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德國房價為何10年不會漲(扣除通膨後的實質房價)


msyean70 wrote:
突然想到一個問題,想...(恕刪)


我還沒想到會什麼結果,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台灣政府根本沒有這能力、或者應該說沒這條件這樣做吧。
1.價格固定在一個很小的區間,會發生的第一個問題就是原本要靠賣屋賺錢的多間房屋貸款者無法長期負擔房貸,勢必會將房屋賣出,那代表政府如果要維持這政策,必須要有能力買進低於這價錢的房屋,這又等於全民買單,也就是政府把氣泡吃下來,我想這事不可能的。
2.當政府無法檔下第一波跌價後,有購屋意願的人會縮手,造成房價持續滑落,簡單講就跟泡沫戳破一樣。
3.等到價格跌落到偏低時,政府難道就有錢買下來,我覺得還是沒有,那結論就是與現在一樣,泡沫破了,財富重分配,泡沫再起。
4.我想這一切的問題點是在政府壓制就極可能造成戳破泡沫的結果(壓制簡單,包括課徵特別稅等,但維持就難了),為了表面上的好看與自身的利益,政客不可能這樣做去毀掉自己的政治前途。
5.要達到像德國這樣的方式,我想除非政府不再賣國有土地,由政府在國有土地上興建國有住宅平價長期出租(不是販售喔),保障願意租房子的人,慢慢改變國人的理財觀念,才有可能實現,也能夠減緩漲價的速度。

msyean70 wrote:

如果台灣開始實行跟德國一樣的住房政策,而全台房價就此定在目前的水準,波動幅度非常小,沒有甚麼上漲的空間 (政策限制後續炒房資金),但是也沒有掉下來 (假設政府對已貸款買房者實行長期低利率),那各位在台北縣市工作的朋友,是否還會想要買北縣市的房子? 當然以目前的房價及租金來做決策。


租屋跟買屋決策終究還是要回歸到房價租金比, 最少我是用這樣在評估該不該買房
因為我是自用..相對在高雄,我是一定會買房的.

而限制房價往上的空間比較簡單, 但是維持房價不跌更難, 尤其在台北房市已經淪為投資客主導的市場
上檔有限的結果,必定造成市場上投資客大量拋售(財務槓桿過高),政府必須開頭一槍,開始大量興建國宅,強制徵收
市區老舊房舍( 給誘因,限期改建 ),再用限價收購銀行斷頭戶(在市場急劇下跌時), 至於台灣其他縣市基本上,房價波動不大,除特定區域, 所以政府可以做的先是增加台灣中南部工作機會( 遷移公務員/租稅優惠 ), 讓台北泡沫慢慢消,讓這些資金轉向建設中南部, 這個過程要花上十年,這也是最佳狀況.


當然如果政府啥麼都不作,只想撐房價, 房價反而會在兩三年內劇烈修正完畢.(未來可能會走這個模式,因為房市收益率過低, 只靠低利率撐,反而讓人提高財務槓桿, 當台灣長期低利率時..這招反而會失效)

謝謝大家發表意見。 其實房市會漲還是跌是很難預測的,說不定台北縣市真的因為工作機會需求太大使的房價雖不再上漲但也長期維持這個水準 (假設投資客已經以目前的價格轉給自住的人了,只是假設)。 我想知道的是,如果房地產已經不再存在投資獲利的可能,但未來新成屋就此停在目前的水準, 目前還沒買房的人,接下來的抉擇是甚麼,先不論政府有沒有可能或能力做到。

我的想法是,如果到了這種狀況,我們還是選擇想買北縣市的房子,那麼代表北縣市的房產的確具有經濟考量以外的價值。 如果我們此時反而多數選擇繼續租屋 (因相對房價來講租金真的很便宜),那麼代表我們想要北縣市的房產,其實也是在預期(或期待,或擔心)未來房價會繼續上漲。就某部分來講,我們和投資客的思維是一樣的,只是他們比較早搶到。 (嫌貨才是買貨人?)

德國人的想法告訴了我們,不把房地產當投資標的(或無形的價值如身份地位的表彰)而純粹以住房需求以及對財務規劃影響的角度來看,租房是比較有利的。 我今天突然想到,我對高房價沒那麼多怨嘆,會不會就是因為我從沒有把房地產當成獲利的標的,而且我也不擔心在房地產上比輸人家(我從來不會怕租屋被人家笑,太太也被我說服了; 我只在乎退休規劃甚麼時候完成?)

