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國都是"總價制“。嚴格來講並沒有所謂“實坪制”這種計價方式,全部都是室內坪加上公設一起計價。國人講的實坪制就只是非常單純的把室內坪數跟公設分開來表示,而非把室內坪數跟公設分開計價。權狀90坪,室內60坪,總價9000萬跟公設30坪,室內60坪總價9000萬講的其實是同一件事。我非常納悶為什麼有人會一直糾結在”表示方式“上,不管是實坪制還是虛坪制,總價都是9000萬,坪數也一模一樣,為什麼會有人認為用不同的表示方式來標示價格就能達到某種特定目的。1+2+3=6跟2+2+2=6明明都是同一個答案,為什麼會一直有人認為改變表示方式答案就會不一樣。
現在本來就是實坪制啊.公設比、室內坪數、總價等在合約權狀上都有清楚寫出來. 自己簽約的時候要看.只需要規定要求建商 (賣方) 只能用室內坪數打廣告就好了.問題不就出在廣告話術上嗎? 有什麼做不到的?只能拿室內坪數打廣告, 建商自然會降低公設比.但是每坪單價就會上去了, 你覺得政府會想讓你知道台灣每坪有多貴嗎?
cm4430 wrote:世界各國都是"總價制“。嚴格來講並沒有所謂“實坪制”這種計價方式,全部都是室內坪加上公設一起計價。 這世界本來就只有總價制不然賓士S300應該只要30萬就可以賣你了,因為你要扣掉銷售、運輸、員工工資、廣告、倉儲、、、想買賓士的人,趕快跟賓士抗議.....順便發表那可以包辦未來10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的論文,替台灣爭光至於幻想實坪制的人,其實連他們腦袋裡面連實坪制該是什麼都不知道,上來哭就對了....可惜萬聖節過了,不然就發點糖給他們
汪~汪 wrote:囤房稅才是唯一打房的不二法門 想太多了,你自己設計好條文然後自己套看看就知道哪邊會有一堆問題....我倒是建議多多打掉釘子戶,增加都更,才是減少購屋負擔的根本之道大部分的人不是沒有房子;但大部分的人住的是落後的房子....對~不用到處看,台灣到處都是這類老破屋大量都更,一來想買屋的覺得不用買,二來提供很多新屋....問題自然解決可惜這個社會,每個人都只會喊給蘿蔔,沒人敢拿出棍棒人貪欲無限,蘿蔔怎樣給都不夠用(更無公平正義).....沒有都更,就沒有真正有效的打房....這問題大家都矇著頭不談....一談就像要脫褲子一樣,怕會被笑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