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

現在不買房,以後會更買不起?建商以台北大安區為例:這個時代「借錢都該買房」!

我就是愛拍照 wrote:
自住應該不算投資的一種。自住基本上就是消費,哪裡的投資報酬率?當然也沒有風險。


租人家房子,把房租交給人家,才是 100% 成本。投報率本來就該算 "機會成本"。

不買房,錢拿去買股票,難不成睡馬路嗎 ? 就算是賺一點錢,一部分還不是過手當房租付掉。
omniyeh wrote:
租人家房子,把房租交給人家,才是 100% 消費。投報率本來就該算 "機會成本"。

不買房,錢拿去買股票,難不成睡馬路嗎 ? 就算是賺一點錢,一部分還不是過手當房租付掉。
自住房就是租房的概念/換算,在很多書上都有。你理財觀念可以再訓練訓練。
我就是愛拍照 wrote:
自住房就是租房的概念/換算,在很多書上都有。你理財觀念可以再訓練訓練。


網路上就是有這種胡吹大氣,被人問到答不出來,就會說你去怎樣怎樣的。

若原本沒有房子住,要付房租。如果投資買房自住與投資股票獲利只能擇一。投資股票的獲利,本來就要扣掉房租。這根本就是常識,哪用翻書。
omniyeh wrote:
網路上就是有這種胡吹大氣,被人問到答不出來,就會說你去怎樣怎樣的。

若原本沒有房子住,要付房租。如果投資買房自住與投資股票獲利只能擇一。投資股票的獲利,本來就要扣掉房租。這根本就是常識,哪用翻書。
還好我不是今天才上01,我對理財觀念的了解,是不是胡吹自有公斷,你繼續堅持你的概念好了,反正我沒差。
很多人都是股市,房市都有投資,每人配重比不同,而且某一方獲利了結,找機會就翻手投另一方去了。

當然盈虧就自己負責而已。哪有甚麼投哪個絕對比投另一個獲利高的這種 "事後諸葛亮" 的荒謬理論。
我就是愛拍照 wrote:
還好我不是今天才上01,我對理財觀念的了解,是不是胡吹自有公斷,你繼續堅持你的概念好了,反正我沒差。


不是你沒差,是大家都沒差。我沒堅持,是你堅持。還說只要買台積電,就比買大安區蛋黃中蛋黃獲利高。還煞有介事的算來算去。

你是股神,你為什麼不 2003 年台積電 EPS 只有 1 塊多的時候就來算給大家聽 ? 那時就算出來,大家若不信你算大家瞎了狗眼,不認得股神。

我只是問你如果那時不是買台積電,買了其他博達,廣達,華碩,友達, 宏碁,,,, 若放到今天,還有你說的那樣的獲利嗎 ? 你這位自有公斷的 "股神",回答了嗎 ?

請不要回那種 "知道什麼時候賣就會賺" 這種無聊的回應。我們凡夫俗子,就是不知道什麼時候買那支股,什麼時候該賣那支股 ? 那支股幾年後會變台 GG 第二,現在可不可以買來存 ?

股神那麼厲害,就請開示明牌,到時一番兩瞪眼見真章。否則你股票投資績效好,要嘛你厲害,要嘛你吹牛,就你的事,跟大家都沒差。
omniyeh wrote:
是你堅持。還說只要買台積電,就比買大安區蛋黃中蛋黃獲利高。還煞有介事的算來算去。


我明明說的是買大盤指數就贏大安區,你讀到哪裡去了?

拿大安區比台積電是XX比雞腿,比都不用比。
(選大安區不就是選個股?邏輯看得懂嗎?樓主拿大安區說嘴,
我說怎麼不比高雄,青埔,淡水,或者山上的茅屋?)

omniyeh wrote:
股神那麼厲害,就請開示明牌,到時一番兩瞪眼見真章。否則你股票投資績效好,要嘛你厲害,要嘛你吹牛,就你的事,跟大家都沒差。

就定期定額買0050啦,前面寫那麼多,原來你都沒謮懂。

其實股票投資比房地產有一個最大的優勢,就是不用頭期款,
也就是說,比起房地產的投資人,你可能早五到十年就開始投資了。
這五到十年,對最後的結果,根本差別巨大無比。
我就是愛拍照 wrote:
我明明說的是買大盤指數就贏大安區,你讀到哪裡去了?

拿大安區比台積電是XX比雞腿,比都不用比。
(選大安區不就是選個股?邏輯看得懂嗎?樓主拿大安區說嘴,
我說怎麼不比高雄,青埔,淡水,或者山上的茅屋?)

就定期定額買0050啦,前面寫那麼多,原來你都沒謮懂。

其實股票投資比房地產有一個最大的優勢,就是不用頭期款,
也就是說,比起房地產的投資人,你可能早五到十年就開始投資了。
這五到十年,對最後的結果,根本差別巨大無比。


如果你單指的是 0050 元大的台灣 50,我同意您所說的,他長期持有年獲利率,會比較高。只是 2003 年時,還沒這玩意。

但是這裡是房地產,樓主開版只是提一些房地相關的事,跟要不要投資股票基金..等根本不相干。

投資股票與投資房地產 (不管自不自住,就算自住,還是有投資成分在內) 孰優孰劣,早就一大堆爭論了。我個人覺得,這兩者根本不相衝突。

在金融商業愈先進的國家,以 "富豪" 而言,投資股票,債劵等金融性投資商品,所佔的比重愈大,反之,則會傾向房地產。

但這是富豪,我們很多人都不是富豪,有爆肝的正職要幹,不可能沒事掛在那一直研究。

而投資最大風險是 -- 資訊不對稱。我們沒有資訊,買個股票,就是因為太容易了,跟本就隨便看隨便買,最後錢大多被 "富豪" 收割走了,成就外資,法人,富豪的超高年獲利率。

相比之下,房地產因為 "頭期款" 高,進場不易,反而花了數月,甚至年以上時間去看,有沒買貴,不一定。大賺未必,但大虧,也很難。(不考慮天災人禍等因素)。 如果碰上長期景氣循環上漲,那就是運氣。

至於房租...等等收入。反正就是一筆生意,就算去開租賃公司,也是很累,獲利也不高,還有倒閉風險。有時兼職當包租公,有點被動收入,也不用一直去太操心。

反正每個人有每個人投資方式。個人是先投房地產,有房先自住,也會買股,反正以前公司配的,就慢慢滾,有賺賣一點就換屋,舊的屋租人,租金也可再投進股市,運氣好有獲利了結,就還貸款,再看屋。然後,....就循環,房股都買啊。

周圍大部分同事都這樣,沒獨沽一味,只投房地,或只投股票的。大多兩者都有。有操作有道,賺的多的同事,就賣房賣股出去開公司,做風險性投資,獲利比我們這些只會買房買股的還賺。
omniyeh wrote: 如果你單指的是 0050 元大的台灣 50,我同意您所說的,他長期持有年獲利率,會比較高。只是 2003 年時,還沒這玩意。 

有喔!2003年成立了!

  • 1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