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

36歲的單身男子該買房嗎?

gilbertchen7 wrote:
我之前是一直強調26...(恕刪)

10年存600萬
每年要淨存60萬
等於年薪要80萬以上(不買車,房,奢侈品)
除非有投資穫利或分紅
現在庶民不易達成耶~
的確不太容易.

sulinta wrote:
10年存600萬每年...(恕刪)
售:很多AV產品
sulinta wrote:
10年存600萬
每年要淨存60萬
等於年薪要80萬以上(不買車,房,奢侈品)
除非有投資穫利或分紅
現在庶民不易達成耶~



10年存600萬不一定要每年淨存60萬的.

有個名詞叫做複利給你參考.

另外,薪資在剛入社會的前3年是練功.之後

應該要有明顯成長.10年存600萬是講不買其他東西情形下.

但是如果現在65年次左右的,在入社會第3年之後進場買

台北市或新北市房子.那目前的資產應該遠超過600萬.

應該有機會超過1500萬以上.因為房子會幫你賺錢....

時機是很重要的.目前來說.我不認為是買房的好時機.

目前房地產有點像股票9000點時情形.居安思危吧.
gilbertchen7 wrote:
10年存600萬不一定要每年淨存60萬的.

有個名詞叫做複利給你參考.

另外,薪資在剛入社會的前3年是練功.之後

應該要有明顯成長.10年存600萬是講不買其他東西情形下.

但是如果現在65年次左右的,在入社會第3年之後進場買

台北市或新北市房子.那目前的資產應該遠超過600萬.

應該有機會超過1500萬以上.因為房子會幫你賺錢....

時機是很重要的.目前來說.我不認為是買房的好時機.

目前房地產有點像股票9000點時情形.居安思危吧.

網兄,您的狀況的確不容易,若以累積資產來說,您確實努力也是一個好例子。
但我想這對於普羅廣大的網民並沒有太大的實質效果。
因為類似您的例子,雜誌上多到翻掉(前面我也整理過要達到這狀況的共同特性),其實我相信每個人身邊也都有超越您的狀況的朋友或親人,但細細去思考整個時空背景和可運作資源甚至是機運,可是大多數人沒有的。若講的好像努力就理所當然會得到這個結果又一帆風順的投資升官加薪全中,包含家裡一直平平安安順順利利,我想對於正在努力積蓄或者願意開始努力積蓄的人,其實沒什麼大幫助,反倒會有一些負面效果。
我個人的部分,是不太想拿這些能人異士或是資源與大眾不同、甚至很好運的升遷、加薪、買股票一帆風順的個案來討論。(例如最近很楓林書豪,但很多人只是一直吹捧球技或是甚至想要嫁給他當老婆,但沒幾個人真的能去分析他的條件、家裡的金援、教育、環境、國外尊重專業、時空背景、自身的努力、自信.....等等,自己的條件輸一大堆,卻給予那種騰空的白日夢,真的不太妥當,畢竟現今的社會要正正當當不靠他人而白手起家的例子少到爆。)
很像電視不斷在鼓吹哪家富豪又怎樣、哪個女人又嫁入豪門,造就更多認為那個夢想很好達到或是根本達不到的人。演變為幾種類型:
1.真的很努力想達到那樣的效果(這是好事),若加上一點點親人支持或者也機運好,也真的達到或超越您的狀況。
2.資源或能力不足,開始使用各種歪哥手法,或是壓榨欺負他人來得利。
3.努力三分鐘熱度發現實在太難了,想嫁入豪門或找到富家女完成夢想...等等。(也造就更多王子公主病)
4.聽完覺得那夢想遙不可及,乾脆放爛接受一大堆商人媒體吹捧的 享受人生、活在當下。(蠻多這樣的人,什麼東西出來就搶預購搶消費,但其實身分可能還只是學生或者薪水收入真的不多,但看太多有錢人可以隨意花錢的例子,便跟隨那樣的行為)

這社會已經太多後三者,導致社會風氣越是利字當頭、不肯正面的付出努力和簡約生活,認為有錢有權就是成功的象徵,導致更多長前掌權者持續壓榨他人,包含現在瘋狗浪的房價也是一樣,這一切都不是正當的得利方式。

畢竟投資沒有穩的,連投資自己也一樣,假如今天您很努力培養了某種專長,結果台灣沒這個市場。
又或者塞到某個市場裡投資,結果遇到911或是歐債之類的...
當然,有高報酬就會要承受相對的高風險,可能剛好您很順利地躲過了風險,也很努力地把錢繼續加碼進去。但我想,這種投資高報酬失敗的例子絕對比成功的例子多出千百倍。

您自身的例子,很棒,我相信也絕對付出很多努力也真的有在思考規劃。
但我覺得可能對一般狀況的人,真的沒什麼太大的實質助益。

gilbertchen7 wrote:
10年存600萬不一...(恕刪)

您的說法就是投資拉

我的說法是"存"

但買房跟投資是一體兩面的

有人會賺也會有人斷頭

試想買房過程失業或金融海熽

不就法拍跟破產

這個低利時代最難的就是維持一定的複利,常常不小心就變負利,就算年薪百萬扣掉開銷光用存的500萬都很難...
機率與期望值,在投資來說是很重要的觀念與想法,
我舉個例子供保守的人作參考:

台灣50這檔指數型股票,有興趣的可以去查一下,
它的組成成分是什麼,是怎麼計算的..

