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ott9282001 wrote:
我可以說完全可以。只...(恕刪)
scott9282001說的好 300~400房子很多阿 我2001年剛畢業時 還不是買在南勢角偏僻的小套房 200萬有找 常跟緬甸華僑為伍
台灣是鬼島還是寶島?台灣是把機會留給知道政策趨勢敢冒風險 敢把握機會的人
2008年十月 趁金融危機 show hand手上現金600萬 貸1000萬 買大安區SOGO後面
2009年初 報上得知遺產稅調降10% 當天半夜去排隊等預售中心開門 訂信義計畫區的預售屋兩間(一間約15坪) 一坪60萬有找 我知道當天有人一次訂18間(她本來定20間 後來看我半夜就來 欣賞我的果決 讓兩間給我 現在她成為我的大客戶)
四年不到 就算現在打八折賣 大概也淨賺三千萬 不要說我炒房 我是炒趨勢 我是看準時機 別說你不行 而是真正利空來時 一下想裁員一下想買了跌怎麼辦 你也不敢買 現在就不要哭買不起 因為這就是風險溢價 我一個上班族僅有四間房(包括三間套房) 雙北比我多間 比我有錢 比我有見識 甚至是地主 不知有多少 所以無論如何 雙北精華區很難買多低 因為想買的人太多了(看這麼多人抱怨就知)
我的薪水七萬 但我每天早上都看經濟日報 而非水果日報
=>我也覺得很奇怪
那些房子兩千多萬的都是很努力工作的成功人士?
=>首先分清楚 A(厲害人)是賺了2000萬現在買房 這種人是厲害 輕輕鬆鬆賺2000萬 未來要賺多少都沒問題 2000萬的房子要買多少間就有多少間 不過是少數人 B(一般人)還是房產增值到2000萬 本質沒改變過 生活還是一樣 這種人占多數人
住台北的都是所謂努力工作的成功人士嗎?
=>台北低於2000萬的房子也不少 其他縣市高於2000萬的也很多 所以不等於住台北就是成功人士
我當然可以賺兩千萬 但我不願意把它拿來買間40平小房子
=>我相信你可以 至於你要買那種房地產產品 是個人偏好 無關台灣鬼不鬼島
如此而已
別把甚麼幾年前買房子900多萬 然後現在漲一倍 變兩千多萬後 就自鳴得意 就說自己是成功人士
=>成功的定義很廣泛 在此可能是指有買到房的人 當初買900萬的人 也是被動式漲價 基本上除了房子估價的金額變高而已(虛的) 本質的消費習慣和工作沒啥改變 不會因為房子變成2000萬就進入上流社會
那炒股大戶也是努力工作的成功人士?它們這些成功人士 對這社會貢獻了甚麼
=>貢獻滿多的 一天裡進進出出股市的證卷交易稅 比你一年交給政府的個人所得稅還多 馬路 捷運 學校你的貢獻度可能億萬分之有不到
然後就可以從容的叫大家
要努力賺錢買2000多萬的房子比較實在 這種鳥畫
=>努力賺錢買2000萬的房子 拆開來講 A努力賺錢是種態度 有人可以努力到1000萬就好 你覺得2000萬才夠 你設的門檻 其他人標準不同 B買2000萬房子 你可以選郊區大坪數一點 也可以選市區40坪 或者是你可以不用花2000萬而是 200萬到鄉下去買房做現代農夫1800萬放著座吃山空也可以過上一段時間(基本上一輩子花不玩 因為你蹲的下去做農夫的話 你的食的費用會很低加上鄉下也沒啥消遣)
七八年前你沒買房子的話 你現在還會講這種話嗎
=>你說這話分水嶺嗎? 7年前: 買了房的人=邪惡炒客(一般人90%+10%厲害人))? VS 沒買房的人=受害者(一般人90%+10%厲害人註:建商不買房他們只蓋房或王文淵他們也不買房只買地蓋房)? 但像我所說的7年前買房的了跟沒買房的人比本質上沒有變 只差一個增值的資產而且是被動式 沒賣掉前 房貸等於租金 沒有多餘的錢 所以他說的個話只是告訴你因為他有努力買房而得到的結果 買了就是買 沒買就是沒買 沒有如果 你選擇 A可以不努力 或 B可以不買房
不知該搖頭的是誰
=>我搖頭
gan978a wrote:
念書考證照不用錢嗎? 都已經沒錢了,要怎麼念書考證照?
創業賣東西也要成本吧? 很多人一個月下來幾乎都是打平或透支的
生活壓力喘不過來還敢這麼豪賭嗎?
很多人就是因為沒錢才無法升學的!
我覺得你說的都是要有一定的金錢基礎才能完成的事
所以你沒有決心。也不願意找方法。
就ˋ只能在這邊上網罵政府不照顧妳嗎??

