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打雜流浪漢 wrote:光這新聞!很多房東...(恕刪) 少子化確實會造成去蕪存菁的結果啊本來出來就沒學歷加分的校系會先被淘汰,就像郊外的房子一樣,十多年後說不定不值錢以外政府還補助裝修費用但蛋黃區就像醫/牙/藥/國立大學熱門科系一樣,就算在四五十年前人口沒現在多的時候,一樣是大家搶著唸的,以後也是,除非台灣發生什麼重大災難⋯⋯(交大那個一定是前身本身是冷門科系後來改名好聽的那種啊,換湯不換藥,可以填的人又不是笨蛋XDD電機資訊系又不是電機系XDDDD等交大電機系跟資工系也招不到人再叫我 )我所謂假議題不是指「少子化是假議題」而是指「少子化會造成全面性的房價崩跌是假議題」。蛋黃區以後一定最保值,就算下修之後也不是給你我這種中產階級說買就買的物件,如此而已。
電影剛上映時,人滿到處都是好位置,第一排最邊邊也是好位置放了一個月要下片了,剩30個人在看,大家坐在哪裡?(跟少子化議題一樣)還不是坐中間蛋黃區就算售票員把你畫位在第一排,你看蛋黃區沒人坐(住),還不是移到蛋黃區來坐(住)只有10%-20%的人個性問題,不喜歡擠蛋黃區,坐(住)哪都好結論就是,少子化影響絕對是蛋白區,蛋黃區永遠都有人坐(住)蛋黃區沒人坐?就下片了電影上映第一天,人擠人時要怎樣看到電影甚至坐到蛋黃區?1.早早就捧著現金來排隊2.加價買黃牛票或其他蛋黃區出售的票3.乖乖認命找個邊邊角角的蛋白區坐4.上網批評這片很難看,叫大家不要來看(01慣用手法)
tany3472 wrote:電影剛上映時,人滿...(恕刪) 這舉例好淺顯易懂阿!! 下圖是大家最愛舉例已經少子化很多年的日本東京近年房價下圖是近年世界大都市的房價指數變化討論的論點要有依據,而不是"我覺得即將雪崩式崩盤"喊來喊去就會成真啊.....
tany3472 wrote:電影剛上映時,人滿到...(恕刪) 這比喻不錯,不過我個人買房和看電影的堅持程度不一樣,我買房可以接受蛋白區,但電影的話,非蛋黃區不可,而且是特定某兩家電影院atmos廳的蛋黃區,(非台北市大安區不要的概念?)若買不到,寧願等下檔後在家看家庭劇院。(買不到蛋黃區乾脆在鄉下買地自建的概念?)
少子化對房價是或然性丶不是必然性。對補教老師丶學校丶房東才是影響最大!就跟升息一樣,升息就必然跌嗎?對收入不好的人才會有影響,頂多他自己的房子被法拍,對於收入穩定丶有錢人是不可能見血的。2018/12/5文章:影響房價的因素相當多,包括政府政策、稅制、供給量、經濟環境、利率、重大建設等,對於房價的立即性影響都遠高於人口因素。再者,大台北是台灣主要都會區,除了基本需求外,包括投資、置產的需求也遠較其他地區高,房價受人口影響的程度則偏低。比較近6年房價表現,17個人口負成長的行政區中,僅有信義、大安、中正、板橋、中和、泰山、八里等7個行政區房價下跌,松山、大同、萬華、士林、三重、永和、土城、蘆洲、樹林、鶯歌等10區房價卻上漲。其中,人口減少最多的永和區,近6年新建案房價每坪上漲2.8萬元,減少第2多的三重區房價也漲了1.6萬元。另外,包括士林、土城、蘆洲等地區,人口雖然也都減少,房價每坪也都上漲5到6萬元,「顯示區域房價未因人口萎縮而跌價。」至於12個人口增加的行政區,則有中山、文山、北投、新店、三峽、淡水、汐止、林口等區房價上漲,但包括南港、內湖、新莊、五股等4區,「人口雖然成長,但近6年來房價依然呈現下跌。」何世昌表示,統計數據顯示,「人口成長的地方,房價不見得會漲;人口減少的區域,房價不一定會跌,顯示人口與房價之間「僅有或然性,沒有必然性」」,尤其「大台北是台灣最主要的都會區,在土地稀缺、投資置產需求旺盛下,即便未來人口負成長情況加劇,受衝擊程度也會比偏鄉來得低」。
一個打雜流浪漢 wrote:再來補一刀的新聞!嚇的要吃手手 並沒有耶抱歉如果您是期待只是有房住其他不要求,那少子化確實可能像日本偏僻區域一樣(東京邊邊的山區也有)未來有超級便宜的房子甚至免費的(但日本政府有但書喔,要求受贈者需遵守合約不得遷走,否則會有違約的罰則,而且說是說免費,其實還有稅啦~)但如果您期待的是蛋黃區崩跌到人人買的起就是不可能,想要奢侈品還是要自己努力賺錢喔!不然就是改變心態踏實一點買蛋白區(蛋白區cp值高啊!)老實說啦,大安區六七千萬甚至一兩億的房子,萬一有一天真的因為金融風暴打對折好了,那時候全台都很慘,有錢人慘窮人也慘,你那時確定買得起嗎?不然與我們何干?別人吃麵你在旁邊拼命喊燙XDD資源最多/環境好/教育醫療娛樂一應俱全/交通便利等等,大家都想住的地方如果你也想住就是使用者付費~除非你是社會弱勢需要政府介入幫助的程度,不然身為一般人的大家就是自由市場競價的概念而已。~嫌貨才是買貨人,大家都知道你想買到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