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qq001 wrote:我記得2005年北...(恕刪) 合不合理只有2個字---成交會成交就是合理,不會成交就是不合理。你要求500萬買台北的公寓,屋主賣你就是合理,不賣你就是不合理。今天不合理,也許明天變合理也不一定。
jiahsien wrote:但很多都是被炒起來的呀.....就拿信義區好了,我爸當年也說那邊根本就是沒人要!隨便畫一塊就能說是自己的,因為地主根本不要阿.....哪知道現在XD房價這問題XD 不如說是層層轉手+附近新房價格炒高吧...(恕刪) 你已經說出重點了,就算投資客炒作,那也要炒得動才行啊,如果大家都不要,投資客會去炒嗎?現在就是因為大家都搶著要,房價才會漲不是嗎?
aqq001 wrote:我記得2005年北市房價大約4到5百多萬就可買到公寓,直到2010年直接翻倍都要上看1000萬...到現在其實還是很高,花20年背房貸究竟值不值得...看到政府所謂實坪制後來又沒聲音,地上權法規跟觀念又薄弱,說好的社會宅門檻又一堆,台灣社會宅蓋不出來,但建商卻一直猛蓋高價屋...欸,大家還是建議先租屋嗎? 背20年房貸... 20年之後你還在這嗎? 幹嘛住這破爛地方? 幾千萬夠你去很多國家住一輩子你要是有小孩 更不應該待這了 你想他們一輩子都窩在老家到死嗎?
firefox11066 wrote:2003以前薪水比現在多,市中心房價才4-500萬,現在同一區的要上億(恕刪) 你可以告訴我市中心哪一間房14年前4.500萬現在可以賣上億的指給我看好嗎你可不要拿40年頂樓破公寓去和豪宅建案比嘿
不單單只是投資客去炒,投資客只是一個因素而已。建商也是一樣...像我家附近也是這樣莫名其妙起來了十年前一坪10、20萬現在已經有開出100萬價格(實際成交70多XD)交通捷運之類?沒有。有沒有景點?沒有有沒有工業區、科技園區?沒有就很莫名其妙的炒起來~風間 真 wrote:你已經說出重點了,...(恕刪)
你誤會了從第一個建案一坪10幾萬起跳到最後進一個建案少說40起跳甚至破百萬當然,當初第一個建案也已經同步漲到40起跳以上~有問題嗎?_?同樣的,更別說20年前房子,就已經是一坪10、20現在也同步漲到30-40 (因為老房子 漲得少咩)以上建案相差不到10年,別跟我說這十年的差異,人人薪資從月均3萬變到月均9萬了~薪資嚴重跟不上房價是眼睜睜的不爭事實~這是絕對無可反駁的。這也是多數無殼蝸牛在反映的問題,房價高,那薪資也要高啊!!還有別只會區分>>會嫌房價貴=沒買房,嫌房價便宜=買房我也是有房子阿.......只是真心覺得漲得非常不合理。不考慮土地下,建築成本其實差異跟以前比算差沒很多。故,土地成本影響很大土地成本佔7成不是不可能。(翻開一看建商的成本利潤表就知道了.....)越早開始做土地收購的建商越吃香,中後期才進來根本就被套牢吃死真正賺走的不外乎地主、初期建商、以及少賺的投資客。像柯P說的,要1:1換實坪,又要租屋全免,又要不花半毛錢,怎可能?事實上不是不可能,除了看地段,還要看地基大小、原始大小但是!!套句建商說的話,這種人算是"正常人"。這種條件算很好了!!!!!最常遇到的不是1:1這種 (租屋全面、不花錢這種是小事情,不用再提了,計算違建面積這種也別提了,這也算小事情)最常遇到的不外乎...1.要店面(店面加上面居住樓層)2.持分土地不能少3.不只1:1,還是更多(例如1:3以上)4.要現金(破億)該怎說XDDDDD 人的貪心不是一班妳我可以想像的阿...(題外話,我親戚就是這種人,撇除4沒有以外,其餘都有....XDDDDDD)sardine001 wrote:可以這樣比?十年前...(恕刪)
jiahsien wrote:不單單只是投資客去炒,投資客只是一個因素而已。...(恕刪) 問題不在投資客,問題在於人性,你自己說過的,「連地主都不要⋯⋯」,這當然便宜,但是現在是大家都搶著要,不管什麼東西,大家都搶著要怎麼可能便宜?那為什麼大家都搶著要?因為看到有人因為這樣賺翻了。如果你聽隔壁鄰居的房子賺了二倍,你會不會想我的房子也跟著漲價?如果只是一個鄰居,可能還會覺得是特例,那十個人呢?二十個人呢?當大多數的人覺得房價會漲,它就會漲,只有大多數人覺得會跌,它才會跌,至於什麼才叫「大多數人」⋯⋯多看看吧。現在有很多人認為會跌,可是認為會持平、甚至會漲的人也不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