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

我覺得人口越少~不代表房價會跌~

ECAF會不會影響台灣農業還未知, 但是我知道之前影響台灣農業最嚴重的是WTO開放的900多項農產品, 還有就是很多原來台灣的農民把台灣的農業技術移轉到海南, 雲南, 廣西, 像是之前陳唐山的副縣長林文定帶著台南縣的農民到海南種植台灣種的水果和作物 (包含出名的台南金煌芒果), 這幾年已經嚴重影響台灣水果在中國, 甚至是日本的市場, 台灣香蕉以前佔日本七成, 現在不到1%, 台灣蓮霧, 鳳梨, 芒果在日本市場遇到最大的競爭就是中國海南的蓮霧, 鳳梨和芒果, 有時候看看選前這些人指著鼻子說別人賣台, 到最後最會賣的還是這些人

所以選誰相信你自己的決定和判斷, 而且應該全面性的思考, 政府可以做的事很多, 不是只有房地產, 能發展經濟, 照顧民生, 注重台灣的整體發展, 都是你應該考量的
商業週刊 993期內容 :
-
Nelson5大的觀點不錯

但是有一種觀點是說

其實台灣是美國與中國的角力的地方

當然中國會幫小馬 但是會幫到多少....???

而且其實我們很多東西都是幫西方打工 技術都在人家身上

不聽話......

n大怎麼看呢???

台幹不回台灣 是因為這裡的市場(老闆的), 薪資, 乃至於願景都比台灣大

舉兩個實際的例子
1. 敝人太太任職於美商公關顧問集團, 一個上海分公司客戶總監
就比台灣分公司總經理的薪資高兩倍 而總監還可以有很多個
2. 敝人太太老友, 之前任職奢侈品c牌台灣區總監 現在到上海作相同職務
不過因為中國市場比台灣大10倍 同時還在高速增長 所以薪資本在台灣多三倍
單單住房津貼就快六位數台幣
我們很難想像 回台灣去要如何領得比唯一的總經理還多? 除非幹掉他囉
要是幹掉還比在這得到的少 那還花心思去做這事幹嘛?

許多人很愛拿日本比
我只能說 因為台灣跟中國的微妙關係 日本在這塊上面根本不能跟台灣比
就像北韓對南韓的影響 一定遠比對日本高
大家都在用假設性的在討論, 我來點實際狀況的討論

我只簡單的問幾句, 你週遭的多少親人開始往大陸發展, 甚至是高薪主管?

你週遭的同學或者前同事, 有多少人開始被派駐在大陸甚至常駐?

他們都願意離開台灣到大陸發展了, 還在期待這些中高階人才能對房地產有多少貢獻?

我姑丈不願意留在台灣工作, 因為台灣老闆只願意開年薪兩百萬給他

但是大陸老闆肯給稅後400萬的年薪給他之外, 小孩的學雜費還都公司包辦, 是你的話你會想留在哪裡?

台灣老闆根本就不肯給所謂的中高階人才相對應的薪資水準, 人就會找到他自己的出口

還停留在大陸是落後的國家觀念的人是不是真的有到大陸出差過或者只留在天x國看台灣?
我完全可以體會這位大哥的看法, 大陸企業有的時候真的很敢給, 當然主要是他們有一個很大的內需市場, 所以我對台灣房地產的看法是符合這個潮流的, 康師父的魏家明明是彰化人, 彰化就弄個祖厝, 台北去買了九戶帝寶,還買了101的股份成為最大股東, 寶成的蔡家是在台中發跡, 除了當初為了招待客戶在台中投資了金錢豹, 但是置產常住的也是帝寶, 蔣國明大陸發跡後, 在陽明山買了六戶豪宅,

