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

猜猜看美國人平均房價多少?

小虎先生 wrote:
美國人均收入是我們兩...(恕刪)



我這樣說也許很多人會不爽,但這是事實,任何人都無法扭轉趨勢,只能改變自己去尋找屬於自己的機會。

在全球化的世界,資本也是全球化的流動,台灣除非重回鎖國封島,否則趨勢已不可逆。

台灣現在說的所謂"居住正義"。並不是字面上的意思,真正的意思是"買房正義"
再精確的說明是"我能便宜買我想要的房才叫正義"

在全球化的世界,一地的商品其價格並不是由當地人決定,而是由有意願投入的購買力決定,這購買力來自於全球有意願購買者。

所以說台北房價脫離台北上班族購買力 ,這是事實。
但台北市精華區商辦、豪宅對國際資本的購買力很有吸引力,這也是事實。

個人預估2年內台北精華區豪宅成交價可以看到350萬(約當實坪500萬以上),應該還在國際資本可接受範圍。
自我感覺良好的台北市區30年中古公寓或舊大樓開價跟著拉高是無法避免的事。再不爽都沒用。

如果只能妖魔化別人,只能永遠的被淘汰。
不用妖魔化建商仲介代銷,他們也只是產業鍊的一環,做他們在位子上該做的事。
雖然鳥人很多(我就碰到很多),但那一行那一國那一地那一家公司沒有鳥人?
妖魔化別人的人敢說自己不鳥嗎?
大家不是都嫌自己的老板識人不清,不懂得重用自己,自己的主管只會抱大腿拍馬屁,打壓下屬獨攬功勞。不是嗎?

想要便宜買自己想要的房,就選會發禁海令鎖國封島的候選人,個人推荐要蔡民視才夠力拉。
這世界沒有真正的正義,都是假正義之名爭自己個人利益之實。

大家不用爭論自由行後陸客買房的問題,等著看吧。有能力下手的都是豪客,會有一定比例是現金一次清不貸款,鎖3年根本不是問題。你以為他們是小投機客買小公寓炒6個月就要轉手嗎?
這對大陸頂極豪客來說只是炫耀性消費兼置產。
一次停留限制15天也不是問題,當他在北京上海武漢香港台北都有豪宅,各地都有事業時,他沒有美國時間每個月跟你來台北住15天。
對他們來說,最重要的是對其他的人上人說,"我有,你沒有",錢根本不是問題。

如何這波趨勢中尋找商機更甚而成就事業才是真的。

archos wrote:
不是不爽樓主~~~只...(恕刪)


這樣的比較還真的是沒啥意義,好像美國人的收入不用繳稅不用買保險,你有房有車每年還要繳property tax哩,10萬美金的房子一年的property tax要2000美金,2台toyota 1.8的車要繳500美金,這是某一州某一市的收費標準,還不是大城市哦...買的起還不一定養的起哩

Gloria jeans coffe wrote:
我想大家都忽略掉一個...(恕刪)



看完一堆討論串,真的是最有抓到問題核心

開版大的比較是略顯粗糙,
主旨就是凸顯房價負擔的不合理!

Gloria jeans coffe大大的回文
才是正中要害,切合開版大的討論。

十分認同Gloria jeans coffe大大的看法,
我認為房子應該是生活必需品,
亦即『擁有使用權』,但未必要『擁有所有權』,
且房子可隨人生不同階段的需求而換,
可惜我們都被『有土斯有財』給制約,
加上政策偏向財團建商,
市場風氣營造大多頭再不買就要大漲的氛圍,
讓投資客與代銷有無限夢想大的操弄空間。

死的就是收入不多跳進去背房貸的中產階級,
用擁有房子來交換生活品質,
不是不行,個人選擇而已。

信誓旦旦的未來 wrote:
美國40萬美金的房子...(恕刪)


稅只有1點多%,40萬的房子才4-5千,沒有上萬啦.
http://blog.yam.com/smsnge
小虎先生 wrote:
我實在不懂樓上有些人...(恕刪)


不是不爽,而是你的論點實在太荒繆了

房價高低怎麼是這樣比較的?

你怎麼不拿英國倫敦來比台北市房價?

