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k軍 wrote:
但這大部份存在商辦部份,個人住宅的比例是少的可憐的<----商辦是已經存在多年,自用住宅這幾年的確是比較熱很多
就我的觀點很簡單,陸資的購買比例,只會藉著建商與房仲業者的渲染擴大而已,對於小老百姓而言根本不需要去在意.
除非政府宣布全面性開放陸資來台投資"房地產",讓大陸人士可以隨意在台灣買房,否則講真的,要在台灣買房對大陸人士來說真的是手續太繁鎖,記得之前就有新聞報導過,實際上大陸人士在台置產,只有"非常非常"少數的狀況...
政府根本不敢開放陸資來台買房置產,不要說有沒有連任壓力,這法令如果一出,我想無論誰當政,都可能成為台灣有使以來第一個被罷免的總統吧,因為連國中生都知道,開放陸資來台炒房,只會使台灣房價更高漲,人民痛苦指數更高吧??
就算政府真的開放了,我想那就是統一的一天了,有人覺得太誇張,但大家試想一下,如果你的社區有50%以上都被陸資買走了,就算他們不住,你也沒得住,到那時台灣還算個國家嗎?能跑就跑吧....先說我還跑的動,不擔心...
以商業角度來說,透過第三地來做三角貿易是常有狀況,企業投資置產也是常有狀況,但那是限於"商業建築",你說有些大老闆想買些"住宅"來做宿舍或自己"自住",當然也有,但需要"掛人頭"去購買...
不要說50%好了,個人認為陸資在台購買"住宅",能超過總成交量的"1%",政府就該打屁股了,因為這後面要小心"國安"的問題...
誤會你,是因為大家感覺得出來,有些人總是很想把"陸資置產"渲染的數量很大,會對台灣房價造成繼續上漲,說真的,你的言論,真的會讓人覺得,大陸人士會來台"炒房"...
至於到底對不對,交給歷史判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