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

為何台灣人能接受花錢買"公設"這件事??

locomo wrote:
我們的官商都愛拿國外...(恕刪)


若將房子做為投資標的物的性質拿掉,那手上有房子的人,馬上變最後一隻老鼠

大老鼠會先陣亡還是小老鼠呢?應該是小老鼠

若房子沒有增值的空間,銀行貸款的空間變小,個人買屋自備款要增加

且買屋後馬上開始貶值.

銀行房屋貸款減少,手頭現金過多能借給誰

僅能就過去獲利及信用紀錄借給大企業,增加大企業低利的空間

大企業包山包海的投資更多,因為資金取得容易

----------------------------------------------------------------------------------------

公設的問題,在於建商為何不願意推出低公設的產品

超出必要公設(雙樓梯,電梯,消防,機電等),都算是產品包裝

若無這些產品包裝的能較有產品包裝的獲利要好,自然有建商願意推出

並不是公設要如何計價或登記在哪部分的問題

很多商品都存有過度包裝的問題,這些包裝一定由購買此商品的人支付

就如同月餅,有的包10層包裝,有的僅包一層


公設和社區想省錢不開燈應該是兩件事. 有足夠的光源和減少不必要的浪費是節約能源的行為, 梯廳和地下停車場也都是公設.
公設是一種生活回質的保證,樓梯是設,你不出錢,建商已吸收,樓梯間當然就很小,其他的公共空間也會比小的,能小就小。設比會降到5%之下,請問,全台灣都是這種住宅,這是進步嗎
正港帥過頭 wrote:
建商已吸收,樓梯間當然就很小,其他的公共空間也會比小的,能小就小。設比會降到5%之下,請問,全台灣都是這種住宅,這是進步嗎.(恕刪)

此言差矣~

建築法規
會規定多高的樓要有電梯幾隻...樓梯寬度...
難不成用馬椅爬10樓嗎??

我也認同公設不可計價
買屋按實坪計價....

建商當然要將公設成本灌進去...
用總使用面積來平均分攤

因為如同樓上有人說的..會有不同產品出現(無泳池.無大廳.無健身房...)
政府帶頭在市區蓋..低公設國宅..速度會更快
到時
消費者可以自行選擇1p100萬(各設施應有盡有.公設成為附加價值)或1p60萬(基本電梯樓梯...等)
--------------------------------------
還有人說沒人要住一樓
那是建築師設計的問題


住一樓說不定最貴~
吃小菜.喝小酒.打小牌.摸小手.騎小車....看看小電................................................視!
說如果公設不計價會怎樣怎樣的人似乎沒想過,世上一堆國家的房價只計算室內實坪的,人家的房子蓋的有比台灣爛嗎?
tzechiny wrote:
所以臺灣人究竟是為了什麼心甘情願花錢買公設??...(恕刪)

有看過香港沒啥公設的房子
也沒雨遮與陽台晾衣服時就把旗桿放下來
真是慘不忍睹阿
政府應對公設與附屬建物設上限管制才對啦低公設與0附屬建物的房子也不見得好住啦!
做人好難~做好人更難!
Kevin330 wrote:
有看過香港沒啥公設的...(恕刪)

不同的消費者各有商品考量...
低公設跟高公設的族群不同~
吃小菜.喝小酒.打小牌.摸小手.騎小車....看看小電................................................視!
Hey, Guys!

這個問題還沒討論完, 房價休息完又要漲啦l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
JasonCY wrote:
Hey, Guys!...(恕刪)

有錢有"迫切"需求就買~
沒錢就當作跟自己無關...
例:法拉利又漲了..關我屁事.反正買不起
吃小菜.喝小酒.打小牌.摸小手.騎小車....看看小電................................................視!
有公設一坪 30 萬, 沒公設一坪 40 萬, 不都是依樣.
  • 1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