台北市市中心(中正、中山、大安、信義、松山)平均人口密度高達2萬5千/平方公里

紐約市平均人口密度跟台北市平均密度差不多,而紐約市中心(曼哈頓)人口密度也差不多是2萬5千/平方公里

如果真要比,那也應該用相同的人口密度來比較,這才合理吧!

你知道曼花噸的中價位的一房的公寓要多少錢?

嚇死你,要價82萬美元!這還是價格大跌過後的!

若是高級公寓,要價1500萬美元!!!

http://www.sinovision.net/index.php?module=news&act=details&col_id=3&news_id=157922

如果你硬要拿蘋果跟橘子比較,你看到紐約的房價這麼貴,那你應該瘋狂搶購台北豪宅,肯定賺到爆!

也許你會說,美國郊區住宅才多少多少錢,比台北市還便宜幾倍

那同樣地,離市中心的同樣距離的住宅,你不會去住在宜蘭或桃園,甚至是新竹嗎?
那裡房價夠便宜吧?

底下這間60萬3房的物件是相對便宜,但每年要支付台幣30萬的維持費...真的便宜嗎?
這還沒算到房貸利息支出喔!(屋齡是沒寫,但我猜肯定很古老...)

http://www.halstead.com/sale/ny/manhattan/upper-westside/7-west-92nd-street/coop/1825532#

其他很多都隨便要100百萬美元以上...

底下這間,70坪,200萬美元,每年要支付60萬台幣的維持費
http://www.halstead.com/sale/ny/manhattan/lower-east-side/62-orchard-street/1826645

紐約客看到台北市中心的價格,她們只會覺得便宜到爆...
在台灣,一坪100~200元的管理費就很貴了,但每年也只要付10萬左右
cashmax wrote:
如果你覺的台灣工作難找(奇怪我的廠全廠加2次薪坐無塵室吹冷氣的工作都招不到人),那去美國日本就完全幻滅。...(恕刪)


我這邊是整條供應鏈都缺人
技術員 作業員 工程助理...缺到翻...

smalleyesam wrote:
乖~不要吵~~看多房...(恕刪)


其實美國房價並沒有你想像中的大跌

價格崩跌的,大部分都是根本沒什麼居住的沙漠區,若是大城市價格幾乎沒有很大幅度的下跌

以名義房價(Nominal Home Price)(未經過通貨膨脹調整的價格),在金融海嘯襲來最嚴重的那一年2009年,也不過下跌4%

http://www.globalpropertyguide.com/North-America/United-States/Price-History



真正傷害美國經濟的,並不是房價大幅下跌,而是房貸所衍伸出的金融衍生性商品,他從原本100萬的房貸膨脹成一百倍左右的衍生金融商品(其實因為太過複雜,根本沒辦法計算,只是粗略估計),以致於房價跌個1%,投資人的損失就被放大至少百倍

在台灣,哪有這種瘋狂的行徑?

既然沒有這些瘋狂行徑,又怎麼能說美國怎樣怎樣,台灣將會怎樣又怎樣?

這根本沒辦法類推!
沒錯!從開版看下來就覺得大家的點不對

開版大用人均去算是不考慮現實的理想

但是人口密度就立刻會讓人幻滅.
......

不果我還是好奇...不知道加薪加兩次的

跟整條線缺人的

你們是給人家多少啊!?招不到人!?
所謂"炒作",就是要有標的,才是炒作。
現在台灣的投機客眼光都鎖在台北/新北,現階段看不出投資客有要合力烘抬台南房市的趨勢,自然就不會去台南炒作了(沒話題)。

等台北炒不上去了,下一波就會換成其他城市。

過去幾年東南亞的投機客也是如此在香港炒作,香港被炒到太離譜、推不上去了,資金就流進新加坡,讓新加坡買不起房的老百姓叫苦連天。香港與新加坡這幾年來的基礎建設並沒有大耀進,競爭力在國際間也沒什麼變化,但是房價推升的速度卻很驚人。

用"效用說"來解釋台北、香港、新加坡的房價漲勢,是說不通的。

danechang wrote:
為什麼不去台南炒作?...(恕刪)

加油大家開心就好

你高興我高興最重要哇哈哈!
  • 2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