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作法跟某本書好像
例如最後一點最像
幸運->A-A+這本書記載的人描述的特點
我爸之前就是一直執著於在您列出的第七點
技術
我一直覺得技術是本業的延伸 而不能當飯吃
一直把錢燒光
所以導致
本來1廠房180坪-中和的遠東園區
1塊地宜蘭三星1000多坪
北市八德路一樓店面
現在只剩下住的房子沒賣了 不過還有1千5的貸款 也不少
然後執著於技術外 又執著於股份
我都想勸他 直接讓他的朋友上櫃公司老闆把公司吃下大部分股份(20%->51%)
你也可以共享他更多資源阿
上述的股份 我想看了不少書 發現只有把關鍵人一起拖下來
才是關鍵人脈的重點-有共同利益
至於技術、價格、通路優勢...etc
我覺得->技術其實五年來的燒錢 有進步但幅度很小
價格->有降了一半 但因為大量製造是委外 其實成本不低
(但我認為把公司股權賣給他朋友 可以解決這問題
他朋友有不少間組裝廠(包含大陸),因為他是這方面專業製造、組裝且深耕多年 還有人才、自有工廠)
最後我發現他還是有點想不開 想要自己來 是不是像
一些人說的 就像自己的小孩 割捨不掉
我應該告他嗎 wrote:
我覺得最佳化真的是很...(恕刪)
你OK的啦
這可以透過訓練來達成
第一個要訓練的 是要習慣拆解事物
拆解後還要防止自己陷入過度微觀的看事情角度
必須要隨時保持宏觀
當拆解越來越多 更要學會能切換 微觀宏觀 並做出整合觀點
而且觀點會一直進步
當你拆解 洞察能力越來越好,你最佳化的能力自己就會快速提升
元素包含 人性、物質、組織配置、成本計算、各種勢力的變化與流動
譬如說我要在山上蓋個房子
我必須要了解成本 環境 法規 水電 建材 配備規格 窗戶要怎麼開 開多大
衛浴尺寸與配置 廚房 臥室 需要的功能 地板天花板 牆壁 家具 家電
家人的需要/習慣/喜好
然後開始畫圖,當你在畫的時候你會出現5個 10個 30個版本中間會經過無數的修改
也在累積經驗 漸漸的你會選出只剩3個版本 這個過程就是最佳化
當你走到這個地步的時候
你會發現 你跟其他人的距離拉開了
因為你知道很多KNOW HOW
這時候 貧富差距就出現了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