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

「有房子住」跟「有房子」是兩回事吧?

有一種東西叫契約
租屋契約就是您的保障
為了省點錢就不跟房東打契約
房東省了稅金  
你少繳了點房租
卻也少了抵稅及保障
國家也少了稅收
到時權益受損才在後悔 報怨


CSIL wrote:
自由市場的供需法則不是沒有例外,但例外要有正當性,特別是「政府干預」要特別謹慎。...(恕刪)


房地產跟其他物品有一個很大的差別-無法透過大量生產來創造更大的量
(土地有限,房屋限制於土地)
對於稀有財,政府都是會有管制措施
而民生物資更是會有管制措施
房子綜合上述兩點特性
自然就會有些管制措施

我同意樓柱說的一點
人民買不起就讓人民可以用租的
但前提是房地產不可以被少數人所壟斷
舉一個實際例子
早期農田都再一些大地主手上
佃農只能從辛苦的工作中獲得一點報酬
因為地是少數地主的,農作的價格就被地主所掌控
後來實施375減租,耕者有其田等政策...
農田才回到實際耕作者手中
我阿公時代是個大地主
因此而家到中落
但我不因此而氣憤政府

現在你看到租金便宜
所以用租的也是好方法
但有沒有沒有過,現在租房的投報率用目前的房價來算是很差的!!
為何?
買了房子租人,卻不冀望由租金獲得適當的報酬?
有幾個原因
許多屋主是早期房價較低買的,所以現在的租金可以被他接受
投資客買來主要目的是賺價差,所以遵循現在市場租金機制租人
因為現在利率低,所以租金相對的也較低
但是,當有一天大家的取得成本越來越高時,租金還會像現在一樣便宜嗎?
如果你房子買來只是打算靠租人做收入,可以接受資金比定存便宜嗎?
當有一天,30坪的房子大都是2000萬買來時,看得到月租2萬的行情嗎?
當有一天,房貸利率升到4%時,現在1,2萬可以租到的房子屆時也是租1,2萬嗎?

居者有其屋,用租也可以
但有大前提
土地國有、租金穩定政策
政府一樣要有干預措施
不然有一天我們討論的問題會從「高房價」變成「高房租」























CSIL wrote:
小弟沒錢買車,所以每...(恕刪)


說的不無道理

但因為人就是有慾,現在更厲害了,還會比較

有了比較當然就.......
打開仲介廣告.幾百萬的房子不是沒有.為什麼大家就是要看菁華地段.然後嚷著買不起.剛結婚時.衡量我们的能力.找個衛星城市-三重.交通方便.能力也可負擔的舊公寓.二十幾年下來.負擔其實不是很重.也可有不錯的生活品質.結論是有多少能力.就做多少能力的事.而不是一直怨天尤人.那樣是的人生是不會快樂的

lin2300 wrote:
三重.交通方便.能力也可負擔的舊公寓...(恕刪)


591查了一下
600w內的房子單價都在20幾w、30幾w
重點是,20年內的房子很少,大多是30幾年的老房子
買來等都更?
要再住個1,20年起碼也要花個數十萬來整修

說穿了
就是因為她們也認為房價長期還是會漲的
所以寧願買
也不願幫人家繳貸款
另外
有房子
也分為新大樓跟舊公寓
也分為精華區跟非精華區

很多人不喜歡舊公寓
但卻買不起新大樓

很多人不喜歡非精華區
但卻買不起精華區

抓住了這個心態
所以也造就了這波新大樓的房價高不可攀

房屋只是人生當中的一部分
不見得要犧牲奇他的生活品質來成就這一項
這樣才對吧

我只知道你用車子跟房子來比喻根本就是無法比較的問題,當房價跟車價一樣一掛牌就折舊時你再拿來討論會比較合適,其它的我懶的多說了~~~~
ROBOCOP123 wrote:
理財? 說穿了 就是 用錢賺錢!!
請問有哪樣 投資 是 穩賺不賠的??
今天存的錢 你會拿掉生活費之後 全部投資?
大多數人 投資 都只能拿少部分的錢投資!! 能有幾%獲利?
那不會投資的人...是大多數的人!! 他們不就乖乖等死~~
不然至少 政府也要讓大家 光是存錢 也要有點 利息錢!!


大大
您對理財的觀念
跟小弟的想法不一樣
有幾個觀念交流一下
1把現在的資產跟收入做一下規畫
也把未來人生階段性的花費
包括短中長期
數字化一下
然後希望人生當中
所有時間裡的收入等於支出
這是我認定的理財

當然數字化不容易
未來報酬率難定
變數也很多

但如果因為這些變數就不去做這件事
肯定比做的人生活品質的波動會來的大一些

所有商品都有他的報酬率跟波動率
可以利用歷史資料
來對未來報酬及波動度的參考
並且善用資產規畫
將不確定性利用各種變數來降低
將可以大大的提高
我們理財目標的實現的機率

當然
收入低資產低
未來就沒有多大的期待性
真的要有
就只能用高報酬高風險的方式來做
但達成的機率將會大大的降低

高收入高資產
甚至擺定存就可以了

不要說這些都是未知的
未來不見得跟過去一樣

因為有做會比沒作好

2.我自己26歲出社會
到今年第十年
薪水不吃不喝
了不起買個台北市30坪大樓
這樣的人生
我的人生很多計劃都是達不到的

我想要給兩個女兒好學區
好的教學環境
假日都帶他門出去玩
開好一點的車
常常出國
東西品質都要求好一點(不要求品牌但要求品質)
50歲就想退休
帶著老婆環遊世界
還有很多很多的計畫

但光這些新水如何能辦的到
如果我的理財收入
隨著我的資產的增加
慢慢的增加
哪天
理財收入高過工作收入
我就退休去了

我的理財不是重凹
不是光用投資的
而是整套的規畫
包含購屋基金的準備
換車基金的準備
小孩教育基金的準備
退休金的準備
等等等
都是我從出社會後
就一路累積到現在
退休後我就有一筆錢可以買退休用的房子(多一點買台北市少一點買新北市郊區)
小孩子十八歲後
我就有一筆錢給她們念書
車子我已經換過三輛了
退休金
以目前所自提跟勞保跟股票型基金(我是CFP相關的變數跟波動度我都考慮進去了)
也大概可以月領10萬左右

隨著這樣的規畫得不斷繼續下去
我的人生就會變得更安定很充實
隨時都可以知道甚麼樣的東西我買得起不用虧待自己買差的
甚麼樣的東西我買不起不要打腫臉充胖子

這些觀念
分享給大家

有大大分享過
法布施能得聰明智慧
在我生活無虞後
我就想做的就是這個
分享給大家依些觀念
也期待能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共勉




所以樓主的意思是說有能力買房的人,再拿房子租人(租房的人要幫買房的人付房貸),然後繼續買屋;
沒能力買房的人,繼續租屋,租到最後錢都付在租金上(房價一直高只好繼續租屋),
如此惡性循環,你覺得會不會有有錢租不到房的一天!!
因為土地有限, 跟源源不絕的車子是不同的

如果房子像車子一樣, 買了就不斷折舊的

就不會有你說的這些問題了 XD
  • 1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