紗倉 wrote:
你就算沒有健身房圖...(恕刪)
支持實坪的人也沒說不會加
支持虛坪的人說總價沒差
那改回實坪對雙方都沒有損益
虛坪堅持不肯改的點到底是...
還是根本不敢改



zakkwyld48 wrote:
那有百坪中庭花園的公設,和沒有中庭花園的建案,公設都是35%, 這樣是不是有點怪呢?
zakkwyld48 wrote:
再來,假設以相同樓層,不同棟,公設比35%來計算, 如果一戶是100坪, 那該戶要負擔35坪的公設, 而另一戶只有50坪,卻只要負擔17.5坪的公設, 這樣好像也不合理,住大坪數的不見得人口數會比小坪數的多,而造成公設使用率比較大阿!
bojacon wrote:
平均一坪建築成本10-15萬的免計容積, 賣你50-100萬, 好賺在這裡.
zakkwyld48 wrote:
那有百坪中庭花園的公設,和沒有中庭花園的建案,公設都是35%, 這樣是不是有點怪呢?...(恕刪)
蝦米爸爸 wrote:
我有忘了什麼嗎?
是...(恕刪)
labbat wrote:
基本上忘了公設不是免費的,他的價值所在不論是消防通道還是法規要求的各種設施也好,都是越多的公設的價值就會越多不然就會變成現在看到的停電火警困在上面下不來的老舊公寓住宅。有本事拉高公設自然是有本事通過更嚴苛的法規要求所以本來就沒有什麼附贈甚至免費相送的事情。對住戶而言越多淨面積自然賣價越高,但同時意味著總價會更著上升在目前高總價越難賣的情形不必然會有相同的平均單價。拿一個更多坪數的你說30坪的想要按照那種普通坪數的單價賣出去基本上是十分樂觀的,然後按照過度樂觀的前提希望能賣到個將近五千萬元扣掉四坪公設價差的總價位更是樂觀過分。
簡言之,天底下沒有白吃的午餐。
蝦米爸爸 wrote:
就是要讓價格灌回到實坪上啊
這樣公設越多,反應出的實坪越有"價值"
例如:
huangyaopai wrote:
老弟,40坪(含30%公設)的房子賣4000萬元,每坪是100萬元。如果公設不計,只用實坪28坪計價,你猜總價會是多少?
將降!還是4000萬元,每坪用142.8萬賣,懂了吧!
bb- wrote:
.....(恕刪)
Shawn732 wrote:
如果虛坪制導致房價上漲泡沫化,那你要負責嗎?
既然沒有人可以對漲跌負責,那就讓制度回到國際慣例跟正確的準則就好。
在前面的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到,泡沫經濟的形成有賴於銀行的支持:當有人預期到資產價格的上漲時,在巨額利潤的吸引下,他會千方百計地籌集資金。最簡單的辦法是向銀行貸款。因此,泡沫經濟必然會將銀行拖下水。明斯基(1982)指出,泡沫經濟往往給銀行系統傳遞錯誤的信息。在銀行制度完善程度很有限的情況下,大部分貸款都是以抵押為依據,而不是依現金流為依據。在經濟繁榮時期,資產價值上揚,銀行往往過於樂觀,放鬆貸款條件。由於房地產價格節節上漲,銀行手中的抵押越來越值錢,銀行的業務越做越大,利潤也水漲船高。而這個過程是一個加速的過程。可是,一旦泡沫進裂,房地產價格急轉直下,結局就正好是與前面相反方向的加速:銀行的抵押物價值迅速下降,銀行資金匱乏,業務收縮,利潤下降,及至企業違約,銀行必然被不良債權拖垮。
bb- wrote:
就如同實坪制擁護者最終目的是房價下跌,所以政府要偏向哪邊,最終還是比比看台灣是有房子的人選票多,還是想買房子的人選票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