請大家說說自己的想法,共同參考參考

msyean70 wrote:
我的想法是,如果到了這種狀況,我們還是選擇想買北縣市的房子,那麼代表北縣市的房產的確具有經濟考量以外的價值。 如果我們此時反而多數選擇繼續租屋 (因相對房價來講租金真的很便宜),那麼代表我們想要北縣市的房產,其實也是在預期(或期待,或擔心)未來房價會繼續上漲。就某部分來講,我們和投資客的思維是一樣的,只是他們比較早搶到。

德國人的想法告訴了我們,不把房地產當投資標的(或無形的價值如身份地位的表彰)而純粹以住房需求以及對財務規劃影響的角度來看,租房是比較有利的。 我今天突然想到,我對高房價沒那麼多怨嘆,會不會就是因為我從沒有把房地產當成獲利的標的,而且我也不擔心在房地產上比輸人家(我從來不會怕租屋被人家笑,我只在乎退休規劃甚麼時候完成)?



其實不用這麼複雜, 房價租金比就是指標,選擇租屋不代表想買房..起碼我是這樣認為,還好老婆也是

老婆在美國工作時,僅管當時美國房市很熱,但是她卻說,周邊同事跟朋友很少人是買房投資的
我的看法跟你相反,在德國房市反而應該當房市投資客, 因為有穩定的房價跟高租金報酬率支撐
而不是像台北房市投資以賺價差為優先

這跟投資股市一樣只看短線價差卻不管高本益比一樣..投資變投機了,幾年內轉手好幾次..

這個討論主要不是在抱怨高房價跟投資客,,,而是在於我們希望怎樣的社會, 及破解大家約定俗成的觀念

這跟我的想法相反, 我目前在美國租房子而不買是因為我預期未來房價會繼續下跌,
過去2年的美國房子平均一年跌掉 5到10年的房租,
也就是晚一年買, 房東就讓你免費住 5 到 10年的房子
只有相信房價會繼續上漲的人才會買, 因為照他們的預期他們將來會賺一筆

msyean70 wrote:
如果我們此時反而多數選擇繼續租屋 (因相對房價來講租金真的很便宜),那麼代表我們想要北縣市的房產,其實也是在預期(或期待,或擔心)未來房價會繼續上漲。就某部分來講,我們和投資客的思維是一樣的,只是他們比較早搶到。 (嫌貨才是買貨人?) ...(恕刪)
willk wrote:
其實不用這麼複雜, ...(恕刪)

大大的留言很多都很有內容
蠻有收穫的

另外我想德國民眾能夠支持租房代替買屋
或者投資客能夠以租房收入代替轉手買賣房子
有一種可能是
不單只是民眾的思考方式不同
有某種程度上是每年去化的房屋數量是被控制的
房屋價格和自身的收入一旦是可以預期或是可控制範圍
民眾對租金的起伏也就不會有不安全感
非得要弄成自有財產才行
台灣可能這部分實行有困難
或者是實行得不好
民眾即使有租屋打算
也很容易被坐地起價租金影響
Willk 大:
我並非認為所有的人都是這樣想,只是想透過討論看看有多少網友是這樣思考的。讓你誤會不好意思。

rinconj 大:
那好奇請問如果您預期美國房市會上漲的話還會繼續租屋嗎? 可否交流交流一下想法?
如果不是泡沫而是新一代的科技創新造成未來經濟一片大好,
買比租划算,而且我又有一個合適的地方想長住 那我可能就買了,

但是我的預期 (根據未爆定時炸彈的數據)是 2013 年以前不會接近谷底,
而且房地產長期不振 (Baby Boomers 的退休帶來的perfect storm 可能維持到 2030年

msyean70 wrote:
那好奇請問如果您預期美國房市會上漲的話還會繼續租屋嗎? 可否交流交流一下想法?...(恕刪)
我也預計 5 年後可能會買房,倒不一定要等到最低點 (否則依您的預測豈不是要等20年後) ,就算目前房價水準可以維持到那時候,如果算算預算許可也適合自己,應該還是會照計畫下手 。如果2013 年會接近谷底,那成本倒可以減輕不少。 不過未來會不會發生到時候才知道。
2013 年是指美國的情況, 因為還有過半的住宅房貸未爆, 而大多數在 2012 年爆
商用房地產現在才剛剛開始崩潰, 還持有美國商用房地產 REITs 的得小心
2012/2013 很有可能比去年底還慘

台灣因為房地產壓迫內需, 只能靠外銷,所以無可避免的會受影響,

也不太可能靠大陸,中國的寬鬆貨幣政策把錢流入最不該流入的地方- 房地產
1。 已經消耗近半的子彈
2。 中國也將面臨自己的房貸危機
表示 中國 2012/2013 時應該已經自顧不暇而且無能為力


msyean70 wrote:
我也預計 5 年後可...(恕刪)
  • 2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