翻開台股的歷史線型,
可以發現3000點以下與9000點以上,
出現的機率並不高,
所以在平常的波動裡面,
假設以5000點與8000點作為進出高低點的假想值.

在歷史經驗上,
台股大概5年左右會有一個波動,
如果我們在5000點,
買進了台灣50,
比方說30元買進好了,
台灣50每年會配息,大概1.x元(假設為1.5元),
假設買了4年後股市漲到了8000點,
這時台灣50理論上價格約在48元,
如果賣出則獲利18+1.5*4=24元,
也就是四年賺進了80%,
加計要跌回5000點以下的時間估計3年好了,
也就是7年賺進80%,
當然,在下跌時可以將資金投入定存之類的,
但這裡不計算獲利.

這招獲利不甚豐厚,但相對穩健,
也相信很多人有更好更妥善的方式可以操作.

提出的原因,是因為很多人覺得玩股票就是投機,
就必然有大風險.

個人認為,當我們對一件事持主觀看法時,
那它能帶給我們的益處,就離我們遠去了.

窮忙一族 wrote:
提出的原因,是因為很多人覺得玩股票就是投機,
就必然有大風險.

個人認為,當我們對一件事持主觀看法時,
那它能帶給我們的益處,就離我們遠去了....(恕刪)


這是因為客觀來說"大部份"人都是不理性的
決大多數人追高殺低,都是賠錢的
而沒這些人,股市少部份人怎麼賺錢?
窮忙一族 wrote:
如果我們在5000點,
買進了台灣50,
比方說30元買進好了,
台灣50每年會配息,大概1.x元(假設為1.5元),
假設買了4年後股市漲到了8000點,
這時台灣50理論上價格約在48元,
如果賣出則獲利18+1.5*4=24元,
也就是四年賺進了80%,
加計要跌回5000點以下的時間估計3年好了,
也就是7年賺進80%,...(恕刪)

我個人並不排斥股票理財投資,但真的要對其有所研究、嚴守紀律。
您提到的0050,已經很久沒出現過3字頭的價位了(小查一下2009年至今最低為46.61)
而2009至今大多的時間它是在5X
,7年會不會賺80%?其實並不會,因為低點很少來到,也許4~7年來一次而來到的時候你大舉買進(假設遇到低點投入200萬),後面存下的錢也許要下個4~7年才會遇到低點(也許再投入200萬),或者你得投資其他標的物。不可以一直用最低點和相對高點的數字來評估獲利性。(這樣其實他的複利效果可能不會比每年或每個月持續加碼來的可觀)
相關的理論,書局很多,但都大多是經過美化的,都是超低點買進然後每年又可以遇到低點他又剛好買到,高點出脫或是現在長高了,資產累積了多少又多少...等等之類的美化理論。(當然為了行銷總是會去蕪存菁,或是提幾個真的那麼湊巧的個案,才有人會去想買他的書)

其實投資有時候除了標的物要選對,進場時機點也要選對,
過度美化過的數據,就像實驗室裡排除各種例外可能性的順風順水,實際生活上發生的機率很小的。

就像台積電、中華電、台化、台塑、中鋼....等等眾所皆知的殖利率穩定股,現在也都是相對高點,現在該進場嗎?其實現在也可以進場,只是獲利沒那麼扯,獲利就不能用那麼高的比例去計算。
(如果真要看0050約5X塊配1.X,那還到不如看2330時常是6.70,但每年約配3)

真正的實際狀況可能有兩種:
1.努力存錢,等到大家在恐慌的低價位點大舉買進,但也許4~7年才會遇到一次。
2.持續加碼在相對低點購入,可以享有每一年的複利效果,但取得的價碼不可能那麼漂亮。
很多事情,不能拿最漂亮的狀況來討論的。

投資當然是一種增加資產以及理財方式,但投資沒有穩的,真的每次都給你抓到低點又能守到最高點的人也是極少數。
Diablo大哥說得沒錯,也是很好的投資方向,但前提是在5000點之前都沒賠到且投入所有資產的人才有後面那段公式,且8000點是因為現在8000點公式才會成立,如果現在還是在5000點或是4000算式就會不一樣,未來市場是不確定的,2008金融海嘯也是一堆債券倒地,現在是爬回來了,下次是不是也爬得回來又是另一回事。
  • 1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