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

有關自用不管房價這個論點

ldw406 wrote:
車子已經開了幾年的人,早買早享受,也不會有太大感覺。...(恕刪)



可是大大,我看到開了幾年,想賣掉換新車的人,在抱怨中古價格腰折><
大家對中古車價格折舊這件事是有共識的,尚且還忿忿不平,
可以想像,房價跌,對有房還要繼續繳房貸的人而言,也一定會忿忿不平的。



ldw406 wrote:
車子...整體而言,這個消息對大多數的消費者都是好事。...(恕刪)


沒錯。


ldw406 wrote:
房子也是如此,只要不是短時間內的快速崩跌,長期緩跌對大多數人是有利的。...(恕刪)


有意思,這也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
「非快速崩跌」、「長期緩跌」、「大多數」、「有利」是怎樣的概念,操作型定義是?好問題。




lawtaipei wrote:可是大大,我看到開了幾年,想賣掉換新車的人,在抱怨中古價格腰折><
大家對中古車價格折舊這件事是有共識的,尚且還忿忿不平,
可以想像,房價跌,對有房還要繼續繳房貸的人而言,也一定會忿忿不平的。

這就要轉念了。換個角度想,如果中古車可以高價賣出,新車肯定貴更多,這樣其實也沒省到錢。

人性對當下立即發生的損益會比較有感,所以自己擁有的東西跌價了會不快樂也算正常,但若只顧眼前利益而忽略更長期的利益,更是得不償失,這時就需要靠理性思維來讓自己支持真正有益的制度。

lawtaipei wrote:
有意思,這也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
「非快速崩跌」、「長期緩跌」、「大多數」、「有利」是怎樣的概念,操作型定義是?好問題。

這問題應該得由有深入研究的專家來回答了。

我個人的定義則是:
非快速崩跌:一年內跌幅不超過5%
長期緩跌:每年跌幅在5%內,持續十年以上
大多數:自住客
有利:就是我在85樓講的那兩點:
一、換屋或買第二間時,若房價偏低,貸款可以貸比較少甚至全用現金買,負擔較低,而且新屋若夠便宜的話,換屋者連舊屋都不用賣,可以留著繼續自用或出租,更有彈性。

二、買賣時要付的仲介費與稅金較低,降低交易成本。

當然,我的定義與看法不見得有效,可能也有某些我沒想到的負作用,歡迎大家指正。

ldw406 wrote:
非快速崩跌:一年內跌幅不超過5%
長期緩跌:每年跌幅在5%內,持續十年以上...(恕刪)



大大說的不無道理。
大家都炒房,哄抬房價,結果害人害己。

至於長期緩跌:每年跌幅在5%內,持續十年以上,天啊,10年後,房價腰斬。
意思是:2029年,房價崩跌成五折,張老師的4000萬房產,屆時用2000萬就買得到,老師如果有貸款。10年後貸款餘額恐怕都還超過2000萬,不賣不會賠,如果要賣,就還要自己掏出錢來還銀行,那為何要賣?會不會市場仍然是一灘死水啊?
2029年對折論,比2025年一折論稍微好一點。

所以這部分,我比較傾向於看市場機制,
爛房子,就應該讓他暴跌,每年跌幅在5%內,算賺到了。
好房子,不但不應該跌,而且還應該持平穩定,保障民眾財產權利。





vic712001 wrote:
我不懂公開價格~而...(恕刪)


您太認真看待01網友的回覆了,放輕鬆。

01房產版有很多以下類型的網友
1.缺乏知識什麼都搞不懂的。
2.每天只會做夢的。
3.一個人開好幾個帳號在自言自語的。
4.以為自己很有正義感,看到不平的事就要批評一下。
5.很喜歡炫耀自己的財力,洗臉窮酸網友。
6.喜歡提當年怎樣勇。
7.看到人家想法錯了,就想要糾正一下。
8.文章沒有內容,只會用543硬灰。
9.看到挺房市漲的言論,就群起撻伐。

