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中有提到
有關台灣的思考:
A、房價與經濟景氣息息相關,這點與日本的分析是一致的,而人口和所得則不一定可以看出高度關係。
B、爲什麽台灣薪水不漲而房價仍然會漲:在我整理數據時,發現依據政府統計資料,台灣的平均所得仍然是上漲的,但人民普遍認為薪水沒漲,這表示所得集中到少數人身上,而有錢的少數人可以買更多房子,對房地產形成支撐。
C、到底可不可以依據各種資料分析長期的房價走勢:在分析了日本和台灣後,可以發現我常常落入用結果反推過程的陷阱;最後我得到的結論是,房子事實上不是一種純粹用來使用(居住)的財貨,其更大的效用在於投資,所以房價分析和股票比較類似,比較不適用傳統的經濟學來分析。
6、政府到底是打房還是炒房:基於上述5、B的分析,發現房子不是沒人買,只是大眾買不起;那在政府的重大政策中,到底是方便少數人將房價炒高呢,還是實現多數人的居住正義呢,我認為以下三個重要政策顯示,政府在資金面上是有利炒房的...............全文請看:很棒的房市分析
原文出處:一個分析師的閱讀時間
發文作者 Sean Huang 的Google+ 網址
台北市房價崩盤只是時間問題
2013年5月9日 星期四
引言──如果你還認為台北市房價還有空間上漲.....
前陣子Facebook上有張圖被廣為轉載,大致內容是台北市房價租金比(Price Rent Ratio, PRR)為64倍,位居全球之首。
房價租金比的計算公式是「房屋總價格/年租金」,意思是:房子的價錢足以讓人租幾年。
實際租屋價格被視作是實質住宅供需的合理價格,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中也是計算租屋價格(在台灣權重約佔20%),因此台灣近十年年台灣房價雖然飆漲但CPI上升的幅度並不大,原因之一就是租金幾乎沒有成長。
正因為租屋價格代表需求的合理價格,因此房價租金比越大就表示房價背離合理價值越遠。
然而,倍數在怎樣的位置算是合理呢?一般而言二十年是合理的位置,意思是說:當一棟房子的價格相當於二十年租金時,不如就買下來吧。
但為什麼是二十年呢?扣掉二十歲到二十五歲之前由父母扶養不論,成人能工作的時間大約是三十年,然而卻需要住五十年的時間──這樣看起來似乎表示二十倍似乎很少?
然而房子的價格理受時間因素而折舊(這是重要的問題,後文會有更詳細的分析),新成屋五年價格開始下滑,三十年之後降價幅度非常小幾乎停滯。
再加上人生有很多不同階段,例如結婚者可能在新婚時需要住雙人套房,成為四人家庭時需要標準的三房兩廳,退休後又只需要住雙人小房;單身者則可能需要工作時期市中心的單人套房以及退休後的寬敞景觀宅。
房子是一個人生活的延伸,人的生活會隨時間改變,房子當然需要改變。更不用說房子裝潢大約十年一換,換裝潢的時候往往也是人生轉折時,許多人更會趁此時換屋。
考慮這些因素,我們應該理解的結論是:所謂「合理」的PRR倍數並不是一個固定的數值,而跟一個國家人民的生活模式有很大關連。
同時我們也必須理解的是:即使合理PRR倍數並非固定,卻也有一定範圍,那跟人的生活模式改變、房子本身折舊有關──因此合理倍數,大約十年到三十年之間。
全球房地產指標(GlobalPropertyGuide, GPG)這個網站(見延伸閱讀)列出了全球85大城市的PRR,其中就有72個城市落在剛剛提到的10~30倍之間,超出40倍的城市只有3座。
從這角度看來,我想各位應該可以理解台北市的房價有多誇張,64倍幾乎是一個人成年之後到死亡的完整時間,其中我們只有一半時間能工作,可能有三次以上的重要人生時期轉折;而房子的殘值也將在三十年之間不斷下滑,五十年之後除了等都更重蓋之外幾乎沒有能真正活化的方式。
從另一個角度看來,台灣人的實質收入能支撐得起這房價嗎?台灣人均GDP是20000美金,根據GPG的資料顯示,台北市每平方呎平均價格為7112美金,也就是說一年不吃不喝大概可以買3平方呎,也就是1坪。以目前一間房子平均34坪(含公設)而言,要賺34年才買得起──這已經遠超過一個人一生能工作的時間。
再換個角度,會不會是租金太便宜以至於我們認為房價太貴呢呢? 用租金價格平均1117美金/月來看,年租金為13404美金,佔年均GDP的三分之二。也就是說平均而言,租屋者把薪水的三分之二花在住上面;這樣看平均收入較高的台北市可能失準,從現實觀察,一個月薪三萬到五萬的人,月租金大概也要一萬到一萬五,至少也佔三分之一到五分之一,在薪水不調整的情況下,根本沒有漲價空間。
商業週刊 財經Business再忍一下!台北市房價5年內崩盤撰文者 Sean Huang
好房網News也有po.....
引用自:一個分析師的閱讀時間 http://news.housefun.com.tw/ohousefun/article/14184231388
台北市房價崩盤只是時間問題 | 好房網News | 最在地化的房地產新聞
好房網轉貼 “台北市房價崩盤只是時間問題”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