很多人會說這些是大老闆, 中高階主管就會不一樣, 一出走到中國之後, 對台灣房地產不會有貢獻, 請大家先假想一下這些中高階主管的過程如何, 例如一個老家在嘉義的年輕人, 畢業後到了中國發展, 如果他不是自己開公司, 就是一個企業的工程師, 經理, 總監這樣一路升職上來, 有的時候到了某個階段, 也許為了小孩的教育, 或者考慮輪調, 他如果在台灣置產會買在哪邊? 會到嘉義嗎? 這樣說好了, 這個年輕人是華碩的員工, 他如果打算在台灣置產會是買關渡, 還是買民雄? 這個年輕人如果是聯發科的員工, 他如果台灣置產, 他會買新竹, 還是買嘉義? 如果這個年輕人是招商銀行的台籍員工, 如果他要置產, 是在招商銀行的台灣分公司附近置產, 還是會回嘉義置產? 這個年輕人是群創的員工, 他會是買竹南, 新竹, 還是買嘉義, 請試著把自己假想是這個年輕人, 然後問問自己, 會在哪裡置產呢? 這樣答案很容易就出來了

所以說, 未來台灣某些地方的房地產有上漲的機會, 相對也比較抗跌, 但是有些地方的房地產交易會像是一攤死水, 漲得少, 跌得多, 這也是央行打房會弄出這種分區分塊, 完全不符合市場經濟的金融設限, 其實央行這樣的做法和考量,就是因為如果全面性的加稅, 金融管制, 跌得最慘的肯定不是這些漲最多的地區, 反而是那些原來就漲不上去的地區,


aswem wrote:
大家都在用假設性的在...(恕刪)
Nelson5 wrote:
ECAF會不會影響台...(恕刪)


會賣台的就是國民黨

不要懷疑

而且因為無能還賣一個爛價錢
讓錢工作,讓愛自由
不知道把台灣農業的生產和植栽技術移植到中國的林文定是那一黨的?
引中資要投資呂秀蓮玉山午報的蔡仁堅是那一黨?
把船隊賣給中國的辜寬敏是那一黨的?
把台灣養殖技術移轉到福建沿海的曾正農是誰的老公?

看看這些人捍衛台灣的言論, 和實際行為, 不知道是不是政治人物都有這樣的精神分裂



MK2isgood wrote:
會賣台的就是國民黨不...(恕刪)
Nelson5大大

還有一個疑問是說

好像有些台灣廠牌過的不錯

如旺旺 . 康師傅. 鴻海 ....

但是這些好像其實都是一些取代性很高的產品

當然人家現在都很好

可是講一點不好聽的話 泡麵人家難道真的不會做嗎??? 當然我知道這世上有品牌這回事

以陰謀一點的角度來說 人家要你生就生 要你死就死

招商總是要給個樣板 吸引你大量的資金進入

這效益又如何評估

請大大意見討論 勿見笑
剛拿到這幾天的郵件, 看到這一期的今周刊, 才知道我一個交情還不錯的朋友花了一坪兩百萬買了帝寶,
真是恭喜他, 看他從三星離開後自行創業, 這幾年的辛勞算是有了回報和肯定, 也說明台灣只要努力, 還是有發展的


另外當然就是這期的專題討論的是關於如何賺人民幣, 一開始是謝春滿總編的文章講到這個台北101關門買了一千多萬台幣的故事, 另外接著謝總編後面的是谷月涵關於台灣生產成本優勢的文章, 當然谷先生預測股市向來不準確,
但是長期擔任財經分析的工作, 對兩岸的產業發展應該有一定的分析, 有興趣的也可以看看這篇文章

從第69頁開始這旗今周刊的主題, 關於中國的購買力和未來台灣應該如何讓人民幣可以留在台灣的看法, 我想內容可以讓大家可以有另一種不同的思考, 反正花個99元就當是多吃了一個便當,

關於今周刊, 發行人謝金河先生的政治立場我不是很清楚,但是有幸曾經和他有過一面之緣, 那個場景是好幾年前的某個早晨, 某家科技公司的老闆, 神秘的打電話要請我吃飯, 到了長安西路附近的海霸王的時候, 才發現是李應元先生的台北市長競選餐費, 這個科技老闆認捐了兩桌, 也讓我莫名其妙吃了這頓飯, 而謝金河先生則是當天的主要來賓之一, 酒足飯飽之後, 謝金河先生除了上台請託在場的食客要支持李應元, 後來也應大家報了幾隻股票明牌, 我想以謝先生超然的立場, 今周刊的政治立場應該是屬於比較中立, 或者比較傾向於經濟發展面的刊物

可能中間有些立場不同

但是感謝大大的分析

很用心打出很多字 謝謝
  • 1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