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

<結論>買車大優惠, 買房無敵貴!


噓噓冬說的:"嫌貴不要買!"



房價再高也沒人拿刀逼著你買吧...
裝潢順序:水電,冷氣,木工,系統櫃,油漆,石材,二次木工,燈,冷氣機,窗簾,玻璃,壁紙,木地板

Lucais wrote:
請問有人要賣我一坪2...(恕刪)

1坪兩萬真的是有歐
如果你的條件是在台灣的任何地方都可以的話
有些只有房子但是蓋在國有地上的那種中古屋
一坪兩萬並不是沒有歐
只有房屋使用權
你是真的要買嗎?
***************
我覺得空屋率才是重點
空屋率一高
房屋的相關稅金只要改一下
空屋徵空屋稅
營業或出租當然也要徵稅
自住低稅率但要房屋所有人親自入戶口
這樣房市就倒了

其實政府缺錢第一個可以不得罪人民合理加稅的
就是從房屋市場這邊
只要真的把房屋價格打下來
我想沒人敢說加稅不對
那些想囤積房子的有錢人人
多繳點稅是很合理的
可惜目前這個政府
觀察其施政方向
只會偏幫財團與企業主等有錢人與軍公教
缺錢就只想從廣大的勞工平民身上榨錢
問題是現在的人民又不是30年前的洗腦愚民
搞到現在這樣不可能會沒事的










bojacon wrote:
所以從營建署的統計資料中, 可得知每個縣市的建照數量, 戶數, 每坪造價.

你沒看錯!! 這是10月份當月的建照核發統計資料,
看!! 經過小弟換算後的每坪造價, 台北市只有4.79萬, 結果預售屋要賣100萬以上.
最近不是瘋桃園嗎? 每坪造價是3.03萬, 結果預售屋要賣30-40萬以上.
有做過生意的人都知道,成本大約只占售價的十分之一。

其實大老闆從上游的土地買賣、整地、土木營建到下游售屋大多掌控在手,上下之間,帳面上的成本逐漸增加,其實利潤早已逐層落入大老闆的口袋裡。

不要相信代銷業務的話術,什麼一千萬的房子只賺幾十萬,對啦整個系統裡面領薪水的數百數千個員工,在蓋房子到賣出的一至三年過程中,也許真的總共只拿到幾十萬。
我高中的時候,每次算物理

每次都覺得寫的頭頭是道,很有把握

但每次看答案都差了很多

樓主你就算拿著一堆官方數字東看西算

跟市場狀況有沒有吻合?

如果不吻合,就算你自己覺得再合理

也是

張教授拿的數字難道都是自己掰的嗎

有沒有準?

中華電信也有數字算給你看全世界最便宜喔

你有沒有也這樣覺得呢
林口合宜住宅賣十五萬...再扣掉利潤管銷利息....建物成本能有多高...
建商賺的是資本炒作財 底下的營造商賺的還是一樣的辛苦錢 ...

看版主對造價仍有些許疑問,提供一個連結給版主及各位參考
非公共工程低價搶標造價,應會比較符合一般居住住宅的造價行情
(台北市都市更新所核定 建築物工程造價基準
http://124.219.27.219/big5/redat/htm/mt2428-1.pdf

dickensking wrote:
張教授拿的數字難道都是自己掰的嗎

有沒有準?


理論都是xx

但是在對的時候拿出來說嘴, 就很神

賭錯, 就啥都不是

明年下半年再回頭看這篇, 一定很有趣
一般人只看到 原物料 但是沒有看到 工資的上漲 跟 錢幣的貶值!
水泥砂子跟鋼筋 很便宜 但是貴在工錢!
因為 你要蓋房子 工人也要吃飯!物價上漲 工人也要活命 工資也要上漲!
營造成本是指單純的把房子蓋起來的成本
房價則是應該要加上土地取得成本
人事管銷、廣告行銷、房屋代銷、基本家具電器等等
重點在於建商要把利潤空間抓到多大?
想要賺到幾個百分點?
如果是上市的建設公司,還必須要考量對股東及股價的表現
最直接的就是營運獲利有多高?

就像高麗菜
我彰化老家那邊產地之前產量過剩(農民搶種悲歌再現)
還有菜蟲大、中盤的利潤計算
幾乎隨便賣、任你採、不然就放到爛當綠肥
因為中盤販仔根本不來收....

重點是你覺得台北好貴、不想被菜蟲賺好幾十倍
想撿便宜從台北開車來、自己花時間摘

OK,我們開始計算
開一台RV或廂型車載得比較多、油錢來回要不要1300?
過路費要不要算?來回六張算240?
加上你採收的工具、手套、袋子要不要買來個100元?
要不要順便來個清涼解渴的飲料30元?
加上自己高貴的身軀花費三小時勞力成本315元?
開車來回花費時間5個小時(是到田邊、不是下高速公路就算到了)525元?
最後高麗菜採收50顆(行李箱)、40顆(後座塞滿)、10顆(右前座)

如果100顆通通用送的
你的成本是2510、除以100顆是25.1元

如果一顆算10塊錢比台北市價便宜一半
你的成本是35.1元

還有附帶全身痠痛跟疲勞還有要清理車子的時間費用

這樣你懂了吧??

HPMY wrote:
建商賺的是資本炒作財 底下的營造商賺的還是一樣的辛苦錢 ...


有概念, 營造商就是拿一定比例的工資

但很多建商賺的, 都是乘以10倍的槓桿財

高科技業有這麼多頂級天才, 但很多都賺不到5%的毛利

建商跟銀行借錢,不夠再賣次順位受益權給壽險, 可能一案無本就可賺好幾億

有時候利潤真的高到破表
  • 1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