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

為何台灣人能接受花錢買"公設"這件事??


所以中國賣房子不加計公設囉!? 乖乖個攏低咚. 如果是這樣的話, 那共產黨比我們還進步勒......... 


lee_888 wrote:
在中國如果有公設的話...(恕刪)
除了房地產計價面積問題外

台灣房價貴有一點跟壟斷資源有關



鋼筋混凝土造房子所需要的

沙 , 粗料 ---> 各地方"有力"人士在掌控的

鋼鐵鋼筋---> 就特定幾家鋼鐵廠再出料,出料價漲高不降(國際鐵價跌了也不管)
中鋼的鐵料都是去造船,交通建設用的

有待過營造廠朋友的可以問問


除了炒地價,工料高漲也是原因

現在台灣處處炒地,每個商人都愛談地產

有股回到80年代股票上萬的時空背景的感覺

johnnyw0719 wrote:



如果把現有的房...(恕刪)



我會很高興. 換新房只要貼一點錢就可以了
我的感覺是 如果全面改採實坪計價

就好像大學聯招的考試領導教學一樣

制度改變了 建商的做法自然會跟著調整

到時候會有更多建商推出實而不華的建案

只保留必要的公共空間

當然也會有以豪華休閒設施為訴求的建案

大家會有更多選擇 對消費者只有好處







sunland wrote:
例如我有900萬, 想買有30坪實坪的房子
這樣我只要找每坪30萬的物件來研究就好
而不必找了一堆總價900萬的物件
其中卻有很多一開始就不符合我需求的物件來多浪費做功課的時間


別忘了,還有建蔽率的影響。這些造成的空間,也會影響房價和所謂的實坪的感覺。 可能會有人問,為什麼要出錢買空地?
pyh wrote:
別忘了,還有建蔽率的...(恕刪)

pyh wrote:
別忘了,還有建蔽率的...(恕刪)



國外應該也有建蔽率吧~~

很多事情其實並不複雜~

房屋也是商品之
也算是民生必需品之

房屋的型態再多元,都應該算實坪計價,
雖然後面的總價不變,但意義不同,減少複雜度也可減少操作的空間

所有的商品中只有房屋最奇特

如果一杯拿鐵要買賣時還分咖啡跟牛奶分開計價牛奶還能再分要加林鳳營的或是其他的,
不是多此一舉嗎(改天要某個細項漲價時就可光明正大的宣布漲價,因為是分開計價的)
這個舉例雖然不是非常恰當, 但道理相通.


房屋真是奇特~ 能合法囤積, 而買賣時 建設公司說公設多少就多少 ,算法那麼多種
建設公司算了就對,說了就算 這就是台灣的房屋市場
我有點搞糊塗了, 為了建蔽率而必須空出來的地(沒屋頂的,像中庭,花園之類),該不該算在公設裏面呢?
不過這些土地購置成本跟建設的成本應該都被灌在房價裏了. 另外一個問題是因為公設而多出的虛坪的問題.
我看大概有很多人連哪些是公設哪些不是都沒弄清楚哦.....(我也不太清楚就是了)

依樓上討論的, 什麼健身房,室內泳池,閱覽室也被算是公設的一部份. 有些人買房子也會希望有這些設施啊~
再來一樓是不是該住人, 現在看到的大樓的確一樓是沒有規劃成住人的. 假設可以住人, 那建商幹什麼弄成
公設變虛坪而不是拿去當一般的房賣掉? 反正對建商來講沒差吧? 如果沒有特別理由的話,這不太合理吧?
與失敗為伍者,天天靠盃都是別人的錯。 與成功為伍者,天天跟失敗切磋直到不再出錯。
bluesystem wrote:
我有點搞糊塗了, 為了建蔽率而必須空出來的地(沒屋頂的,像中庭,花園之類),該不該算在公設裏面呢?
不過這些土地購置成本跟建設的成本應該都被灌在房價裏了. 另外一個問題是因為公設而多出的虛坪的問題.
我看大概有很多人連哪些是公設哪些不是都沒弄清楚哦.....(我也不太清楚就是了)

沒屋頂的就不算公設,但是土地還是一個成本。沒買這個空地,就沒有建築物,

我贊成資訊越清楚越好。只是有人說沒用到的,或是公用的就不該計價,應該贈送!讓我覺得不太合理。依此邏輯,建蔽率空出來的土地,叫誰出錢?
Dada0825 wrote:
國外應該也有建蔽率吧...(恕刪)


我不反對實坪計價啊!只是有些人的「實坪」似乎不用考慮土地、公共空間、公共設施的成本,即便這些土地、公共空間、公共設施的規劃、設計、材料還是有的差異。所以我才說即使都沒有那些「公共」的東西,也是得計入因建蔽率而無法納入私人使用的土地。這跟那種凡是私人擁有才需要花錢買的「實坪」說法是不一樣的感覺。
我們的官商都愛拿國外房價來比較
說其實我們很便宜了,還有漲的空間,現在不買以後會後悔....





但是絕口不提我們的薪資跟房價差越來越大




台灣房子早就不是賣來住,是賣來"投資"
你轉手我轉手大家轉手,"最後買到誰倒楣"的金錢遊戲
  • 1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