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真的很奇怪,很多人明明受過會計訓練,卻都在支出這簡單的項目犯錯。
舉來來說好了,最近我在辦智慧型手機,就發現iphone各家辦理搭配費率都是最便宜的。
辦iPhone一年同樣費率,手機折抵10000。其他牌子只有兩年約折抵15000。
簡單來說,我辦智慧型手機需要3g,同樣的費率,辦iPhone兩年電信商給我折扣20000,而其他只有15000。
支出項目:上網加費率。
所以除了辦iPhone我不會選別的。就算我把iPhone全新未拆折扣3000(折超大)賣人,在去買我所想要的手機,我還是有賺(多省)2000。
再來是手機問題,我到要用哪隻手機?
我發現旗艦機機乎都會在一年跌掉8000,第二年在跌8000,接下來就趨緩了。而我無法接受3年前的手機,所以用最新的(附帶一提,後來我用iPhone , 因為我覺得比較保值,不過不重要了)
有沒有注意到,有些人說要買二手的因為比較省錢卻是買上一代的,一樣跌八千,為什麼要持有在第二年呢?
有沒有注意到,有些人說我想換手機,但約還沒到因為當時簽約是兩年約,怪了,兩樣有關聯嗎?
支出項目:手機所有權與使用權
大部分的人都是直接關注在簡單的金額差別上,
例如:現在辦理手機iPhone要支出12000(22000減10000),而其他牌只要7000(22000減15000)
或者是上一代一年前的手機,其實不舊,而且省8000。
其實我很不想舉這個例子的,因為我不希望太多人發現,大家都發現那我明年手機哪好賣掉?哈哈
回到主題,房子也是一樣,我們合資買了一間房。
今天你要住,你就要付出租金,就算你不住,我們租給別人也一樣。
總之,使用者付費,你不使用就給別人使用。而我們共同持有這間房子。
好問題來了,現在我們購入這棟房屋,30年後是賺還是賠,現在購入價是否太高?投資報酬率會滿意嗎?
而這問題,必須要把出租的利潤算進去(很多炒房的根本不打算租人,因為房價漲太快,租人根本蠅頭小利,也造成出售麻煩,所以寧願空著也懶得租人)。
假設我們這一千萬都是借來的,那這投資成本就要自行負擔。
以上很清楚了吧!?使用權的租金與房貸有任何關係嗎?
今天錢是向銀行借來的,銀行也是投資者之一,假設銀行擁有1000萬,他就可以依法借出10倍的錢(貼現率)也就是一億,而假設借出去的都是30年貸款,平均利率是3% ,一億就可以收回300萬,也就是銀行用本金1000萬賺到300萬,30%的投報酬。
而風險呢?假設一樣都是一間借2000萬,銀行投資(借貸)了五間,剛好一億。
而銀行借貸額度只有80%,也就是借款人要付頭期款20%。
也就是2500萬房子利率3%自備款500萬。但合約是當房價下跌時,銀行得以向你要求補足差價,而五百萬卻永遠要先放在銀行那;那這500萬不就是你的保證金嗎?
所以銀行的安全範圍就是借你2000減掉你付的頭期款500萬。也就是房子在跌到1500萬以前,都是安全的。
在這安全範圍內,銀行穩賺30%利潤,而依造這風險程度,銀行還可以將這穩定的未來收入,證巻化借出一部份錢來(就像是你自己可以依照預期收入向銀行借錢一樣)再投資(借人)賺一次! 附帶一提銀行也可以向一般大眾借錢(就是你的存款)並支付利息(一樣是1.5%),借1000萬利息15萬賺300萬。 (也就是這場遊戲銀行15萬就可以開始玩。 現在知道銀行為什麼這麼愛高房價了吧!
而我們呢,祈禱在賣出的那天房子的溢價與租金收入可以高過利息。
今天你自己貸款,或者是我貸款租給你,都是一樣的。使用者就是要付費跑不掉,而持有者就要承受這風險。
租金收入可以拿來付利息是銀行來鼓勵投資客借貸的,要投資者借款並且拿出保證金承擔風險。
回到主題,如果你認為你具備犀利的眼光,那你就去投資。
如果你沒有,那就不要。
貸款買房不論是自己住還是別人住,都有人在支出使用費。
差別在是你自己還是別人而已。 你永遠要為自己的需求付出使用費。一刻都跑不掉。
不要去當那些住在台北市卻沒錢花的人,我最看不慣了,自己使用費很高就要節省啊,搬出去給別人住不就好?有的還要拿清寒補助,真的很無恥。 在我看來像是20年後,住在帝寶卻沒收入還想領補助,說房子不能賣是一輩子住習慣充滿回憶的人一樣可笑。可惜今日就很多這樣的喊窮的人。
望大大三思,背了債或者有了小孩,人生都會壓力大很多,真的會龜起來讓你更不敢翻身。
更不要因為有了小孩就要買房子,搞的豁出去命一條一樣,社會處處充滿荒謬的想法,千萬不要被那些人無理頭的言論給迷惑。
還是一句話,有那個屁股再吃那個泄藥。
投資自始自終都是投資,風險不會因為自用或什麼理由自動取消。
使用始終都付出代價,不會在你付完30年貸款後憑空消失。
大大加油!
租房30年後,房子不是你的。但是你付的錢總價,是否買得起房子?
基本上除了台北市及新北市,你在其它地方買房的問題並不大。
簡單來說,在台北市及新北市以外的地方,你月付一萬,付30年,最起碼你單身公寓都有了,有的還三房的。
那麼請問~如果這樣子的話,給我一個理由我只租不買。
理性勝於感性的原因在於「理性」看得出現實,「感性」卻能袜掉事實。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