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上的大大們,一事小弟想請教大家
最近小弟看上台北市民生東路5段過新東街的32年公寓
以往成交價都落在40萬以上,但是小弟想出32/p
但是這個價格會是讓屋主覺得,澳州來的客人出的價位
那現在多少是一個合理的價位呢???
@_@
willien wrote:
但是這個價格會是讓屋主覺得,澳州來的客人出的價位...(恕刪)
大家知道的,有些長輩就是很有自己的想法,而且還將買賣房屋的交易,當做感覺來決定
好像比以前便宜,好像有比較便宜,聽對面的大姐說,現在便宜多了,去年好像賣600,今年賣560...有降了啦
所以,最近被逼著不得不得不陪著看房子,用意只有一個,緊緊的盯著我的媽
-----------------------------當然是廢話-----------------------------------------------------------------
樓主,不要被這六七年來,不合理的房價飆漲影響,再加上媒體,廣告,代銷,仲介人員的渲染
就有被自己輕蔑的想法,撇除新建幾年內成屋的成本算法,
二手屋的價格是一個很主觀的買賣雙方價值,不要覺得提出你心中的價錢,有什麼好丟臉或沒行情的澳客
在有做功課,做完功課的依據下
不論你是從房屋成本的合理價,還是加入地段,交通,景氣,政策,口袋深度....等的綜合評估調整後的開口價
要對自己的開價有信心,更是要堅持,你就大聲的跟他講32W....
然後直接就反問仲介:你覺得你要用什麼數據來告訴我,這是澳客價
對於這個問題其實我也很頭痛!畢竟現在的開價還是很高
所以你就把周邊的環境大略的行情了解一下!
有一次仲介就跟我說我的出價太低!這附近沒有這行情
說到最後我就直接問他,那你認為這間房子的價值在哪裡?環境、地段、學區、生活機能等
既然要賣700萬的房子總要有個理由吧!因為老子爽所以要賣這個價格。
我就直接回她,如果是700萬那些地方會先成交,絕對輪不到這間的!
接下來比較不同標的差異的原因,可能是離捷運站比較近,可能是管理比較好,可能是樓層比較高,可能是裝潢比較好
網路上很多人就用市場最低價還要殺個七成,去跟其他條件較好的標的開價,買得到才有鬼
接下來多了解賣家狀況
年紀、家裡成員、自住非自住,現居地址、工作這些都可以用來分析仲介說的賣屋原因、需求的真實性,為談判的策略
很多人會受到仲介影響,讓自己開價偏高或是反過來質疑自己其實合理的開價,最後的結論就是等,或許市場仍會往下,但有適當的分析跟談判,其實可以讓未來向下的價值提前浮現,有人說這樣跟未來再買沒啥差,但是你已經先把好標的選走了
太多人在等,等法拍,等斷頭,趨於被動,跟等,人家施捨沒兩樣
沒有自住的人,不會知道自住沒差的情形,自住沒差代表長期持有,把自住跟投資混為一談的,往往會一直等,因為以投資的角度來看的,當你還在觀望的時候,真的的投資客已經出手了
沒有投資可以馬上獲利的,即使買股票,也要先付出網路費、電話費下單費用等成本,長期持有來說,去年買的不一定會賠,今年買的不一定會賺
??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