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

糊塗! 房價高低純粹是供需的問題! 自由市場的房價政府無法打壓! 共產國家才能!

很多東西不是自由市場..........

電價,油價,米價都有政府控管,以避免人為炒作

連美國崇尚自由,也有反托辣斯法

新加坡也有大量國民住宅出租,租期50到100年都有




一切都以自由市場經濟為依歸,應該是在象牙塔裡頭的學者............
供給與需求,大部分的時間不會是平衡的,也因為此,才會產生波動,
而所謂的炒作,只是觸媒催化劑,用來加快波動產生的時間,以及供需走向平衡的時間。

當整體大環境無法刺激需求的產生,投資市場缺乏投資的方向,房地產就是另一種很好選擇,
壽險公司將資金導向房地產,銀行、以及企業押注商業不動產,這些都使得地產獲得支撐,
所以某些學者以單純的住宅需求出發,來詮釋房地產產業的供需,未免有失偏頗。

試想
如果台灣的GDP持續下滑,股票市場淪為政客的掏錢舞台,資金能往哪裡跑,
國外市場當然是一種選擇,但大型機構法人的資金又有限制、不可能全數匯出,
交易金額龐大的房產市場,不就是很好的選擇嗎???

再來,投資朋友們,
這幾年投資股票、基金、外匯等賺錢的有多少???
投資房地產,賠錢的有幾個???

總之,車子還在跑,誰是最後一個上車的,
誰知道,前面的霧太大,看不清楚。
政客的餅劃太多、太雜、太大,都不知道還能相信誰????
大家的回應讓我感到驚駭!

驚駭的是 竟然這麼多人都以為房價的漲跌不是供需法則的結果!?

驚駭的是,竟然有這麼多人真的以為建商跟政府才是房價漲跌背後的影武者!?

當然是錯的! 房價的漲跌就是一個供需法則!除了供需法則以外再也沒有任何力量可以憾動房價的漲跌!

政府大量興建國民住宅,為的就是從增加供給面來抑制房價,但是供給面增加太少,需求面太強太大,房價不跌反漲! 因為你嫌貴但是有人不嫌貴,因為你買不起但是別人買得起,因為你不敢買但是有更多人敢買!因為你認為你眼光精準,但是更多人認為他的眼光比你更精準!

房市背後當然有一隻看不見的黑手! 但那隻黑手不是建商也不是政府,而是那些想要買房子的人!那些想要買房子的人,才是真正決定房價漲跌的黑手,政府想打房!但一遇到想買房子的人,政府也沒辦法逼他們不準買房子,建商想降價!但還沒開始降就發現想買房的人已經排著隊捧著現金來敲門求建商把房子賣給他們!

這就是供需! 這就是市場!這就是法則!這就是真正操控房價的黑手!

房價上漲的原因就是因為房價還沒漲到沒人買得起的地步!房價會漲就是因為太多人低估了自己買房的能力!自己其實可以買很貴的房子的! 其實房價沒那麼高的! 連南部護專畢業上來台北打拼的台大小護士都可以構買大安區小豪宅,誰還敢說房價貴?誰還敢說自己買不起房?

只是不甘心而已! 一切都只是不甘心而已!!

想要買大房子,想要買好房子,想要買新房子,不想住破爛的公寓,會被同事笑,會被老婆娘家親戚看不起,老婆的妹妹的不學無術沒出息只能在路邊賣鹽水雞的老公,都可以在三重買好漂亮氣派華麗巴洛克造型外觀的電梯大廈,那麼在上市電子公司擔任資深工程師的你該住什麼樣的房子才配得上自己的身份?

承認吧! 你就是房價高漲幕後的那隻黑手!你正打算偷偷地,趁沒有人住意到的時候,用自己能負擔的價格的極限,走向笑臉盈人的建商跑單小姐那邊,簽下一張房屋買賣合約,買一間漂亮的、豪華的、採光格局都良好的,小小溫馨的豪宅,獻給那陪你苦了好一陣子以淚洗面的老婆大人,你幻想著她會緊緊擁抱著你哭,佯怒地責怪你為何對她這麼好? 你更希望在新屋落成後,當你的同事,尤其是平常瞧不起你的那些,讚歎你的家居品味及裝潢擺設時,你能從他們驚訝的合不攏的嘴中,看見一絲絲他們極力想掩蓋的,忌妒到快發瘋的神情…

你,就是市場法則背後那隻最大的黑手!是你而不是政府一直推升房價不斷上漲!你一邊罵房價,一邊看房子而且當有一天你的夢醒了,卻發現身邊仍有千千萬萬個你,正替代著你,前仆後繼地,把房價推升到另一個你無法想像的境界,而你發現時,心中的聲音又不斷地催逼你:該要開始看房子了!不然你可能永遠也買不起房子。
我認為現行制度是可以的
不需要修改,可以加強,但是不需要修改
沒有人願意自己的資產縮水

為什麼要漲價歸公?
為什麼要為那些買不起房子的人
讓有房子的資產負成長?
沒有道理

為什麼要看你們買不起的區域?
沒有理由要為了跑比較慢的來修改規則
跑比較快的該死嗎?

