毒軟體更強大的時候, 就比較容易失去優勢和市場, 還有鴻海從事的是代工, 在2008年金融海嘯的時候, 廣東地區倒閉最多的就是港資的玩具代工廠, 像是合俊這麼大的公司, 而且長期有迪士尼, 肯德基的訂單, 但是因為代工這些低單價毛利過低 (每一個速食店贈送的玩具, 利潤可能只有小數點下兩位), 只要訂單後繼無力, 很容易就被資金的浪頭打翻, 當然這也是鴻海為什麼開始在中國開始構建通路的新事業,
但是食品和民生用品這種東西就比較不一樣, 你看美國百年來,寶鹼還是一樣的強, 透過購併和擴張, 幾乎P&G可以和美國的民生用品畫上等號, 可口可樂和百事可能仍然獲利, 台灣深耕歐美市場, 幾乎沒有品牌可以在美國的民生市場有知名度, 但是中國提供了另一個平台, 在中國不只旺旺(台灣以前叫做宜蘭食品), 康師父, 還有龍鳳, 85度C現在都建立了一定的知名度, 像是最近85度C開始賣月餅就是一個轉型很大的契機, 未來發展讓人期待
旺旺和康師傅有沒有風險? 當然有, 而且主要的敵人還是他自己, 例如品質的控管, 原料來源, 衛生條件, 食品安全沒有處理好, 很容易出亂子, 就像之前的毒奶粉事件, 三鹿奶粉這麼大的公司在一個月內就可以化為烏有, 這個案子就是對於從事民生消費用品的廠商很重要的一個教訓
purplewindx wrote:
Nelson5大大還...(恕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