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市場價格最終還是要回到供需,只是房市的供需跟一般人想的不太一樣,大家看到人口出生率下降了,那就代表需求減少,房價應該要下跌,好像聽起來很對,但是這個說法有個嚴重錯誤的地方,那就是沒談到供給,建商新成屋的供給如果也變少,甚至更少,那房價反而會更高,大家應該去查一查新成屋的供給量,其實是變少的,台灣的成屋供給量的高峰期應該是容積管制開始實施那段搶建的時期,沒記錯的話應該是民國80年左右,所以因為供給量太大,房市慘了很久,我記得民國90幾年去看一間蘆洲電梯8樓華廈35坪+頂樓違章半完工,仲介開價365萬,當時的感覺,這也太便宜了,夠重置成本嗎?但是這就是當時的慘況,這類型的物件比比皆是,加上這物件地點周遭沒公園綠地,就是這個開價,還沒殺它價,所以房價也持平了一陣子,從供給面來說,建商要生產房子,邏輯其實很簡單,就是看終端售價有沒有人買單,他的成本很容易估算,土地成本+建築成本+管銷成本+利潤,雖然這二年原物料大漲,但是其實建築成本並不是廠商最大的成本,最大的成本是土地,土地的價格莊家是政府,因為土地稅收跟賣地收入是政府重要財政收入來源,所以政府一定是絕對多頭,以台北跟青埔來說,台北市,基本上除了松山機場外,市區應該是找不出大基地能開發了,所以土地價格節節高漲,房價自然有支撐,即使台北市人口一直流失,但是新案子更少呀!台北市基本上就是給有錢人住的,年輕人還是住到外圍去,比較實際,桃園青埔,這個號稱鬼城的地方,他配合航空城開發,會有很多地塊釋出,交通建設也完善,所以建商在這邊的做法就是養地,慢慢蓋,建商也不是慈善家,現在也沒有容積搶建的問題,你是建商,我相信也是會慢慢來,等越來越多公設進駐,再慢慢賺發展財,當然大家的收入能不能負擔房價,相信很多人都說這房價太高,不會去買,其實大家能不能買房,是看銀行,如果銀行願意10成貸款,相信大家通通能買房當房奴,房子是會舊的也是會退出市場的,舊公寓大約都是60-70年代的產物,屋齡都40-50年了,相信再過20年,這些老屋即時還有市場價格,但是銀行可能限縮貸款條件,即使這些物件還能住人,也會退出貸款市場,除非你全額買,不然應該很難找到銀行貸款,像竹北房價為什麼飆這麼高,還不是大家認為竹科工程師收入高,能負擔不是嗎?所以大家想買房,應該就是找一間自己負擔的起來的房子,房價如果符合區域行情,自住就先買吧
通膨受害者 wrote:房價如果符合區域行情,自住就先買吧 其實大家買房都有個錯誤觀念::鬼城不能買,但是發展到正常的"非鬼城"又買不起,一輩子就是在打牆舉例最近的三峽林口青埔A7就是如此其實目前看起來就算是別人眼中的鬼城,但如果你認為是塊璞玉,五到十年有機會,真的就可以買
fabulous2600 wrote:就算台積電跌到一百,竹北的建設也不會消失不見,這就是房產跟股票的不同,了解乎! 別亂詛咒了,台gg跌到100,全台科學園區都會大裁員。最近有聽說一些金山街的房東在賣房移民。只能說聰明錢已經在行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