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內的,覺的應該不是做景觀
難道有人會認為:犧牲可用空間,多幾根柱子比較美觀?
那是礙事吧,視野、行走路線都被擋住。
此外,說塞油桶,是為了減少建築物自重。這說法也是矛盾的。乾脆不要做那個什麼景觀柱,一點重量也不會增加。
估計是和建築法規的 建蔽率、容積率 有關係。
簡單的說就是基地面積不能蓋滿,需留 空地/公共活動空間,然後各樓層總共的地板面積(容積)也需符合法規。
所以樓層高度和基地面積是有關係的,並不是想蓋幾層樓就能蓋幾層樓,有法規限制。不符法規就是違建,違建會被強制拆除。
如果要蓋愈多層樓,需提供的公共空間就必須愈大。
所以有些建商會鑽漏洞,在每層樓,多塞些無用的柱子,減少樓地板面積,然後就可以多蓋幾層樓,還是符合容積率。眉腳就是在這裡。
然後住戶買房子時候,價錢算幾坪的,建商會把柱子佔用的面積扣掉嗎?並不會。
台灣還有一項建築法規也很奇怪,符合一定條件下(比如建物臨幾米道路),一樓退縮做騎樓,可以算進公共空間裡面。
這就為啥很多透天厝,基地面積根本蓋滿滿的,卻還符合建蔽率。因為那個騎樓算公共空間。但事實上,很多人家的騎樓,哪是開放給人(公共)活動的。
像歐美國家,騎樓就不常見,透天的都是有庭園。騎樓是東南亞比較多,地方特色。
騎樓這種結構,三面空空沒有承重牆,只有柱子在那邊撐。受強大剪力,超過當初設計的結構強度時,通常都往那邊塌。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