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選出來的是國民黨哦
還連選兩次
政治就是尋求多數人的利益
很明顯多數人其實都有很多房子
而且不希望房價跌
如果哪天買不起房子的人真的變成多數
如果房價高到真的有很多民怨
那不就選民進黨就好
喊個獨立射個幾顆飛彈
陸資撤 台商撤 外資一起撤
馬上跳樓大拍賣
其實少子化早就發酵了
很多鄉鎮過去幾十年人口外移到房價跟本沒追上通膨
大家也都有房子 只是住哪的問題
你不住台北市會有買不起的問題?
新北市一堆外圍老公寓一坪十幾二十幾 價格二十幾年沒變
你想住舒服住新大樓住交通方便的好區段
想買便宜又等不到才會抱怨吧
資本主義的好處不就是大家都想要的就競標嗎
看你願意從其他地方犧牲多少來換取這個享受
我今年三十六歲 很多朋友都買房子了 有砸錢買台北市小套房 也有買台北市中心四十幾年老公寓的
也是有買到上億豪宅的 其他汐止 土城 板橋 要由我說就是各取所需
所以我的結論是
真有爭議的都是好區段
那好的區段人家買的起是人家本事
人家敢買很貴是人家有膽量
在那邊講泡沫 好像只是眼紅
你會看到有一些人買一億的超跑就說車市要泡沫了嗎
很多人都認為自己不笨,會脫得了手,會撈到一筆,不賺可惜。
必然將有不少接到最後一棒的人,不論是投資還是自住,將來可能不是負資產就是破產,日子將會不怎麼好過。
john6517 wrote:
既得利益者.. 永遠...(恕刪)
其實我覺得 長期投資房地產,跟所謂的短期炒房,一樣都是引響民生必需品的方式
短炒->房價漲 = 暴利?(有罪?道德上卑劣?)
長期->房價漲 = 一樣是賺不少... 難道就不是利用民生必需品來藉此獲得利益?
對我來說,以上如果市場機制健全,我會很佩服那些投資客們,畢竟什們投資都有風險,甚麼東西都會有漲跌
但是,每個人的心態一開始都是投資客/投機客嗎? 大部分的的人,手頭上很難隨時有一次可以買兩間以上的
房子,多數是貸款購屋.大部分貸款的人一開始會先買房等過了幾年後,也許家庭成員變多,開創事業,資金周
轉,工作不保,還款壓力過大又或是其他利多因素,給了當初所謂的買房自住客有了想法,
售出原本所謂的自住屋!
人是聰明的,既然這種獲利模式產生了,人們當然會改變他們原本買屋的想法....
有努力工作成家生小孩的人,有離鄉背井力求安定的人,有家裡有富裕資金的人,有眼光精準情報資訊流通的
人, 有鬼迷心竅甘冒風險的人, 大家都想要風險低,利潤高的產品. 進而把錢都放進這個地方,大家都希望
資金可以增加, 於是人們各自想理由喊房價,仲介想明目,建商想噱頭.
買了房子的人 誰不希望撐了幾年房貸後,可以利用出售房產,來減輕負擔or換取更大的房屋更甚至發個一
筆小财!這個行為模式相信對房屋市場價格絕對是一個很大的漲價推手.
至於對錯,小弟不敢斷言.
就算房屋市場是可以投資,但相對來說,台灣房屋市場對手上持有較多現金的投資客/炒房客,都是相對較
簡單的吧?
低房貸率,高額貸款,低稅制還有大家觀念都是鼓吹會漲(因為所需付出的成本跟可能利潤根本就差太多)
。。。講真的,如果不把錢放在上面還真的是投資界的聖人or(呆瓜)...
原因問題出在哪? 台灣房產市場法律非常不健全,光一個房屋實價課稅就是舉足輕重的大條文,卻沒有政
黨敢為了國家稅收而執行(又或是不想拿石頭砸自己的腳),這種巨額的稅收對台灣國庫貢獻之大,絕對是一
大利多。 但甚麼原因無法執行小弟就不在此贅述了...
想請問,美國許多地方房價相對比台灣台北便宜許多,為何長期投資客or短期炒房客不瘋狂搶購呢?
我想房屋稅絕對是美國人買房成本/利益很大的考量重點之一?
為何不來試試看增加持屋成本(美國式的房屋相關累稅賦),來看看到底那些炒房熱度,全民致富之夢
會不會被一棒敲醒!?
附帶一提,小弟本身家裡也是有房產的人,成本增加也一定會讓小弟倍感壓力.
但是此種經濟模式只會弄垮你我未來所居住的環境與子女,台灣產業相信也只會比現在更差不會更好..
西方人會把錢亂花,花在他們喜愛醉心的事物,往往卻創造市場,創造行業
我們想要賺錢,省吃節用,卻築起更高的價位去背
我們的錢....花對地方了嗎?
YUDI Lin wrote:
原因問題出在哪? 台灣房產市場法律非常不健全,光一個房屋實價課稅就是舉足輕重的大條文,卻沒有政
黨敢為了國家稅收而執行(又或是不想拿石頭砸自己的腳),這種巨額的稅收對台灣國庫貢獻之大,絕對是一
大利多。 但甚麼原因無法執行小弟就不在此贅述了......(恕刪)
這也就是小弟提過的,房價不是看散戶而是看政府政策的原因
哪一個人敢動這一塊他就選不上,你說誰敢動?
馬英九是沒有連任壓力了所以想做,但看來既得利益者的反撲力量也很強,他能做到嗎?我不覺得
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我是覺得治國像治水,在經濟問題上,疏濬會比築堤的效果好
築堤圍堵只能治標,疏濬引導才是治本之道
推動新的產業政策,只要真的有利可圖,自然資金就跑過去了,還需要擔心房地產價格的問題嗎?
五年來一路換屋 相信本金是有獲利的
但是若將獲利全數投入下一間房屋
甚至又揹上更高額的房貸
實在很難說最後的結果會如何
---
搭上投機的狂潮可以贏得驚人的財富
但更重要的是要適時下車
WHYASKWHY wrote:
分享個案例
有個朋友 五年前想在士林買房 但身上也沒啥錢 最後不得已買在社子...5XX萬的公寓
到了今年 這傢伙 搬到天母來了 房價約1800萬的公寓
他說 這五年 他從社子→劍潭→士林→天母 完成了他購屋的願望
如果當初沒買 現在可能連社子都買不起。
雖然揹著房貸 但至少有了理想的棲身之所!!
五年前 如果他買了天母,現在他會搬到信義區呢? 我不認為是這樣
房價隻有在1000萬好脫手 1800萬天母 聽起來很好,但是不好脫手
2000萬買家十分挑剔 1000萬買家 通常隻想要一個的棲身之所
分享個案例
我有一位朋友從計程車司機投資到富有的人
從富有的人炒房到沒有什麼錢
紙上富貴 炒房特性就是大漲大跌 而賺錢落袋的前提就是要懂得「漂亮出場」
人心本貪 漂亮出場 並非每人都能.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