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vin-a1 wrote:
其實我覺得不用這麼...(恕刪)
謝謝k大指正。
k大是理性、積極、樂觀的人,我應該向你學習。
張老師的房產七堂課,我反覆閱讀,
但我不是張老師的信徒,反而在市區攻城掠地,
我的生活與市區密不可分,
希望房產市場往良性競爭發展,
偶爾小小悲觀抱怨一下,請見諒。謝謝。
野生動物裡,烙單脫隊的都是老病殘,等著被猛獸吃掉....(诶!我們是人類啊)
以上開玩笑啦,敝人很喜歡動物。
以下是個人看法喔....
亞洲人非常重視時間,
自古就有一句[一寸光陰一寸金 寸金難買寸光陰]
從小深深地烙印在每位全中華兒女心上
這就是一個被深植在華人大腦裡的價值觀程式條件
加上華人家族觀念濃厚,[百善孝為先.家和萬事興] 等等觀念影響下
規模完整的家族,經濟運用情形就回朝向=>有能力負擔下也會盡量買大坪數一起住...或是想辦法跟血親住附近~而且會以年輕人方便工作為主(這時候很多長輩贊助)
常常見市區老人贊助兒女住附近
比較少見年輕人舉家回鄉只為照顧老人(通常只會請外勞或挑一個倒楣的...)
造成說~市區蛋黃區鬧區不單是年輕人需求~更是全年齡需求
這也是為何便利商店開那麼密集永遠都沒見倒閉潮
都知道大賣場便宜得很,但大部分人買一兩樣還是選擇去便利商店
都知道帶便當自己煮最省,但大部分人還是選擇去便利商店或外食
是阿,不管有錢沒錢,大家都寧願多花一點銀子來享受時間便利
住附近富老人們沒事還能互相串門子~
所以省時間的鬧區~雖然居住品質差但為何一直漲。
所以不用過度的陰謀化....
便利與人和...在某種經濟條件到了之後,價值就會被擺在錢的前面
所以我是認為
市區鬧區的過度高漲,是深度民族性與文化問題
解決....可能要很久很久時間吧@@
補充:
個人是覺得等到瞬間移動科技出現那天,
才是重點房市真正空頭...不然頂多是修正整理(不要打偶QAQ
tany3472 wrote:
亞洲魚?亞洲鴨?亞...(恕刪)
少子化的原因,往前追溯最少20年前,一些女性作家、女權主義者開始鼓吹單身也可以過得很好,女人要愛自己、結婚沒有過得更好為何要結婚?導致一堆女人過了最佳生育年齡都還沒結婚,我週遭幾個快50沒結婚沒小孩的,都是有錢的富二代,年輕時都是正妹一堆人追,當年就是被那些女性作家所害,等到後悔想結婚生小孩後,已40幾歲生不出來了。
這10來年,個人享樂主義盛行,多數人只顧享樂,我認識的一堆年輕人,收入不高,也不自我進修,一有空就吃喝玩樂,三不五時要出國玩,無能又不努力,這些人有何資格喊居住正義?
以前民風保守,想要性行為就得早早結婚,婚配市場資訊不流通,恐龍也有人要娶,現在人非婚姻性行為普遍,結婚已非必要,色情資訊容易取得,大家每天看A片都是尤物,回頭一看生活周遭多數是普妹,寧願看片自己DIY。偶像劇盛行,女人非總裁、帥哥、富二代不嫁。
性行為泛濫,一堆女的婚前夾過好幾次娃娃,等到變大齡剩女才找人埋單,結婚後想生卻生不出來
原因還很多,不只上面寫的
台灣大量蓋社會宅的結果,只會讓這些人更不努力,樂享其成,認為想要什麼嘴巴喊一喊就會從天上掉下來,生育率只會更低。
kevin-a1 wrote:
推出品質優異、價格合理的組屋給國民,這樣居住這件事就能公平正義多了...(恕刪)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