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連串的問題就是「房地產」價值與價格,被過於低估。
8年前,景安站未通車前,斜對面遠雄「比利時」賣18-21萬(結構前後期)
2009-2月,「同質稍差」區域歷經房市漲跌後,不管開價多少,現在新案
雙捷市,新歐洲20-21萬都買的到,這些土地、建材歷經8年有一定漲幅。
2009各區域都有相同例子,不過內湖、南港、新店因為題材多,跌價自癒幅度不令人滿意
重要的,銀行不滿意,自備3成就風行草偃,當然市場會急凍
確實,房價已自我下修,存在A級地段,只能降B級價錢的「自癒」
無法滿足C級D級的崩潰期待,想像到那時,社會秩序恐怕先垮(失業、無薪、社福壓力....)
只要銀行估值合理,停止的地核,就能繼續轉動,銀行膽怯的投資客現在只佔0-5%不到...
低利環境銀行怕死,有心買屋人貸不出來,不敢消費,政府救市核心在此....
這是信心的問題




























































