建議您,眼睛將資訊映入視網膜後,不傳遞到大腦。
我已經練成了.....
lawtaipei wrote:
大大說的不無道理。
大家都炒房,哄抬房價,結果害人害己。

至於長期緩跌:每年跌幅在5%內,持續十年以上,天啊,10年後,房價腰斬。
意思是:2029年,房價崩跌成五折,張老師的4000萬房產,屆時用2000萬就買得到,老師如果有貸款。10年後貸款餘額恐怕都還超過2000萬,不賣不會賠,如果要賣,就還要自己掏出錢來還銀行,那為何要賣?會不會市場仍然是一灘死水啊?
2029年對折論,比2025年一折論稍微好一點。

所以這部分,我比較傾向於看市場機制,
爛房子,就應該讓他暴跌,每年跌幅在5%內,算賺到了。
好房子,不但不應該跌,而且還應該持平穩定,保障民眾財產權利

我說每年跌幅在5%"內",所以不見得每年都得跌5%,也可能某些年只跌1%,10年腰斬那算是我所定義的緩跌中最慘的了,實際上應該不致於所有房子都那麼慘,這當中還是有市場機制、有地段抗不抗跌之分。

然後您所謂的爛房子是指地段不好、建材普普的房子,還是指海砂屋之類的房子?

若是前者,根本不應該讓它有機會被炒作成天價再暴跌,這樣是在坑殺自住客,比較健康的狀態應該是它一開始房價就不高,然後由於價格本來就不高,已經沒什麼空間好跌,所以也不會有太大的跌幅,而要達成這種狀態,就要有防止炒作的制度。

若是後者,則是根本不應該讓這種房子出現在市場上,也是要有防堵的制度。

當然我講的都是理想,實際上的情況複雜許多,否則現在房價也不會高到怨聲載道,不過政府近年實施的一些政策,似乎有讓房市往比較健康的方向走,起碼有回歸到以剛需為主的狀態,希望未來能更好。
ldw406 wrote:
我說每年跌幅在5%...(恕刪)


借我補充

為何自住還是要管房價

1.台灣租金與房價的比例相對低,若需要的房子單價高且沒抗跌性,可以先租房子等(買房貸款也要

利息支出,所以其實自住用的的租金支出沒那麼高),為何不要租就好,考量台灣的社會習俗環境

買房還是必需的(請參考二性長輩版)

2.相似的房子如果可以用2000萬買的時候,何必用3000萬買,買房當然很難買到絕對低點,但用心

蒐集資料絕對會有心得,例如我看了幾個案子的實價登錄資料他們的單價變動真的不大,如果要

買的房子就是這類型,就可以下手了,因為你等不到2000萬,不過我也看到了價格確實下降很多

的案子

3.比較複雜的是就算已經買房了也可以觀察房價,在高點時賣出,改成租房子,等到價格下來了再

買回來,當然無法買到同一間,但附近的總有可能,不過我不太建議這樣做就是了,因為很累,

以小換大則是可行

4.買房子負擔的起就買???買房是大部份人一生中的最大支出,是值得用較多時間去研究的,想辦法

讓自己買在最抗跌的價格


專家1100 wrote:
3.比較複雜的是就算已經買房了也可以觀察房價,在高點時賣出,改成租房子,等到價格下來了再

我很懷疑有多少只有一間房的自住客會這樣做?感覺會這樣做的人,通常是有兩間房以上,而且已經是以投資角度在看除了自住以外其他的房子,不算是自住客了。

ldw406 wrote:
我很懷疑有多少只有...(恕刪)


所以我說累而且不建議,以小換大的比較有可能啊
自住不管房價

印象中原意是
已經自住了,就可以不要去管房價,
因為上漲下跌也跟你無關,
(管了貸款也不會少繳,即使賣掉換屋貸款結果也是一樣)

但是對於 準備自住的朋友
你要他不管房價也不可能
買得起多少錢的,可以貸多少錢的,能夠每個月還多少錢的
一定都是買房子之前的考慮範圍
十年前一堆你這種觀念的,現在還是無房魯蛇喊一折
  • 1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