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

我是醫生,我"現在"不買房,系列文章第二篇:決策的心理依據

說實在的,樓主說的這些幾乎每個買房的都懂,只是沒法分析的有條有理.

我是房子有一棟住就夠,以前曾有二三棟發現久久去住一次跟本就是去整理灰塵打掃

賣掉房子的錢現在拿來投資黃金、基金、外匯、股票 基本上盈虧比約3:1

我也是算是十分沉得住氣,投入了就不會再去天天看它.

約每個月看二次,天天看常會當局者迷,而且我也玩不過那些炒短線的專家們

或是聽新聞什麼黃金股票日幣美金大漲大跌時,才會去買入賣出.

最近看上澳洲的房地產,正在找嫁去那邊的親戚幫忙留意好物件

PlatoMM wrote:
我認識的醫生沒在上01,都是忙著賺錢.
買東西也不上01問CP值及價錢,都嘛喜歡就買了~
這位醫生還真有空打了一堆文

那表示你的見識太少了
正反兩方大大,若是自己的人生經歷故事要拿來說服別人,能否依照傳統,有圖才有真相!沒圖沒有真相?
食衣住行就代表著人類基本的需求,

也代表著基本的商業行為,崩盤已經從2008喊到現在

崩了嗎?有啦,中部老家的透天早已經崩盤了

小弟我在小二時,大約台灣80年代時,父母親就花了將近四百萬咬牙買了

前幾年,隔壁鄰居跑路,鄰長用150萬取得

泡沫的夠徹底,沒增值,甚至連裝潢老舊就變成砍價的理由

所以,老話一句,房地產看的還是地理位置

所以真的有自住需求的沒差,

但現在有著那麼一群,天天想用千萬以下的入住蛋黃區新屋,

當然,這是不可能的,口袋不夠深,買不到自己想要的房子

又無法屈就於蛋白區,年年出國,談到買房就大講會崩盤及社會沒有居住正義

再過個30年,還是在租房,反觀房市,還是不動如山,貴的依然貴

便宜的依然偏遠




推~樓主的想法我也認同
理性跟冷靜很重要
尤其是跟錢有關的時候
不能隨便就被煽動
十幾年前也是覺得內湖房價一坪二`三十萬誰買阿,結果漲成這樣,還好十年前咬牙買了下去,我覺得
房價漲跌的因素很多是意想不到的,但錯過就來不及了

lch0564 wrote:
食衣住行就代表著人...(恕刪)


沒錯,我也是最近才購房的年輕人;沒有買車;先買了房
看到後面總算有一篇符合自己理念的觀點
我住在新北的邊緣靠近桃園的小鎮、交通便利
買在車站附近...算是一個嗆斯入手總價43X萬34坪左右不含公設房玲也快30年,
但屋主早在20年前就沒住過;房子完整性頗佳;代書、仲介費零零總總辦到好
跟弟弟一起付貸款300萬;其餘的頭款已經付掉
爸媽的年代已經拚了兩棟房目前都租人,目前住家本身也是租的
是拿這兩棟房的租金來繳目前住的這棟而且還有剩
我們兄弟倆也不能落後
雖然不是坐擁千萬的房屋但至少是自己的
一個月本金加利息15000有找
跟弟弟溝通好每個月從薪水就是固定匯15000兩人共3萬這樣
優先扣除我的部分、弟弟的就是累積到一個數量再一次扣繳
爸媽還不想退休,雖然想,但是想在打拚幾年
家人也都不計較甚麼,這點我很開心
前幾天才跟我爸(他是建築業的土水師傅)完成新屋的整理及裝潢
目前也找到一次想租5年的房客家庭式的4人就在20號要簽約了;之後再把這房租拿來繳貸款
我爸常說如果有心想付、10年內一定搞定

這位醫生有一句我是認同的
就是你敢保證薪資所得,十年內個人薪資;人身安全不會有變化?公司不會虧損裁員?
我相信這些都是人生的挑戰之一;但爸媽他們都經歷過了
我們同樣也會體會到,不太會表達;不過我就是那種船到橋頭自然直的人
有機會就要自己去爭取;天助自助者也,不要把自己想成跟受害者一樣

朋友也說他現在選擇租房、在投資;事實上我跟他的想法一樣;只是我的投資已經早在爸媽的年代,投資在房子上了
他本身是開豆花攤販,賺得比我還多呢...他就想投資不買房,等以後再說;見仁見智
反正自己的規劃跟人生,我相信到頭來大家都一樣,至少我不想每一年就搬一次家
我十分贊同樓主的想法
的確
大家不是不買
而是現在不適合買

當下的環境.說真的.房價還能漲到哪裡去
以我現在在新北樹林租房子來說
三房兩廳含管也不過17000一個月
一年約20萬.跟家人合租均分只要10萬
租個五年也才50萬

假設目標800萬的房子好了
一成也是80萬
五年肯定有機會下修一成.付房租都夠

所以我決定慢慢等.慢慢看.練練功
反正錢在身上也不會咬人!
我身邊有一群不買房的醫師,
他們一起住在超便宜的宿舍,
不用養房,照理應該是身上有很多錢吧!!
也存下超多的錢吧?

某天醫院重新計算業績,
月薪從30降到20,
對一般人夠多了吧?
結果,
一堆人生活費不足,跑去信貸.,,,

結論是,
錢,對某些人而言,總是會被花掉,不是不買房就會存下來

另外,即使是醫生,也不是各領域都專長,
你不會找內科醫師開刀.
卻願意向一個沒買房經驗的醫生學習買房.
真的有意思

買房就是手頭現金夠不夠的問題而已, 現金有了, 房子滿意, 價格可以, 時間剛好, 那就買了! 這是老天給你的機緣, 強求不得....

倒是現金不足又要做高成數貸款的就須慎重考慮, 如果是三十歲來貸個二十年, 先恭喜您跟它拚一次可能會贏, 但如果已經四五十歲了還這樣玩, 那真的該認真考慮醫生版主說的風險比例問題囉!

  • 4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4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