狂傲浪人 wrote:
當建商或房仲業聯合抬價,蓋好的房子價格開高高
糧食賣不掉可能還會壞掉,房子不會,開高高慢慢賣。
你買不買?


糧食不能用租的,房子可以,而且租金超便宜
不買
Clalala wrote:
精華區本來就是供不應...(恕刪)

人家好的不學硬要去跟差的比,
有這樣搞法的嗎?
還跟泰國類比咧,
甚麼時候台灣要這麼可憐了,
你敢比我還不愛聽.

房子本來就是民生必需品,
就是拿來住的,
不應該拿來炒作,
自然不能完全放任自由,
不能放任所謂的的純供需法則造成泡沫經濟傷害總體經濟發展,
所以當然要壓制被視為不正當行為的炒房,
不然德國人是白癡嗎?
德國人不懂房地產供需法則嗎?
他們壓制炒作當然有其總體目的與深入思考,
有個模範不學硬要比爛,
甚麼道理啊?

世界各國的泡沫經濟史實已經斑斑血淚,
還不想擷取他人教訓當警惕的一些大大,
是否已經陷於既得利益不管同胞的痛苦?
本來就是這樣啊

保戶的錢繳給保險公司

保險公司拿來養地 炒地 支援自家建設公司

公司賺太多再高價和大股東買地

繼續炒作房價也讓大老闆賺錢

保戶再來買已經被炒高的房價

總結 錢的流向

保戶>>>保險公司建設公司>>>大老闆

保戶被掏空

公司被掏空

只有大老闆們吃到飽吃到撐

cdhome wrote:
大家拼命買保險,去銀行定存
金控拿那麼多現金要幹嘛
都不用獲利就能夠發利息給定存族?

建設公司的錢只會從銀行來嗎?
壽險公司手頭更寬裕吧

這樣要發起拒絕投保不當房價幫兇嗎?
作文能力真不賴

想必求學時期作文一攤開

閱卷老師必是嘖嘖稱奇

Jason K wrote:
大家的回應讓我感到驚...(恕刪)

tituschiu wrote:
日本房地產泡沫化,導致日本經濟衰敗邁向第三個十年。
我看不出政府對房市採放任態度有甚麼優點?...(恕刪)


既然你要舉日本為例,就不要用偏頗的觀點來誤導別人

日本的房地產為什麼會泡沫化怎麼不說?房地產泡沫化是果,可不是因啊

Clalala wrote:
我認為現行制度是可以...(恕刪)

不是要你的房產縮水,
但也不要炒作,
不要跟我比甚麼泰國,
該看點好的學學不是嗎?

德國人連續工作3年就可以買到房子,「痛苦指數」如此之低,是不是意味人人有房住,無殼蝸牛已經絕跡了呢?

令人吃驚的是,雖然房價相對低廉,但德國自有房屋率僅有42%,租房族高達58%,而年輕人中更有77%是無殼蝸牛。德國人首次購屋的年齡高達42歲,更比台北人晚了3年。

很明顯,台北人要工作20年才能買房,因此平均購屋年齡39歲,這個理所當然的房地產消費邏輯無法適用德國。房價等於3年薪資,卻要拖到42歲才買房,難道德國人都是從39歲才開始工作?當然不是!

關鍵在於德國政府控制房地產投機的手段完善,市場機制、法律與稅收三管齊下。首先,政府依據人口需求訂定詳盡建房規劃,維持市場供需穩定。德國總家庭數約3600萬戶,而可居住的房屋總量接近3800萬單位。供給相對過剩的房屋市場,加上透明的市場資訊,讓投機炒作無所遁形。

此外,嚴厲的稅收政策也是關鍵,包括非自住房屋的不動產稅、房屋買賣的交易稅,以及買賣價差獲利的資本利得稅,都壓縮房屋炒作的獲利空間。而健全的法律規範也為穩定房價提供法律保障,建商定價超出合理房價20%即要付出罰款,超出50%以上更構成刑事犯罪的要件,白紙黑字的法律條文,對投機炒作形成有效恫嚇。

德國法律還有詳盡條款保障房客的利益,使得無殼蝸牛租房的安全感不亞於買房。例如房東漲價必須出示書面理由,並附上至少三例類似房租漲價的證據,否則房客可以起訴房東漲價為非法行為。
買房子的理由,除了保值增值外,無非是讓自己更有歸屬感和安全感。如果房價沒有投機空間,租房又方便穩定,權益備受法律保障,何需買房讓貸款綁住人生呢?

也難怪台北年輕人犧牲生活,努力存錢付頭期款,還擔心「現在不買以後更難」的同時,德國年輕人卻選擇自由穿梭各地,求學、工作、體驗人生。房子只是個睡覺的地方,一個住宿的工具,而不是主要奮鬥的目標,更不是什麼身分的象徵或婚姻的入場券。年輕時,他們有足夠財務資源和心靈空間仰望星空、享受人生,思考生命的價值。只有過了中年,有了足夠的人生閱歷,體力也漸不允許,才考慮買房讓生活作息定著於一地。

我們的年輕人何時能夠享有這種自由呢?
  • 1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