念書考證為什麼一定要進補習班,沒錢不會到書店看免錢的或是到圖資館借書,或是到舊書攤買舊的。
對呀,只有生活壓力的人創業才會成功,因為他每天24小時都在想怎麼賺錢,如果你資金多了,反而做不起來

沒錢升學也有其他方法可以學到經驗,你願意下班後再去其他會賺錢的地方學經驗嗎??
還是只是回家看電視。
不去找方法,反而怪說因為沒錢所以無法提升自己,那你永遠都在最低工資打轉。

以上的圖片是引用某財經部落格的圖片.從圖上可以看出這十幾年來建築住宅貸款激增數倍之多.但可購得的樓板面積卻約略為以往的10%.(所購樓板面積為另一張附圖.未po)再對比建築和其他的消費性貸款.可以發現台灣人其實都被房貸所壓得喘不過氣來.因此直接影響到的就是民生消費和內需市場的發展.
我想表達的是.台灣這個社會將所有的家當.及未來可以運用的錢.幾乎榨到快乾.而每年的經濟成長靠的是住宅的轉手獲利.在這樣的過程裡面排擠掉各行各業的資金.試問這是健康的嗎??對下一代.我們又能留什麼給他們??一棟棟高不可攀的水泥建築??
誠如各位所言.在台灣許多的角落.300~500萬絕對買得到住宅.但300~500扣除頭款其餘20年房貸包含銀行總繳納利息也約略在400~600萬之間.以目前的國民所得.須要雙薪家庭全心的投入職場裡.工作約十年至二十年不等才能繳清.對這些佔大多數的中產階級而言400~600萬何其多??卻只能選擇屋齡十幾年且地點偏遠的地區.試問對這群努力工作的族群情何以堪??
小弟有自己的住宅.也並未背負大筆房貸.因此並未如各位所言.是買不起而狗吠火車.只是對這塊土地的一些感觸.若小孩以後問我.為何我努力工作卻買不起喜歡的房子.坦白說.我不知道該如何回答.但我會很肯定的告訴他:在台灣.可以不用買.將自己栽培好.提昇自己的價值和能力.會比你綁在一棟棟水泥屋裡好太多.
奴隸與國王 wrote:
成交量現在那麼低20...(恕刪)
狹義來說請問 你有制造任何東西嗎 任何原材料的東西 從無到有 種稻? 種菜? 種水果? 捕魚? 採礦?
不 你是用你手上的錢來交換別人製造的東西而已 而你手上的錢是透過勞力去跟公司交換出來的結果
你可以付出時間勞力去跟A公司工作換得每月40K 但你聽到B公司(設定做同樣的產品或工作內容) 可以的45K的時候你也會換到B公司去 這樣不就是投機的開宗概念嗎 以勞動付出做投機 投機是邪惡的嗎?
不 投機中間質 有正面(漲)跟負面(跌)
你會買折價品嗎 同樣的東西在不同的超市 一個99 一個129 你會買那一個? 你會買99 因為便宜啊如果促銷方案是加一塊錢就會有第2個 這樣下來你買這東西的成本變成50了 你會心動嗎 會嘛 這也是投機啊
還有你用的錢(國家印的)本身並沒有跟她的面額對等價值不是一公斤的鐵 一公斤的米 只不過是一張紙
你用你的勞力買錢 然後再用錢(本身不俱備等價條件的一張紙)去換別人的勞力或產品(吃飯看電影)?
一切都是數字間的對價交換 沒有實質物料交換 我看不到你生產製造在哪裡??
那跟股票有不同嗎? 勞力換錢換股票(中間過程加了投機) 股票換錢(有賺有賠證交稅照繳)
或許你比較適合活在沒有貨幣的時代3000-4000年前吧
chh123 wrote:
我還是要搖頭房市股票...(恕刪)
scott9282001 wrote:
所以你沒有決心。也不願意找方法。
就ˋ只能在這邊上網罵政府不照顧妳嗎??
念書考證為什麼一定要進補習班,沒錢不會到書店看免錢的或是到圖資館借書,或是到舊書攤買舊的。
對呀,只有生活壓力的人創業才會成功,因為他每天24小時都在想怎麼賺錢,如果你資金多了,反而做不起來
沒錢升學也有其他方法可以學到經驗,你願意下班後再去其他會賺錢的地方學經驗嗎??
還是只是回家看電視。
不去找方法,反而怪說因為沒錢所以無法提升自己,那你永遠都在最低工資打轉。
你是在哪裡看到我罵政府? 請你不要把你認為的事套在我身上
我是感嘆有些人有心向上,但是家裡經濟不許可
更多的是背負著就學貸款卻無法學以致用
很多專業的書籍是圖書館沒有的,舊書攤有的也是舊資料
創業成功的確不是靠資金多寡決定,也不是看生活壓力
有的時候真的是要看機運
如果我的薪資叫做"在最低工資打轉"
那中小企業應該會倒一堆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